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跳和合
跳和合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采石地区的民俗舞蹈,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价值十分珍贵,它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向往太平、乞求吉祥、渴望幸福美满的一种思想理念。其特征是情节简单,动作轻松活泼,热情可爱,表演憨态可掬,充满稚气童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民间传说,在唐代太平府(后称当涂县)有一座山叫凌云山(有遗址),和合二仙在此山洞中隐身,凌云山不远处有一村庄叫蟠龙村(且为沱塘村),村里有一深塘,叫沱塘(有遗址)塘里有一条怪龙,专吃人畜映照在塘中的影子,被吃的人畜就会萎靡不振,什么药都医不好,慢慢死去。村中有一姓李的寡妇,因儿子也受其害,四处请医求药,其慈母之心感动了乔装乞丐的和合二仙,对李寡妇传授治病之法和降龙之术,李寡妇照二仙的吩咐,用蒲草做成两把草剑投入塘中,杀死怪龙,救好了儿子的病和众乡亲。之后,李寡妇将事情经过告诉了众多乡亲,二仙因仙踪泄露,便离开蟠龙村,来到采石小九华山洞隐身。闲来无事,便跳舞玩耍,被一青年渔民看见,情不止禁地学着手舞足蹈起来,惊动了二仙,只见他俩朝洞的深处走去,再也没出来。从此,那个青年渔民把学来的舞蹈传给了后人,取名叫“跳和合”。
“跳和合”主要由扁鼓、金锣、铜钹等民族打击乐器的伴奏下 ,由两位头戴笑口常开的大头娃娃面罩、身穿卡通式鲜艳彩服、分别妆扮成“和仙”与“合仙”的大人或小孩踏乐起舞、造型定格、翩翩云游。其中,“和仙”手持一柄巨大的荷叶,“合仙”手捧一只螃蟹轮廓外形的木盒,意为“和(荷)谐(蟹)合(盒)好”。舞蹈语汇主要是一些极富夸张色彩的跑跳、跃跳和蹦跳等动作,只要能跳出欢乐喜人的喜庆气氛并合乎乐曲节奏就行。
和合是民间传说中象征爱情的神童,寓有和谐和好之意,也有民间传说象征兴旺财神的神童。在中国其它地方也有跳和合的民俗舞蹈,据说,采石跳和合是发源之地。
17世纪明末清初时“跳和合”在采石一带十分盛行,跳和合舞一般在节假日以及农历财神会、虎神会、城隍庙会以及清明节以前表演,跳和合大多以双人舞形式出现,少数也有独、群舞表演。 跳和合舞曾获安徽省民间音乐舞蹈汇演一等奖,随后有被中央民族歌舞团移植加工排演,除作为建国十周年文艺晚会的演出外,并在欢迎当时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的文艺晚会上演出,受到中外宾客欢迎。随着时间转移,会跳和合的人逐渐稀少,濒临失传。
采石地区民俗民间舞蹈“采石跳和合”,经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申报,2008年成功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石跳和合”的传承、宣传与普及,2009年,雨山区文体局组织采石街道、安民街道、区文化馆和区金秋艺术团等50余名民间舞蹈爱好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将其排演成成品节目,并特聘请安徽省舞蹈家协会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石跳和合”传承人之一的柴征老师进行指导。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莉丽·庞斯 下一篇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