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武汉市第三中学

武汉市第三中学创建于1905年,解放前即是闻名全省的“湖北省立汉阳高中”,解放后为武汉市重点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系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汉市十所市区共管学校之一。

目录

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
   百年名校武汉三中坐落于

书院时期
   1868年《

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
硬件设施
   武汉第三中学位于

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1980年、1981年两年高考省线率逐年上升,刘志宏同学考入清华大学。

1983年高中由二年制改三年制,三中没有高中毕业生,但这一年何立强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获湖北赛区一等奖,武汉市物理竞赛第一名,三中并且取得市物理竞赛团体总分第一。

1984年高考,何立强以总分630分获高考理科全国总分最高分。

2001年8月,三中建立了校外德育基地。新生都要到军营参加军训。这一年高考,三中的重点本科率为52%,本科率为83.8%,本科上线339人,卢望彬同学考入北京大学。

2002年高考,三中重本率达40.4%,本科率73%,省线率95%,升学率100%,李晗同学以672分成绩考入北京大学。

2014年高考中,武汉市第三中学陈君仪同学以657分摘得湖北省高考文科状元(第一名),黄可欣同学以649分摘得湖北省高考文科榜眼(第二名)。

2015年高考600分以上121人,位列武汉市第四,重本上线率突破90%,位居武汉市第五。蒋子航、雷芳涵分别以683分、682分位居武汉市理科第七、八名。陈云轩以614分位居武汉市文科第五名。

2016年高考600分以上185人,位居武汉市第五,重本率91.4%。梅知雨以707分摘得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

2017年高考600分以上144人,位列武汉市第四,重本上线率再创新高达97%。

科学与素质竞赛

1990年,学生王星参加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获湖北赛区一等奖,同年武汉市高中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共10名,三中学生李勇军获第一名,叶龙超获第四名。

1991年张德琼老师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学生崔劲松获湖北省少年信息竞赛第一名,全国青少年信息竞赛二等奖,学生蒋思军考入清华大学。

1992年,三中被命名为“湖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5月,学生徐红波以33.94米的成绩创女子乙组铁饼市中运会记录,三中获市中运会团体总分第二。同年高考,陈小凌获湖北省外语类总分第二名并考入北京大学,刘波、夏芳考入清华大学。

1993年8月,学生会主席金奇参加全国学联第二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的接见。同年,学生范一获全国物理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学生刘维被清华大学录取。三中被命名为市德育先进学校。

1994年高考,范一以688分成绩名列湖北省理科总分第二名、武汉市理科第一名,李永茂以681分成绩列武汉市理科第四名。范一、周志强考入清华大学,李亮考入北京大学,同年暑假,钱程等4位同学在北京不惧强暴勇斗结伙盗窃行凶的歹徒,英勇负伤,受到北京市综治委表彰。三中被评为武汉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1995年5月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学校。在市中运会上,学生张晴以16分19秒5的成绩创女子乙组3000米竞走记录,以16秒1的成绩创女子乙组100米栏记录。秋季,学生程铭保送清华大学。

同时三中是整个汉阳唯一的体育合格学校,1982年在印度德里第九届亚运会上,三中选送到省队的学生张金玉,作为主力(指挥桨手)获四人单桨有舵手赛艇冠军,这是中国水上运动参加国际大赛的第一个冠军,同年七月他在意大利米兰第4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又获1000米、2000米两项赛艇冠军。

1985年,三中被市政府授予“红旗单位”,为当年全市教育系统的唯一一所,三中明确为县处级单位,由总支升格为党委。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到1985年党委成立,三中党组织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纠正冤假错案做了大量的工作。

1985年10月,高三学生林毅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获湖北赛区一等奖,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试验班保送录取。余斌被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李文敏被复旦大学数学系录取。

1986年9月,学生柳芳被发展入党,三中开始长期培养党员。

从1992年到2004年发展速度加快,其间共发展学生党员33名。

1986年,三中毕业进入国家男子排球队的陆诚在韩国汉城第十届亚运会上夺得冠军。

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
教师成绩
   1998-2002年,在武汉三中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学校共收集论文182篇,形成了《武汉三中教师论文集》四册。其中有14篇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56篇获省、市一、二、三等奖。教师著书说立说几十本,如《最新学生实用成语词典》、《创新作文训练序列》、《成长的足迹》、《谈诗朗诵艺术》、《教坛探微》等。

近几年,在学校承担的19项国家、省、市、区级科研课题中,有一大批课题已结题或取者阶段性成果。如《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对高中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思考》成果收入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面向21世纪中等学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对策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武汉市下达“九·五”重点课题《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通过结题评审,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物理组承担了市级重点课题《中学理科课堂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被列为省级课题,学科教学模式探索成果丰富,形成了《主体性教学模式集》。“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课题14个,其中国家级重点课题3个,省、市重点课题6个。课题内容丰富,有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知识创新品质培养、校本课程开发、美术、体育等。学校97年被授予“武汉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荣誉称号并挂牌,2000年成为武汉市教育科研五十强单位,2002年被授予省级教改名校荣誉。

名师风采

汪玉明
   武汉三中校长、党委书记。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优秀校长,武汉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市管专家,汉阳区拔尖人才。
夏述焕
   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

武汉市第三中学武汉市第三中学
优秀传统
   一百年来,三中屡经社会变迁,几遭政治风雨,但她没有被岁月淹没,没有被历史淘汰,她依然光彩四射。这当然与她的文化渊源有关。汉阳拥汉水,抱长江,坐守荆沙川沔门户,三中所在地的棉花街、河泊所,曾记录过当年与川陕、湘鄂西商贸的繁华。荆楚文化、知音文化以及归元禅宗文化都汇聚于此,自然形成了厚重的“重教尚读”的文化传统与社会风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三中在百年的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与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传统。三中多寒门子弟,生活朴实节俭,有劳动本色。长期以来办学条件简陋,环境的改善多为自己动手。校园苦读风气浓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很高。

素质教育传统。三中教师讲课多有文化韵味,不少教师多才多艺。对学生充分容纳个性,注意培养独立人格和活跃的性格。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有特色。

教书育人传统。三中在不同时期都能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三中教师有做学人型教师、做贤人型教师、做哲人型教师的传统,与学生平等交流,对学生宽容但不放纵,诲人不倦。

造福桑梓的传统。历史上汉阳地域广阔,影响远及川汉沔。群众中有的上下几代,有的兄弟姊妹数人,有的夫妻子女,皆为三中的学生,三中为汉阳子弟提供亲情服务。任何一所基础教育的学校都应扎根于本地区百姓的情感之中,学校的力量在于此。

精神建设
   三中的精神,是在三中的传统、三中的校园文化以及由此积淀出的优良校风、学风的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它成为三中人的精神特征和行动动力。三中的精神表现为:

追求光明、献身祖国的精神。从殷崇周、张执一,从省阳高的学生运动、进步学生投奔解放区,从抗美援朝、援越抗美,从服从国家需要放弃个人理想,从踊跃上山下乡、投身边疆建设……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身有残疾自强不息,身处逆境自强不息,遭受挫折甚至打击仍自强不息,正如青年作家徐世立所说:人可以被放逐,但历史名校及她一脉相承的治学育人传统和精神是不会被放逐的,因为它根植在人心的深处。

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本精神是教育的核心精神,三中的教育所以具有良效,就是把这种精神发扬到极致。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线下生龚政上了上海交大,线下生梁定梁进了华科大少年班,线下生郑晓蕾成了汉阳文科状元,中考成绩不起眼的何立强夺取了高考理科全国总分第一名。三中的精神是塑造人、发展人、提高人。

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诚敬勤朴”到“严勤礼毅”,从“严勤礼毅”到“励志、树人、发展、创新”,理念不断更新,制度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永远指引着三中人开拓进取,不断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中的传统与精神,是三中的力量所在,价值所在,是百年老校永远年青的底力。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猇亭中学    下一篇 寿县安丰中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