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龙眼树

龙眼树,别名牛眼、桂圆、福眼,常绿乔木,高达20余米,胸径1米,板状根较明显,种子球形,褐黑色,有光泽,为肉质假种皮所包围。渐危种,野生龙眼为海南西南部低丘陵季雨林中常见的树种之一。随着森林的破坏,大树多被砍伐,现存植株多是萌生幼树复壮而成的林木,分布区日益缩小,自然资源明显减少。

目录

龙眼树龙眼树
常绿

野生龙眼是

保护价值 
在龙眼育种上,野生龙眼是很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木材结构细致,坚重,极耐腐、不受虫蛀,为工业强材,适作车、船、桥梁、水工、家具等用材。果实可食。 

保护措施 

建议将未遭破坏和分布较多的半常绿季雨林划为野生龙眼自然保护区,同时在附近国营林场建立种子园,为栽培育种提供种质资源。 栽培要点 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进行采摘。种子寿命短,剥去果壳后除去假皮,用清水洗净后即行播种。待苗8--10厘米高时,分床栽植或移入预先准备好的营养袋内,用半年或1年生苗于春雨或秋雨天进行栽培。 

观赏价值 

龙眼为中国南方水果,多产于两广地区。与

木材粗视构造 

边材浅红褐至浅黄褐色,与心材区别略明显; 宽1-1.5厘米(约5个生长轮)。心材暗红褐或黄红褐色。木材有光泽;无特殊气味和滋味。生长轮不明显至略明显;散孔材;宽度不均匀,每厘米2-4轮。管孔略少;略少至中,在肉眼下可见(多呈白点状),放大镜下略明显;大小颇一致,分布不均匀;通常径列;含白色沉积物。轴向薄壁组织量少;在放大镜下可见;傍管状。木射线略密至密;极细至略细,在放大镜下可见,多数弯曲;在肉眼下径切面上射线斑纹略明显。波痕及胞间道缺如。

木材显微构造 

导管横切面为卵圆及圆形,稀椭圆形;每平方毫米平均19个;单管孔,短径列复管孔(2-4个)及管孔团;通常径列;最大弦径138微米或以上,多数85-120微米;导管分子长175-598微米,平均392微米 ;侵填体未见;含树胶;沉积物普遍;螺纹加厚缺如。单穿孔,圆形及椭圆形;穿孔板略倾斜至倾斜。管间纹孔式互列,多角形,长径3.0-3.4微米;纹孔口常外展及合生,裂隙状。轴向薄壁组织环管或至环管束状,及轮界状;端壁节状加厚明显或略明显;部分含树胶;具菱形晶体,分室含晶细胞可连续多至27个或以上。

木纤维壁薄及厚;直径多数为15-20微米;长701-1,314微米,平均1,010微米,部分含树胶状物质;单纹孔,数少,圆形至椭圆形,直径2.7-3.2微米;纹孔口内函,透镜形;具分隔木纤维。 

木射线非叠生;每毫米11-19根。单列射线数多,宽10-15微米;高1-29细胞(26-479微米)或以上,多数2-14细胞(45-225微米)。多列射线较少,通常宽2细胞(20微米),偶至4细胞(30微米);高7-22细胞(150-410微米)或以上。射线组织同形单列及多列(间有方形细胞)。射线细胞为椭圆及卵圆形,部分含树胶状沉积物,菱形晶体丰富(在弦切面上常纵列成串),端壁节状加厚明显,水平壁纹孔多而明显。射线-导管间纹孔式类似管间纹孔式。胞间道缺如。

木材加工、工艺性质和利用
干燥不易,有开裂;耐腐性很强,略抗海生钻木动物危害;切削困难;余略同细子龙。 

其利用同细子龙外,尚可做鱼轮

龙眼树
龙眼树
龙眼原产我国南方,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北魏(386—534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云:“龙眼一名益智,一名比目。”因其成熟于桂树飘香时节,俗称桂元。古时列为重要贡品。魏文帝(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气候适宜、雨量充沛,自古以来人文繁盛。 优越的自然条件、 悠久的人文开发历史,促进了龙眼在泉州的栽培。 

宋代,龙眼已在泉州普遍种植。 

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苏颂《图经本草》(1061年)载:“龙眼生南海山谷中,今闽、广、 蜀道出荔枝之处皆有之。 

南宋泉州郡守王十朋赞颂龙眼:“绝品轻红扫地无,纷纷万木以龙呼,实如益智本非药, 味比荔枝真是奴。”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记述:“龙眼树似荔支,而叶微小, 皮黄褐色。荔支才过,龙眼即熟,故南人曰为荔支奴。泉州府诸县皆有,郡中(今鲤城区、丰泽区)尤盛。 ”

 明·泉州人何乔远《闽书》记述泉州一带“园有荔枝,龙眼之利,焙而干之行天下。” 

泉州龙眼用嫁接技术繁殖方法的历史已很久远。明·徐勃《荔枝谱》(1597年)和邓道协《荔枝谱》(1628年)都有关于龙眼用嫁接繁殖的记载。

清初·周亮工《闽小记》(1666—1668年)和郭柏苍《闽产录异》都记载用嵌接法换种,沿用至今。旧法用挂钵填土。 泉州龙眼品种很多,风味不一。著名品种有普明庵本、红孩儿本等50多种。最受赞誉的首推“东璧”龙眼,1993年荣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东璧”龙眼原产自泉州市区开元寺内东塔旁的原东璧寺一隅,因而得名。其母本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开元寺僧人种植的,历300多年至抗日战争期间才枯死。泉州承天寺内有一株已200多年的古龙眼树,是现存的“东璧”龙眼中树龄最长的。而今“东璧”龙眼,在泉州及本省其他龙眼产区均有广泛繁殖。传说早年仙游有个僧人从泉州开元寺取去“东璧”龙眼苗,在仙游境内栽植,现已繁衍2万株成年树,取名“泉州本”,但其品质逊于原产的“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品质优良。其果皮有淡黄色的虎斑纹,泉人称为“花壳”,是外观有别于其它龙眼品种的最显著区别。“东璧”龙眼又称“糖瓜蜜”,果肉呈淡白色,透明如凝脂,厚而嫩脆,甘甜清香,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 另有“福眼”,原称“虎眼”。《泉州府志》有“大者名虎眼”的记载。泉语“虎”、“福”的音近,以“福眼”代替“虎眼”,取其吉祥美好之意。

福眼是泉州的主栽品种,有8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曾荣获国际巴黎旅游美食金质奖和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奖。 近年全福建省各龙眼产区均有大量种植,是我省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据说台湾种植的大型龙眼,当地同胞也称“福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宜都市外国语学校    下一篇 太原市第五十八中学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