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阆中是当今全国仅存的以蚕丝为原材料,不间断传承丝毯编织技艺的唯一地区。据了解,非遗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是指此前已进入前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第四批申报时,由于申报地区和单位不同,只能以扩展保护单位的形式将其申报项目作为扩展名录项目。2014年,阆中丝毯织造技艺入选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录

丝毯编织技艺是阆中百姓代代相传的传统手工技艺,自明朝开始,阆中就出现了丝毯编织作坊,清朝中期,丝毯编织成为城镇很多家庭的主要谋生职业。解放前阆中有张家花卉、薛家山水、大佛寺李家佛像等著名家族作坊10余家,一个家族数代人都从事丝毯编织工作,经过累积形成各自不同的图案风格并代代相传。阆中手工打结丝毯因其原材料讲究,技艺独特,所以产量一直较低,价格昂贵,购买者仅限于各地达官贵人。

现状

2000年以后,受现代化机器生产的影响和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制约,丝毯编织的海外销售市场逐渐萎缩。曾经辉煌的乡镇作坊逐一停产,人员流失严重。

阆中丝毯织造技艺阆中丝毯织造技艺

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编织技艺在解放前主要以家族传承方式为主,解放后,成立了工厂,多以师徒方式进行传承。迄今,当地能独立编织一幅完整丝毯的成熟技工不足百人。

传承保护

很明显,阆中手工打结丝毯的从业者逐渐流失与衰退的重要原因,是由于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因为主要是手工编织,因此,每天能够完成的编织面积非常之小,而从业者每天的收入也并不高,除了少量对手工丝毯的确怀着深厚情感,并且具备熟练技能的四五十岁中年妇女还在坚持从事丝毯编织外,这项技艺对于年轻人而言显然是缺乏吸引力。没有新生源泉补充到丝毯编织队伍里面,无疑会危及阆中丝毯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这其实也是当前国内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窘境。保护非遗传承人显然已经是一项重要事业。

首先,政府资助扶持应该是保护非遗传承人的首要环节。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发挥了主导作用,有力地推进了保护非遗传承人的工作,200769日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226名;2008215日又公布了第二批的代表性传承人551名。文化部以部长令的形式郑重发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从政策法规的实施执行上有效地加大了保护传承人的力度。然而这些对于传承人在生活水平方面的提高虽具有一定的作用,却也十分有限,一些没有被评上国家级的项目显然就不能惠及。中国作为多民族文化大国,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散落民间,它们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默默无闻,不能享受到国家的资助政策,因此,当地政府无疑应该担当起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其次,作为非遗企业也应该着力提高手工艺人的待遇水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显然是十分稀缺的劳动技术,与一般的普通劳动应该有着一定区别,能够从事非遗技艺的熟练手艺人本身就十分稀少,而且他们的手工技艺通常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才能掌握,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水准,非常人能轻易掌握,因此,作为生产企业也应该尽力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待遇报酬。

最后,社会应该形成尊重非遗传承人的社会氛围。非遗传承人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传承载体,维系着中华文化的古老根脉与深厚情愫,保存着中华人民的文化基因,社会各界都应该形成尊重与保护传承人的社会氛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阳高杏脯    下一篇 毛棶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