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卤水制盐技艺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卤水制盐技艺作为传统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单。

目录

 “世界制盐莫先于中国,中国制盐莫先于山东。”据历史文献记载,寿光制盐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商周时期的煮盐、汉代的煎盐、元明时期的熬盐、清初至今的晒盐等发展阶段。寿光卤水制盐自先秦时期汲地下卤水到现在的抽取地下卤水晒盐,取卤—蒸发—结晶成盐,其打井、修滩、取卤、制卤、结晶等技艺工序,都是靠人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和感观把握进行,口口相授、代代相传。“从事盐业生产的人们特别注重对天气变化的精准观察,并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许多天气谚语,便于分析掌握天气形势,组织原盐生产。”

基本工序

卤水制盐的第一步是修滩。春修一般在23月份,秋修一般在89月份。蒸发池、调节池扒压12,结晶区扒压3,使其土壤达到最佳含水量,最佳密实度,做到池底坚实平整,不渗漏。

第二步是上水。
提取地下卤水的方法,起初开挖大口井,后改用砖管井、水泥管井,井距不少于150,大口井深68,机井深6080米。制井时先用红泥封住淡水层,咸水层井管外用沙填实,使井水浓度高、水量大,井水提出后,入储水圈备用。

第三步是制卤。
这个步骤是利用自然条件将井水逐渐浓缩成饱和卤的过程。制卤操作的原则是缩短成卤周期,增加成卤量和提高卤水质量。“古代制卤多采用灰淋、土淋法,现代制卤主要采用滩晒法。”杨树仁说,因滩田技术等条件不同,因时因地常采用各种不同的制卤方法。

第四步是结晶。这是制盐的主要工序,古代用煮、煎、熬法,近代以后主要是滩晒。自有滩晒时起到解放初期,一般多为阴历3月开晒,5月底结束。

最后一步是收盐。清代、民国时期收盐多者三五日一次,少者一二日一次。收盐时,用盐耙将盐堆起,然后肩挑人抬将盐运出入坨。解放后,滩田规模日益扩大,收盐、运盐改用独轮车和机械。

传承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卤水制盐技艺渐渐被人们淡忘,原始的技艺及生产器具基本遗失。卤水制盐技艺全凭人的经验和感观掌握,但老盐工有的已谢世,有的年事已高,同时制盐工作劳动条件艰苦,年轻人不愿从事制盐工作,致使卤水制盐技艺后继乏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红树林    下一篇 鳞隐石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