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在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26000余平方米。
目录
按照封建社会多年形成的惯例,官府必位于城的正中轴线上,北京的紫禁城就位于老北京城的正中子午线上,山西巡抚衙门(现省人民政府址)也位于旧太原城的正中线上。大约因为皇帝贵为天之骄子,替天行道,理当居中。各地命官受“天子之命”,领一方水土,牧一方子民,官府位居正中,当仁不让。再者衙门居中庸之位置,乃公平断事之所也。
然而自
然而自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平遥县衙作为国内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同样称奇的是,据考证,清代在晋商昌达兴盛的百余年间没有出现过一任贪官,当地繁盛的商业文明孕育了特有的官场文化。迈入这座沧桑古衙,从大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到二堂匾额“天理国法人情”,再到粮厅联“万事莫苛求只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以天”,随处可见的楹联匾额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当时执政者对官吏的道德操守要求和为官者的自勉,蕴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贯穿着清官情结。作为古代基层政权的活标本,县衙中的一些建筑饰物上的廉政典故,譬如“公生明、廉生威”官箴,“异地任职”回避制度,“申明亭”、“瘅彰厅”调解民讼和教化民风的功能,清代雍正时期的“养廉银”制度等无不折射出一个时期廉政文化的特有魅力,极具积极的镜鉴价值。在任期间以“五不”(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著称的
平遥县衙县太爷升堂、断案:
表演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10:00 11:30 15:30
星期六、日10:00 11:30 15:00 16:30,
预约每场收费230元。
门票:20元
适宜季节:春季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