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云冈大佛

云冈大佛是位于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的那尊露天大佛,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达17米。大耳垂肩,是云冈的标志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云冈大佛意义在于发展出佛教世俗化中国化,即常说的我佛如来。这些佛像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目录

云冈大佛云冈大佛

  大佛结跏趺坐,两侧各一立侍菩萨、一立佛,其西胁侍立佛与菩萨像已崩毁。后壁凿有东西相通的隧道。窟前

  云冈大佛是云冈石窟的那尊露天大佛,大耳垂肩,祥和地屹立风雨中一千多年。
它的形象常常出现在画册之中,是云冈的标志。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博大精深;市内有雄伟壮观的华严寺、古朴浑厚的善化寺;大同还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九龙壁号称中国龙壁之冠。大同是晋北旅游的中心地带,恒山、应县木塔、大同火山群等都令旅行者应接不暇。

概括简述

云冈大佛云冈大佛

  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是第五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俗称云冈大佛,高达17米。佛像形态端庄,是中原文化传统的表现手法;但其脸部形象:额宽、鼻高、眼大而唇薄,却具有外域佛教文化的某些特征。
  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

  大同市在公元5世纪初,是

云冈大佛云冈大佛

  石窟始凿于

看名

  云冈石窟是北魏王朝建都平城即今大同期间留下的一座历史丰碑,是世界遗产、国之瑰宝、大同文化名片,一批批中外游人慕其盛名纷至沓来。

看形
 

云冈大佛云冈大佛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窟顶考古

  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学者水野清一等人在窟顶展开探沟考察,推断石窟窟顶东部、西部均有北魏寺庙遗址。然而,真正让这些庙堂“大白于天下”是2008年为配合云冈石窟窟顶防渗水工程而开展的保护性考古调查。
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云冈研究院和大同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窟顶防渗水工程区域开展考古调查、钻探和发掘。
  期间,在考古队发掘范围内发现现代层、明清层、辽金层和北魏文化层4个文化层,北魏层残存一组较为完整的寺庙遗迹。发掘时,位于明兵堡八字墙西部南北向的寺庙遗迹上,仍可见较为清晰的东、南、西、北四个廊房的夯土基、塔基和砖瓦窑等遗迹。考古学家推定遗址年代为北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教寺庙遗址之一。
  第二年,开掘的是明兵堡八字墙东部北魏辽金时期寺院遗址,寺院塔基内心是夯土方形,外围是石头砌成的八角型边框,考古学家据此推定,这是一座早年修建于北魏的实心塔,到了辽金时期,又在北魏塔外围加筑了石块,改成了八角形塔。
“此次云冈窟顶寺院遗址的发现,足以印证云冈石窟窟顶有寺庙存在,并有助于了解北魏时期寺院结构、布局和规模。”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联合考古队领队张庆捷说。
  考古学家在位于明兵堡八字墙东部的北魏辽金佛教寺庙中发现铸造工场遗迹:一座深达2.4米,正方形状的铸造井台和30座熔铁炉遗迹。
  关于宋辽金时期的铸造,在文献中有详细记载,比如,宋代宋应星的《

  大量窟龛和雕像日益严重的酸蚀风化现象,严重地威胁着云冈石窟。为大佛佩戴“护身符”成为众多游客和有关专家的迫切心愿。经国家和省文物局发文批准,云冈石窟首批保护性窟檐建设工程,于2011年4月下旬开工。作为北魏王朝的皇家寺院,云冈石窟当年的洞窟绝大多数是有窟檐和阁楼保护的。随着岁月流逝,特别是历代战火的侵袭,除了5窟和6窟以外,其它洞窟都沦为露天状态,在洞窟的上方留下一个个深深的大梁窝。在雨水的冲刷和粉尘的污染下,整个石窟的立面和雕像的本体,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腐蚀风化困扰。有的洞窟雕像残破加剧,有的洞窟危岩耸立,不仅威胁文物本体的保护,也不利于游客的安全。
  此次经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文物局批准的方案,将对风化状况最为严重的第3窟和“五华洞”进行保护性窟檐建设。工程结束后,上述洞窟不仅将拥有遮风挡雨的窟檐,有些洞窟也将恢复类似第5窟和第6窟那样的封闭式多层阁楼。整个工程投资预算为5000万元,工期两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统    下一篇 鲁班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