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本绣球
目录
原产中国
喜光,略耐阴。生性强健,耐寒,耐旱。为暖温带半阴性树种。较耐寒,能适应一般土壤,但好生于湿润肥沃的地方。长势旺盛,萌芽力、萌蘖力均强,种子有隔年发芽习性。
因全为不孕花不结果实,故常行扦插、压条、
木本绣球树姿舒展,开花时白花满树,犹如积雪压枝,十分美观。宜配植在堂前屋后,墙下窗外,也可丛植于路旁林缘等处。琼花地配置可参照绣球花,常作观花观果树种,或作绣球花砧木。
适应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街头绿岛、各种单位绿地、风景园林景区改造等。琼花盛开时,不仅适于近观、细赏,品味它的花姿、容貌、香韵,也适于远眺,仿佛无数蝴蝶在树丛中游戏飞舞。数量少时可以孤植、对植;数量多时可以群植、片植。
元、明、清三代都有咏木绣球的诗词。明·王世贞(1526-1590年)《金陵诸园记》载:杞园绣球花一本,可千朵。明·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年)对绣球的性状,作了较详细的描述。“ 绣球,木本皴体,叶青色,微带黑而涩。春月开花,五瓣,百花成朵,团圃如毯,……宜寄枝,用八仙花体” 。绣球的小花因为全是不孕花,不能结种子,无法进行有性繁殖。王象晋这里提到“宜寄枝,用八仙花体” 即是用八仙花作砧木进行嫁接。八仙花又名聚八仙(V. macrocephalum f. Reteleeri .)花序外围一般有8朵较大的不孕花,中心花小,雌雄蕊完全,能结红色果实。聚八仙自南宋后又有人称为琼花。
清康熙、雍正时期由陈梦雷等编撰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1725年)对绣球的名称又作了注释。谓:“按绣球有草本、木本。《药圃同春》及《群芳谱》所载皆是木本。其草本绣球出於闽中,渐及江浙,树高三、四尺。花比木本差小,而扁。初开色微青,大开则纯白,渐变而紫,再变而红,则落矣,书傅中多未见载” 。这里讲的草本绣球(Hydrangeamacrophylla )是虎耳草科绣球花属植物,又名草绣球、八仙花。为落叶小灌木,伞房花序顶生,球形,直径可达20厘米。小花为不孕花,有4枚变态萼片组成。花有白、粉红、蓝等色,栽培的园艺变种较多。在陈淏子的《花镜》(1688年)与吴其浚的《植物各实图考》中称为粉团。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