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瓦酥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每公斤约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块。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1]
目录
忻州制作瓦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始于明末清初。瓦酥一般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形似瓦状,入口沙、甜、香、松软,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路经忻州市,州官许翰度敬上由麻会镇(今麻会村)王凤龙师傅制作的瓦酥,慈禧食后龙颜大开,赐名龙凤瓦酥。 也就是从那时起,忻州的瓦酥名声大震,成为山西地地道道的名特产品。瓦酥以其质酥脆,味香郁,堪称炉食中一绝。鲜食酥沙,松软;干食酥脆、甘香;常食健胃壮身。曾被山西省商业系统评为最佳食品,声誉远达太原、大同、河北、内蒙古等地(市)。1981年被列为山西省名特产品;1996年荣获国际最高金奖和“对人类特殊贡献奖”。
忻州瓦酥,以其形似瓦片而得名。瓦酥,约长10厘米、宽4厘米、厚0.5厘米,内外皆呈金黄色,上印“忻州瓦酥”字样。每公斤约有五十二至五十八块。其质酥脆,味甜香郁,堪称炉食中之一绝。久放色味不变,常食有健胃壮身的功用。制作瓦酥选用精粉、纯蛋黄、上等食油、细砂糖为料。成型时用模托就,再经油炸,出锅后压制成瓦状。
这种食品,因其好吃,易储存,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人民群众喜欢食用的饼类之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