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

2014年11月,道教音乐“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录

苍南正一派道教音乐作为道教法事中使用的音乐,它能感神通神,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和对神仙的崇敬。它倡导天人和谐,借助道场善举传扬人文情怀,鼓励追求理想人生,劝诫革除劣质恶行。

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苍南正一派科仪音乐

历史起源

苍南县是有名的道教之乡,道教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唐末道士马湘、王延叟师徒迁居松山西壑(今苍南桥墩)修炼,道教音乐随之传入;宋初,原吴越国节度使林倪(今苍南望里镇人)弃官返居荪湖(今苍南望里)习道传教,其曾徒孙林灵真开创了道教水南派,使荪湖成了闻名遐迩的道乡,道教音乐随之兴盛,并逐渐形成体系,传承与兴盛至今。目前,苍南全县有道士近二千人,其中80%以上是正一道士,道教信众多达数十万人,请正一道士设坛打醮、祈福禳灾,是居民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事。广泛的道众基础为道教科仪的完好保存和道教音乐的流传和传承提供了基本的保障条件。

曲牌特色

苍南县地处浙南沿海,台风洪涝易发,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境内道教起源于东吴,唐末道士马湘师徒迁居松山西壑修炼,道教音乐开始传入;宋初林倪、林灵真开创了道教水南派,使荪湖成了闻名遐迩的道乡,道教音乐随之兴盛并传承不绝。

苍南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曲牌有重复、对比、变奏、展衍等多种旋法且极有地域性特色。[黄蜂出洞][顺和调][宣经偈]等传统道教音乐曲牌,与[将军令][十八拍][水龙吟]等民间流行音乐曲牌以及[步步娇][望妆台][山坡羊]等温州南戏特色曲牌完美融合。它曲风完整:大雅承汉唐之雅韵,继宋明之清风,集和、静、清、远、古、淡于一体;俗风则融闽浙之民风,合戏乐之韵律,将温州南戏音乐、瓯剧音乐、浙南民间小调与传统道教音乐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过场步虚韵,出彩的“咏唱”式韵腔,文武交融的演奏乐法。演唱时,道士、褫公、红师在不同乡镇视听众不同而用温州话、金乡话、蛮话、闽南话、畲语等不同方言和土语演唱。

传承价值

它传承了道教音乐文化的精髓,融入苍南民众社会生活的众多方面,集历史的厚度与时代的鲜活于一身,经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苍南籍)等道教人士的推广而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并已传播到台湾等地区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它极具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多方面的现实社会意义,法国学者John Lagerwey美国学者Kaul Pautz、中国大陆学者徐宏图、孔令宏、薛成火等已在一系列论著中已有研究。2013年,民间组建了苍南玉音乐团,开展了道教音乐曲谱的搜集整理和传承活动。目前,正着手编辑出版经典曲谱集及筹备国内交流巡演活动,逐步打造苍南地域文化品牌。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vivo Y67    下一篇 美国前进保险公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