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是中国著名历史名胜古迹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同时也是明朝朝廷钦定的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南阳卧龙岗武侯祠1963年被列为首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2007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目录

卧龙岗武侯祠,又名“南阳诸葛庐”,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朝廷祭祀诸葛亮的地方。

1963年南阳武侯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国家文物局把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列为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2007年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人文历史

卧龙岗武侯祠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记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镇宛”讨伐张昌时“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唐代,南阳卧龙岗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李白《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许浑《南阳道中》云:“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候耕”等,这些表明,卧龙岗在唐代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文物胜迹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

宋金时期,南阳武侯祠屡遭兵燹。

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时,曾挥泪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稍舒胸中抑郁尔”;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修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亩作为岁时香火之具。

元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指示地方官加扩卧龙岗武侯祠。

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给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命名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钦赐”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庙额,颁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并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后又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特谴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宛致祭。

自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地位随之倍增,祠貌规模亦更加壮观,并招致更多的封疆大吏、文人学士纷纷登堂膜拜,题咏赋赞,极大的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

清代,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现今卧龙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

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庙堂,新辟廊庑和台榭,积土为山,叠石成峰,并按照历代题咏和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龙岗全图”石刻复建了卧龙岗十景,并命人在祠间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种植花卉,把卧龙岗武侯祠点缀得花团锦簇,幽雅媚人。

此次修葺,对后世影响很大,并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乾隆时期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维修和保持,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1959年给南阳题额“武侯祠”,又于1973年书匾“诸葛草庐”。

南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站在提高南阳知名度和发展南阳经济的高度,提出了“修葺再现卧龙岗诸葛亮躬耕地历史原貌,改善武侯祠旅游环境,提高品位,丰富内涵,以物取胜,以景诱人”的指导思想,并不断深地,调查研究,具体指导规划,使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发生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和效果颇为明显的巨大变化。

南阳武侯祠和位于其内的南阳市博物馆结合自身陈列优势及旅游资源,先后筹办了反映当年诸葛亮躬耕隐居南阳及徐庶荐贤、刘备三顾历史画面的《诸葛亮与南阳》蜡像展、再现当年岳飞抗金途中路过南阳,夜宿武侯祠,祭拜武侯的《岳飞夜书出师表》蜡像展、再现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时与好友交谈的《诸葛亮会友蜡像展》、集南阳汉代舞乐精髓及汉代科技于一体,再现南阳汉代辉煌灿烂历史文化的大型综合展览《汉代文化苑》、通过馆藏十八罗汉、宗教造像、建筑构件等文物珍品,向观众展示我国古代高超的宗教、建筑雕塑艺术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展》,以及每年时逢诸葛亮祭日举办的大型祭拜仪式和相关活动等,受到了游客的普遍赞誉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2014年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荣获凤凰网友最喜爱的“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环境布局

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区城西的卧龙岗上,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

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

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

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

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

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登楼远眺,宛城美景尽收眼底,历历在目。

卧龙岗武侯祠卧龙岗武侯祠
  南阳武侯祠占地15.3万平方米,丛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氛围古色古香,意境如诗如画,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祠园地势开阔,林区面积近百亩,仅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200余株。

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成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也是一大特色。

南阳武侯祠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在全国诸多武侯祠中当居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书法真草隶篆无所不具。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汉《李孟初碑》、汉《赵到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武侯祠大门于右任题联)。

武侯祠的“出师表”草书碑刻,笔法龙飞蛇腾,苍劲峭拔,堪称龙岗一景。据碑跋称,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遇雨夜宿武侯祠,感慨万千,挥泪手书“出师表”,以抒胸臆。

其字铁划银勾,体势潇洒。丞相撰词,名将手书。游人驻足观摩,既能见武侯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建筑特点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其平面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群体布局和谐,环境配置优美。其建筑布局分布在阶阶抬高的中轴线上,颇富韵律感和节奏感,石坊、仙人桥、山门、大拜殿、茅庐、宁远楼依次坐落在中轴线上,与两侧的碑廊、古柏亭、野云庵、老龙洞、伴月台、躬耕亭等形成两进四合院落,与此平行的还有北路三顾祠院,南路卧龙书院。祠园地势开阔,从竹飒飒,松柏森森,潭水清碧,景色宜人,其总体布局既不失名士祠宇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故居园林的活泼清新景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诱人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留连往返。

武侯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均备,是记载南阳武侯祠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李梦初碑》、《赵到碑》等三通汉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其它的如岳飞书《出师表》碑等,或以书法取胜,或以文辞见长。武侯祠殿堂上的匾额楹联,高悬低挂,很多在书法上有相当深的造诣;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珍贵的艺术宝库。

地因三顾,名遂千秋。南阳卧龙岗武侯祠自从有了黄权建庵祭祀诸葛亮后,历代纪念活动绵延不断,并由诸葛庵逐步发展成武侯祠,成为知名全国的凭吊诸葛亮场所,以及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和旅游胜地。每天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1940年,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为南阳武侯祠撰写楹联一副:“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南阳武侯祠现已成为南阳文化旅游的“龙头”和对外宣传推介的一张“名片”。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都先后考察了武侯祠,对武侯祠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景点介绍

草庐

南阳,是诸葛亮的第二故乡,更是孕育他成才的摇篮,而草庐则是刘备与诸葛亮君臣三顾之地,如鱼得水的场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这样写道:“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汗便为霖!”

草庐草庐
  公元234年,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黎民追思”,蜀国故将黄权遂率族人在诸葛亮曾经生活了十年的卧龙岗上举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从此,南阳卧龙岗就有了最早的纪念性建筑“诸葛庵”。唐代的诸葛草庐已是闻名天下,诗仙李白,面对草庐,曾由衷的赞叹:“当其南阳时,垄亩躬自耕,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刘禹锡的《陋室铭》又从更加的境界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可见当时的草庐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元、明、清三代,三顾茅庐的故事又通过文学、戏曲等各种形式广为流传,吸引了无数的朝野名流、文人墨客。

南阳诸葛草庐,是一座八角攒尖式建筑,草庐的门楣悬挂匾额一方,上书“诸葛草庐”由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所题。草庐高4米,砖木结构,回廊相衔,茅庐覆顶。它比起金碧辉煌的宫殿和拔地而起的高楼,显得古朴而简陋,但因造就了一代名相诸葛亮而名扬天下。

古柏亭

古柏亭早在清代中期就已成为“龙岗十景”,这是一座寄托着后人崇敬和思念的亭台,这是一座被文人墨客反复咏叹的亭台。

古柏亭位于诸葛亮庐的东侧,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面左右两侧出廊,古砌围墙,飞檐翘角。亭的周围古柏林立,清代诗人杨铸有诗赞叹:“老柏参天几百寻,至今亭畔叶森森”。

古柏亭为什么要以古柏命名呢?根据史料记载,古柏亭处原有柏树一棵,高接云天,龙态虬枝。是诸葛亮当年在卧龙岗居住时亲手种植。后来,人们就在这个地方建亭纪念他。柏树四季长青,岁寒而不凋。由物换星移,世事沧桑,它却依然苍翠,阅尽人间春色,历来为不少文人墨客所讴歌,诗仙李白有诗赞叹:“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诗圣杜甫也在《古柏行》中表达了赞美之情:“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当我们站在古柏亭的前廊内,放眼望去,出师表廊坊,大拜殿,野云庵,诸葛草庐,小虹桥等卧龙岗著名景观就像一幅魅力无限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古柏亭和中国的四大名亭——北京的陶然亭、安徽的醉翁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一样,与历代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门额“古柏亭”三个字是清代咸丰四年南阳知府钮雷题写的,字体用笔古拙苍劲,入木三分。古柏亭匾额下方悬挂着两幅楹联,我们看到的这幅“老松阅世卧云壑,乔木于今似画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内阁大学士陆润痒的墨宝,另一幅:“古木千章栖老鹤,使君三顾起卧龙”的名联,是民国六年吴佩孚将军的书法,这两幅对联都是借古柏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的倾慕和颂扬。

我们看到古柏亭是重修的,说起这件事,在南阳武侯祠还有一段总书记爱“国宝”的佳话。

2007年4月30日下午,春光明媚,风和日丽,胡锦涛总书记兴致勃勃的来到南阳武侯祠。古老的祠院祥光普照,妙境生辉,总书记在武侯祠内不时驻足观看,当他迈着稳健的步伐途径“古柏亭”时,细心地发现“古柏亭”的后墙有几道贯通的裂缝,他快步走到墙体前,仔细观察残损情况后,关切地说:“这是建筑基础下陷造成的”。当即指示要抓紧维修,总书记在武侯祠内停留了四十分钟,对武侯祠的历史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赞叹道:“南阳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文化底蕴丰厚……”,我们看到在古柏亭前方树立的《重修古柏亭碑记》就详细记载了总书记关爱国宝,重视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

当我们参观古柏亭时,总是会有许多感慨,为什么?因为千秋历代,岁月流转,有一份缅情的深情不变,穿越了时空数千年,早已化为人们心中屹立的丰碑。地老天荒,寒来暑往,有一座古柏亭傲然挺立。今天仍在游人如织的武侯祠焕发伟岸壮美!这一切都为什么?只为有一位古人曾经像大树一样活过,有一位伟人他曾经来过,为脚下的这片土地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宁远楼

宁远楼又名清风楼,位于武侯祠祠院最后部,传为诸葛亮躬耕南阳时藏书、弹琴、凭栏远眺的地方,后人筑楼以示纪念。是武侯祠内主体建筑之一,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现为回廊式重檐歇山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屋面正脊饰麒麟。楼上塑诸葛亮抱膝长吟像,神态潇洒,安然自若。宁远楼两侧置有配楼,可登高远眺。整座建筑巍峨庄严,气势恢宏。据史料记载,弘治年间,扩充武侯祠,在祠之最后增建宁远楼,据推断,应为弘治十一年(1498年)所建。

“万古云霄”是大清嘉庆十四年(1809)九月南阳郡守(知府)孔传金所书,字体行楷,用笔苍劲,结构严谨。语出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万古,指久远的历史时期。云霄,喻之高显的地位。其含义是诸葛亮在历史上始终有很高的评价和崇高的地位。

宁远,取“宁静以致远”之意。语出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远,意为清净寡欲,高瞻远瞩。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

诫子书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后以“抱膝长吟”或“抱膝吟”来引喻高人志士的吟咏抒怀。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此联写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上联说军事,下联说政治。军事以攻心为上,施政以审势为上,即善于审查客观形势。诸葛亮的联吴抗魏政策,对当时蜀汉的形势来说,是最正确的和最有远见的。他治蜀之严,是严格地遵守“法治”,因而能使“天下未乱蜀先乱”的四川安定下来。这幅对联既是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对统治艺术的总结。

野云庵

“”是纪念诸葛亮当年会友的地方。野鹤孤云、闲云野鹤,看来野云庵当年是一处非常幽静的会客室,诸葛亮与他的好友们常相聚在一起,探讨时政,评研学问。我们所看到一组彩色泥塑,生动地再现了诸葛亮与他的好友崔州平、孟公威、徐元直,还有老师黄承彦在一起会晤讨论的场景。据《三国志》记载,他们经常讨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谁的成就会最大呢?诸葛亮常常指着他的朋友们说:“你们官至刺史(也就是州、府一级的官员)”。当好友问他官至何位时,诸葛亮常常“笑而不答”。事实上,诸葛亮早把自己比做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乐毅。所以《三国志》记载他“好为梁父,自比管乐”。由此可见,诸葛亮在卧龙岗上并非是只做一介农夫,他积蓄力量,待时而起,择主而仕,一旦时机成熟,他必然由“卧龙”成“飞龙”。古人说“良禽择木而栖,贤士择主而仕”。在野云庵砖雕门楼上悬挂的楹联“云归大漠随舒卷;门对寒流自古今”。大意是:诸葛亮受刘备三顾,如云飞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他的功德明昭日月,千古为人传颂。

旅游指南

交通指南:公交线路:通往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景区的公交营运线路共有5条,分别是3路、9路、16路、26路、29路,空调车公交车上车票价1.00/人次,实行电脑语音报站。

南阳火车站:乘坐3路、16路到卧龙岗站。

南阳姜营机场:机场乘坐4路公交直达南阳火车站。

开放时间:春秋两季开放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30-18:00;夏季开放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30;冬季开放时间为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终南望余雪    下一篇 夏河蹄筋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