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2014年,国务院文化部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单。

目录

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据《都匀县志稿》记载:“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

机械加工工艺

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不同等级、不同的采摘时间进行分类分等,剔除异物,分别摊放。

摊放:将筛选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厘米到10厘米,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小时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小时为宜,摊放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 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杀青:机械杀青宜采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时,点燃炉火后即需开机启动,使转筒均匀受热,待筒内有少量火星跳动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根据温度指示进行投叶,不同等级的鲜叶或含水量不同的鲜叶要求温度不一,进叶口温度宜控制在120℃到130,可通过杀青机输送带上的匀叶器来控制投叶量,从鲜叶投入至出叶约一分半钟到2分钟。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杀青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紧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揉捻:机械揉捻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揉捻机,杀青叶适当摊凉,宜冷揉。投叶量视原料的嫩度及机型而定。揉捻时间高档茶控制在1015分钟,中低档茶控制在2025分钟。根据叶质老嫩适当加压,应达到揉捻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湿的感觉。

解块:机械解块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茶叶解块机,将揉捻成块的叶团解散。

理条: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条形绿茶的理条机,理条时间不宜过长,温度控制在90100℃,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投叶量0.50.75公斤,时间为5分钟左右为宜。

初烘: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网带式或链板式连续烘干机,根据茶叶品质,初烘温度进风口宜控制在120130℃,时间1015分钟,含水量在15%20为宜。

摊凉: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充分摊凉4小时以上。

复烘:复烘仍在烘干机中进行,温度以90100℃为宜,含水量在6%以下。

手工加工工艺

杀青: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采用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方法。杀青适度标准时茶青芽叶表面失去光泽、变软、折根不断、没有青草气味、没有红梗叶,同时不出现焦边、具茶香、微有粘手感觉。

揉捻:在毛尖茶炒锅中进行,保持锅温100℃左右,开始以抖喂猪散发水分、揉捻力轻、范围要大,随着水分散失揉捻逐步加压,同时注意解块,反复进行至茶叶达到六成干。

搓团:锅温保持在80℃左右,手法与搓汤圆相似,按某一特定方向(一般为顺时针)让茶团在手心中搓滚,然后将其依次置锅壁上绽开型,每搓团一次又解散开,反复进行。这个过程要求用力先轻后重,先搓大团后搓小团,使茶条卷曲,含水量在30%左右且茶条硬度有刺手感。

提毫:提毫时茶团由大到小,动作宜轻,掌腕用力,使茶团在两手掌中摩擦滚动,致使茶条相互摩擦起毫,形成“光杆条索”。

烘焙:提毫后,将茶条放进锅中烘焙。锅温以60℃为宜,茶条在锅中薄摊、轻翻,待其含水量达6%左右,手捏成粉末时即可起锅。

干茶精选:挑出细脆焦叶,从锅中取出成品茶时用手直接轻揉抓取茶叶,茶末另装。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河北平山中学    下一篇 尹志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