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进山中学
目录
- 进山中学
- Taiyuan Jinshan Middle School
- 进山
- 智、仁、勇
- 1922年9月23日
- 公立中学
- 吴裕民
- 于润沧、卫兴华、徐士瑚
- 山西太原
- 省体育传统学校
学校坐落于杏花岭街东部,占地面积150亩,绿地面积189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241平方米,地处市中心,距“五一”广场、火车站均不到2000米,交通便利。2005年5月,在省市领导关怀下,进山中学又获得了与某集团合作办学的机遇,同时,被省精神文明办确立为“
学校在创办之初时,计划先办中学部,俟条件成熟再办大学部,故始名“山西省私立进山学校”;
一九三一年五月始改名为“山西省私立进山中学”;解放后,改为“山西省立进山中学”一九五三年一月全市进行学校调整时,改名为“太原市第六中学校”后来,为了继承和发扬学校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教育传统,激励师生奋发向上,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六日经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备案、由薄一波同志题写校名、又恢复原校名——进山中学。
进山中学初建时,占用太原市弓步街“外国文言学校”地址(时该校迁往前坝陵桥阎氏别墅东花园),处于旧省政府东北隅,旧房已平毁。学校原有房屋279间,分为许多不同规格的院落,大部分类似旧民房,只有礼堂、办公室和部分教室是新建的。
一九二九年在上兰村新建校舍632间(解放后为机械学院校址),面积约百八十亩,分为四个院,全部校舍红墙碧瓦,灿然一新。
一九三一年初中部先迁往上兰村新校址上课,次年八月,高中部亦全部迁去。新校址靠近汾河大堤,夏季大树参天,浓荫蔽日,校园内新植花卉,一片碧绿,环境十分优美。
一九三一年初中部迁往上兰村,一九三二年高中部迁往上兰村。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爆发,约在八、九月之间,因形势紧张,学校被迫停办。
一九四一年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山西后方形势趋于相对稳定,为挽救失学青年并为国家培养抗日和建设人才,经过赵宗复等人的积极筹办,进山中学在晋西隰县复校。当时那里还是偏僻山区,离日军占领区仅百余里,处境险恶,一切物质条件都比较差,办学有许多困难,但是在赵宗复的领导下,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却把学校办得“成绩日佳,声誉日隆”。
从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三年,学校先后在隰县南关,北门外后寺,大麦郊温泉村和汾西县窑上,利用当地学校旧址,破旧寺庙和民房,办起四个分校。总校设在隰县南关,其余三处,名为进山二院(又称北校)、东校和西校。
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战胜利。消息传来,学校一片欢腾。学校迁回太原后,合并为一、二院。一院为校本部,设立在新城西街前商业专科学校旧址(现为太原十七中);
二院设立在上官巷一号(现市公安局职工宿舍)。两处共有二十四个初中班、五个高中班、两个中师班,共计学生988人。
一九六二年,学校迁至上马街现校址。
进山中学有专任教师178人,平均年龄35岁,中青年教师占到80%以上。学校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树德立业”,首先要热爱学生,用爱的暖流去启迪学生的心扉;其次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形成自己优势和风格。
经过几年的积累,已经有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跻身于名师行列。进山中学现有特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67名,中级教师89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市学科带头人21名,省、市骨干教师44名,省市教学能手25名。
学校教学教育质量得到广泛认可,高考升学率名列太原前茅,多次受到市教育局嘉奖,并多次获得市“教学管理、教学质量一等奖”,并先后被授予省“文明学校”、“文明单位”、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体育传统学校”、市“德育工作模范学校”、市“园林化单位”等称号。
学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民乐队声乐队、表演专业曾多次荣获全国、省、市文艺汇演,模特表演一、二等奖;男女排球队双双获省亚军、女篮屡获省市冠军,在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了全国第七名的好成绩。美术特长生历年专业合格率达100%,升学率达95%以上。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飞利浦W6618 下一篇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