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上土市中学
目录
自此,清朝境内各地先后办起了西方式的初等、高等小学堂,为国家培养人才。
当时的霍山县衙门也在(今天的)老城区建立了霍山第一高等小学堂。随后,时任西镇董议长的孙绂庭捐献在狮山南麓的私人田亩、由黄艮甫堪舆校基,并开工建设。
用以接续原先在黄栗秒借民居开办的“黄栗秒淠源第二高等小学堂”,学校仍然定名为“淠源第二高等小学堂”。
今人只知道“淠源二高”,实际上,淠源二高分为“黄栗秒淠源二高”和“狮山淠源二高”。由于当时办学条件艰苦,开支庞大,导致工程一度停工。
为了挽救停工的中学堂,1911年或1912年农历花朝节,由黄艮甫在上土市孙家湾孙绂庭(号麟书,字玉斋,亦字绂庭,晚清附贡生,被荐于乡,时任西镇董议长)家召开的建立“狮山中学”筹备会议上,联合西镇绅董孙绂庭、夏竹村、何乐吾、李晴峰、杨荫堂、郑世荣、吴乐观、黄本鉴、沈周农、何国佑、李镜棠、何学乾、倪建俟、倪价俟共14人,对校园风格设计、工程实施、师资聘任,出言献策,共同谋划。会上,黄艮甫发言踊跃,积极提出方案。由于当时办学根本没有政府财政支持,其建校经费、教职员工薪资等资金筹集,主要靠稞田,辅以社会募捐。
筹备会还提出校产稞田的捐献,老五保地区(今金寨县天堂寨镇全域加长岭乡的桐源村)、九保(今长岭乡、燕子河镇、张畈乡)共出三分之二,漫水河、上土市、太平畈、高山铺、杨家河等地(均为今上土市狮山中学周边区域)共出三分之一,所捐稞田绝大部分由各大姓氏从祠产中划出。或缺部份再从西镇各寺庙(注:旧制允许寺庙置田产,以作香资)拨出相当部分稞田以增校产。学校逾五年竣工,民国六年(1917)秋正式开学,首任校长是王树滋。
民国时期,学校被改名为“霍立联中”。霍,指霍山县;立:指立煌县,即今天的金寨县。
尽管学生入学时基础差、底子薄,但经过教师三年辛勤的培养,每位同学都能有较大发展,凸显了“低进中出,中进高出”的育人成果。2005年高考本科达线4999人,2006年高考本科达线5140人,2007年达线5142人,其中2004年张凤同学获霍山市高考文科第一名,2006年,李家干同学以664分获全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理综成绩列全省第二。近年来,学校两次获得全国高中教学成果奖,年年高考综合评比均在霍山市名列前茅。
原外交部部长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
霍山县上土市镇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