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于1946年创建,前身为合肥市万慈小学,1975年更名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为了加快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合肥市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发挥该校办学优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2007年9月,该校与合肥师范附校初中部合并,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隶属包河区教育局,成为合肥市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寄宿制初中。

目录

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四十六中
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外形别具一格的教学实验楼与教师办公楼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其南面是一个总面积为2000多㎡的操场和标准篮球场,并铺设了人工草坪,通过校园改造增加了有效的活动空间3200㎡。

教学实验楼有地下自行车停车场1300多㎡,可停放全校师生自行车;一楼大厅1300多㎡,可供全校师生集会及上室内体育课;二楼平台600多㎡,不但可供学生课间活动,也可用来上体育课。

按照义务教育达标要求,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学校多方筹集资金,逐步配齐各种教学设施,现有物理实验室两个、化学、生物实验室各一个;两个微机室、两个多媒体室,还配有多媒体学术报告厅、语音室、科技活动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乒乓球馆等,各器室均投入正常使用。

2006年省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以学校学生为主组建的合肥市代表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荣获初中组团体第一名,且省第一2004至2005年学校先后顺利通过区、市级特色学校验收,荣获首批“合肥市特色初中”称号。

近几年学校被评为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合肥市实验性、示范性校本教研基地,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2007年7月始,根据市委、市政府决定,合肥46中与合师附校初中部合并,整建制迁入滨湖新区,校名仍为“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隶属于包河区教育局,成为合肥市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寄宿制初级中学。

学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肥市特色初中、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单位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等。

强强联手办新校,励精图治铸辉煌。新的合肥46中将充分发挥名牌学校和公办寄宿制学校两大优势,按照设施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质量一流的标准,高起点、高品位地建设成独具魅力的滨湖新校;我们将开好局,起好步,三年显成效,五年铸辉煌,努力成为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名牌特色初中,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为合肥市教育均衡发展、合肥市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校园文化

校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教风:严谨治学、竭诚奉献。

学风:行知结合、好学向上。

校训:方正通达。“方正”,典出老子的《道德经》;“通达”,典出孔子的《论语》。

方正,即方方正正。引申指法律、法规、准则、规范等。其寓意有三层:对学校而言,是依法办学,以德治校;对教师而言,是遵守师德规范,依法从教;对学生而言,是遵守行为规范,好学向上。

 校训中的“通达”,即通晓畅达。引申指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过程。其寓意有两层: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出发,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通”。

从学生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发展出发,学校的一切工作,还要面向未来,使学生在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科学素养方面,具有卓越的特质,这是“达”。

 “方正通达”的校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通达”,语出《论语·颜渊》。“通达”,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培养目标。孔子的学生子张问孔子:“一个知识分子,怎么样做,才能称得上通达呢?”孔子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爱好道义,能仔细辨析别人的话语并认真察看别人的反应,思考得又比别人更深入。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家和家族里通达。

今天,从学生的终身教育与终身发展出发,学校的一切工作,完全为了使学生在负责任态度,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卓越的特质,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正是合肥四十六中的育人目标。

校歌:

《滨湖少年》 作词 杨立新 作曲 李虹

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四十六中
歌词:

雪白的云朵在蓝天上飘荡,

幸福的少年在巢湖之滨成长。

先哲的梦想童稚的渴望,

通江达海,扬帆远航。

行知结合,好学向上,

清新的校园是我们成才的地方。

珍爱生命,追求真理,

通江达海是我们梦寐的希望。

方正做人,通达四方,知识的海洋是我们学习的课堂。

诺亚方舟,载着我们,

扬帆远航实现人生的理想。

老区建设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25个教学班共1600多名学生,其中共青团员400多人。在岗教师94名,其中党员40名,高级职称34人,截止2006年9月该校具有本科学历教师63人,学历合格率100%。

各学科均有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老中青三结合的专职教师。全体教师学有专攻,各有所长,治学严谨;全体学生守纪律,讲文明。学校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四十六中
办学成果

上世纪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积淀,合肥四十六中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成为闻名省城的初级中学。在新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艰苦奋斗 ,学校的特色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学生的生命在特色教育过程中放出了光彩,中考成绩稳中有升,省、市示范高中的达线率为60%左右,毕业生受到高一级学校的普遍欢迎。

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面大,等次高。

乒乓球比赛,已连续20年获合肥市初中组男、女团体及单打第一。

信息学竞赛硕果累累,该校已连续4年获得合肥市团体一等奖。

2006年省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以该校学生为主组建的合肥市代表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荣获初中组团体第一名,且省第一、二、三、五名皆为该校学生。

在科技创新竞赛方面亦成绩喜人。

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科普教育的带头人,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

近几年来,有两名教师获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二等奖;16名教师获省市“教坛新星”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0多人次获得区级“教坛新星”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教师获奖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四百余篇。

学校综合实力逐步提高,04年、05年连续两年获庐阳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校建设

学校设施一流

新校东邻徽州大道,南望合肥一中,西靠徽一路,北临紫云路,乘BRT专线至市中心仅需40分钟,交通便捷畅达。新校占地165亩,绿化率达54%,环境优雅宜人,总建筑面积达10万多㎡,古朴风格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名校风范与一流设施相得益彰。新校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建设并配齐各类教育教学、学生寄宿生活所需的设施设备。

三幢教学楼有68个教室容纳3400名学生,每层之间都以连廊连接;办公楼建筑面积4355㎡,科技楼4468㎡,实验楼7240㎡,学生食堂建筑面积达6407㎡。

各类器室按部颁标准配齐配足,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阶梯教室、语音室和劳技、美术、音乐教室,科普活动室与书法、地理教室等,还有可容纳近400人的现代化学术报告厅2座;7807㎡的综艺楼一座,内设健身房、舞蹈房、校园电视台以及各类功能教室;3000㎡图书馆1座,配备现代化的电子书库,各类书籍应有尽有;拥有标准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一个,室外篮球场、羽毛球、排球场各10个;学生公寓3幢,可容纳2800学生住宿,4人一间,每间27㎡,配有卫生洗浴间、空调、电话及各种网线,每层楼都配备开水房、洗衣间、公共卫生间和学生活动室;餐厅两座,可供3600学生同时就餐;学校还将建设体育馆一座与体育场看台。

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四十六中
管理机制健全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寄管处五个职能部门以及工、团、妇、队等群众组织。

1994年学校实行内部体制改革,各处室职责明确,工作效率高;全体教师实行双向选择聘任制,一年一聘任,三年一循环,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强办学活力;自2000年开始,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师资队伍优秀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42人, 其中在编教师196人,生活辅导教师29人,党员85人,高级职称67人,截止2008年8月底具有本科学历教师173人,硕士1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将全面整合原46中和师范附中的优秀教师队伍群体,并面向全国遴选年富力强、品学兼优的优秀教师加盟,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优秀课任教师和生活教师队伍;现各学科均有学科带头人和相对稳定的老中青三结合的专职老师任教,他们学有专攻,教有所长,治学严谨,师德高尚,为人师表。

学生品学兼优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4300多名学生,其中共青团员900多人,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必将促进学生文明守纪、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办学特色凸显

84年以来,该校中考成绩逐年提高,从86-91年(92年后,市里不排名次)连续六年中考获合肥市第一,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该校提出了“严管理、轻负担、高质量、重特色”的办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该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1999年8月17日,《中国教育报》在“素质教育特别报道”栏目中以 “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题报道了该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46中人经过深刻反思论证,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该校实际提出了新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育高素质人才,办特色化学校”;

实施新课改以来,该校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教育科研促学校质量,以教师成长促学生发展,凸显科普特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化的发展空间;2003年被确定为“合肥市科普示范学校”,2005年首批被命名为“合肥市特色初中”(全市仅两所中学)。

办学成绩

多年来,中考各项成绩统计名列全市前茅,2004年中考,张少愚同学名列全市第一;04年、05年被合肥一中理科实验班录取的人数全区第一,被合肥一中录取率在10%以上。04年、05年该校连续两年获庐阳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区仅两所)。2006年中考一、六、八中学联合招生录取率达34%,省示范高中的达线率为63%,居合肥市第一。2007、2008两年在面临迁址滨湖新区的特殊历史时期,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办学水平。在全国第七届电脑机器人比赛中,该校有一个项目获全国金奖,一个项目获全国铜奖。信息学、科技创新和电脑机器人等比赛获奖等级高、人次多,连续多年名列合肥市第一,实现了合肥市、安徽省的历史性突破。乒乓球连续22年获市初中男女团体冠军。

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四十六中
特色教育成绩

信息学(计算机)竞赛

连续4年获得合肥市团体一等奖,个人第一名。2001年46中有19人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有2人获省级奖励。2002年有17人获市级以上奖励,沈达同学获得全国一等奖,张玮如等6人获得全国二等奖。2003年有18人获市级以上奖励,学校获安徽省团体三等奖。2003年全国分区联赛,彭诚等5位同学获得一等奖。2004年6人获市级一等奖,学校获安徽省初中团体第二名(合肥市历年最好成绩)。2005年彭诚在安徽省竞赛中获初中组第一名,这是合肥市历史上零的突破,市教育局专门给学校发来贺信。

科技创新大赛

2002、2003年我校学生参加中央电视台“奇思妙想”和“异想天开”科普特别节目,分四次播出。在市第18届第19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4个二等奖,2005年在市第二十届科技创新大赛中王浩洵等3人获得一等奖,并获得省二等奖;程洋等2人获市三等奖;在市科学幻想画比赛中,刘骥等5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2006年我校获合肥市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3个。王彦博和李祎分别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王彦博同学获得在澳门举办的第二十一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二等奖,同时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全国少年科技奖”(该奖项全国仅有10名),并被评为“江淮十佳好少年”。06年10该同学获得第四届科技创新市长奖。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该校在新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艰苦奋斗,学校的特色建设已经取得成效。顺应自然、强化基础、发展特长,该校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稳定在100%。多年来,中考各项成绩统计名列全市前茅,毕业生受到高一级学校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该校学生发展潜力大,学习方法活,富有创新精神。合肥一六八联合招生录取率等各项指标均居合肥市前列;在合肥市省示范高中特长生录取总人数和录取率位居同类学校之首。2009年合肥市中考状元桂冠被46中九(8)班胡佳歆同学以763分摘得。各级各类竞赛更是硕果累累。例如信息学竞赛连续4年获合肥市团体一等奖。2006年4月寿鹤鸣、梅诗珂、孙徐湛、潘睿在安徽省信息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其中寿鹤鸣成为安徽省代表队成员参加在四川绵阳举办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全国团体冠军。

在创办特色学校过程中,教师中涌现了一批科普教育带头人,先后有19位教师获得省、市“教坛新星”称号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3名教师获“市长奖”,50余人次获区级“教坛新星”称号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四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大赛中获一二等奖。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了反映我校师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节目。

由于该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市、区教育主管部门表彰,先后被评为合肥市特色初中、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综合治理模范单位、绿化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单位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等。

成绩斐然

中考成绩:

自1981年以后,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尤其是1986至1991年连续六年获得合肥市中考人均成绩第一名,(92年后全市不排名次)。

近三年省市示范高中达线率均在85%以上,屡次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嘉奖。

迁址滨湖的第一年中考成绩喜人,升入一、六、八中学人数达372人,获得“包河区教育教学成绩优秀奖”。

2001年毕业的燕子,2004年毕业的张少愚,2009年毕业的胡佳歆为当年中考状元。

教师获奖:

杨全、许祖祥、张峰、余善桂、解露露五名教师获国家优质课大赛一二等奖。

先后有赵国泉等7名教师获安徽省“教坛新星”称号。

25名教师获市“教坛新星”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50多人次获区级“教坛新星”及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张志刚、高歆、刘经智、蔡薇、王俊等六人次先后获科技创新大赛辅导教师“市长奖”。

近几年教师获奖或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千余篇。

合肥四十六中合肥四十六中
特色教育成果:

乒乓球23年蝉联合肥市初中组男女团体冠军。

信息学竞赛连续五年获得合肥市一等奖。

全国电脑机器人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50余人次;获省、市电脑机器人比赛和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200余人次。

2005年彭诚同学参加安徽省青少年信息学大赛荣获初中组第一名,并代表合肥市首次成为安徽省信息学代表队成员,在全国信息学竞赛中获得铜牌,为此市教育局发来贺信称:我校信息学竞赛的辉煌成绩“是一次新的突破”。

2006年暑期我校王彦博参加第21届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荣获二等奖,并同时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全国少年科技奖”,值得一提的是该奖全国仅有10名。

2007年全国电脑机器人大赛获金牌铜牌各一枚。

2010年7月,在全国第十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校郑钰凡和张良梦寐、刘学宇三同学,分别获得初中组FLL和VEX挑战赛(银奖)二等奖,其中郑钰凡和张良梦寐是二等奖的第一名,以一名之差与国家金奖失之交臂。

2010年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六人荣获一等奖。

知名校友

总体目标:深入贯彻“严管理、轻负担、高质量、重特色”的十二字办学思想,育高素质人才,办特色化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凸显科普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科学精神带动全程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把我校办成省级乃至全国一流特色初中,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合格人才奠基。

分阶段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在新的起点上,抓住学校新一轮发展机遇,成功地实现二次创业;三年初显成效,五年铸造辉煌;成功创建安徽省特色初中,努力把我校办成省内一流乃至全国知名的特色初中。

学校领导

校长

黄先银,男,1963年9月出生于合肥市包河区。本科学历,1983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至今。199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庐阳区首届骨干教师,庐阳区首届教坛新星,庐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2] 。

1983年7月从合肥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任兼职团干,在合肥四十五中任初中政治教师,并先后担任学校团总支书记、副校长兼德育处主任、校党支部书记。2004年11月应组织安排到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任校长、党支部副书记。2007年5月合肥46中迁至滨湖新区隶属合肥市包河区教育局,2008年9月任46中党支部书记、校长至今。

1989年合肥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990年全国学赖宁活动优秀指导者;1991年全国《少年百科丛书》阅读竞赛优秀辅导员;1993年中市区优秀团干;1995年中市区优秀教育工作者;2001年中市区优秀共产党员,合肥市“三五”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2007年合肥市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参加承担3项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并已结题,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或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

副校长

凌强,1992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副校长,合肥市优秀教师,合肥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合肥市第三届教坛新星,所带班级语文中考成绩多次在合肥市名列前茅,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2006年当选为庐阳区第二届人大代表[2] 。

吴大兵,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担任语文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七年级部主任,现任学校副校长。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从事语文教学,其中担任班主任工作14年。曾获区优秀青年教师、区优秀团干,区“两情两德”先进个人,区优秀班主任、区教坛新星,中考成绩优异,所教班级被评为“区先进班级”。所辅导学生有多人次获得大奖,本人也获得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奖。数篇论文获奖并在省市专业刊物上发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株洲市第八中学    下一篇 孝感实验小学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