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六堡茶制作技艺

六堡茶属黑茶类后发酵茶,因其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著称,是具有1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历史名茶,在清朝嘉庆年间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成为朝廷贡品。六堡茶制作技艺独特,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2014年11月,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目录

六堡茶主要产自广西梧州市

采摘过程

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345叶。其初制方法是:“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五分钟置于箩中,用木头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气蒸至柔后,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1937年,《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初制过程

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六堡茶的初制工艺是:鲜叶原料多为134叶,白天采,晚上制。六堡茶杀青锅温160℃,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六堡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

复制过程

过筛整形—拣梗拣—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六堡茶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轻压—稍重压—轻压—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锅(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精制过程

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天,以补初制发酵不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传统的制法是将茶炊蒸后堆置2030天,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凉置陈化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越陈越佳。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包装方法

六堡茶一般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为了便于存放,也将六堡茶成品压制加工成块状、砖状、金钱状、圆柱状,还有散装。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成都市棕北中学    下一篇 菠菜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