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师范学校
目录
学校创办于1956年,占地面积250余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藏书总量8万余册,计算机300多台,钢琴50台,风琴110台,
一流的学校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大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选培骨干教师高学历深造,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并通过老中青“结对子”,青年教师“比武”大赛,为学校教师搭建了自由发展的平台,从而造就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的集教、研、管为一体的师资梯队,将个体优势转化为集体优势。学校现有高级讲师48人,讲师58人,具有
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基教,面向农村,服务社会,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以“改革活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质量立校”的治校策略为导向创办高等专科院校,以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目标塑造复合型人才。
办学目标:以师范教育为依托,培养合格的大中专学历的
在八十年代,学校曾两度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
1983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
1988年被国家教委表彰为“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成为全国首批表彰的百所先进中师校之一。在九十年代,学校曾两次参与国家教育合作项目:一是参与中国联合国儿基会师资培训项目;二是参与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捐资合作修建逸夫楼。
1994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领导组织的中师标准化建设评估检查,总评为达标优秀学校。1985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荣誉;
1997年、2000年两次被评为“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1999年被省教厅命名为“校风示范学校”。
2008年保宁中学整体迁入师范学校,与此同时新教学综合大楼修建完工。
在全国师范学校改革调整中,阆师校坚信“大浪淘沙始见金”,在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思想的指引下,再次走上了探索之路。
1999年,学校与进修学校合并,承担了全市职后培训工作。
2000年,阆中市委、市府确定了把我校创办为大专的发展目标。为此,学校多渠道自筹资金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征土地60亩,先后建成电教综合大楼、艺术楼、培训大楼及学生公寓,配置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心理实验室、电子阅览室、演播室、微格教室等,建成了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宽带网络系统、校园公共网络系统和地面卫星接收系统等“五大”现代信息技术系统。从而具备了创办大专院校的“教学硬实力”。
“栽得梧桐树,引来凤凰舞”,学校2000年被省教厅确定为招收五年制大专的学校;
2002年与原四川师范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了四川师范学院阆中初等教育学院(现更名为
学校先后出版专著和参编著作30余部,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经验论文1056余篇,其中国家级159篇,省级536篇。还先后承担了省、市和国家级科研课题,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应用推广价值的教研成果受到省内外同行的关注。1996年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中师改革与发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完成南充市科研课题《成功学习策略》;
2005年,学校承担的省教科所“十五”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又首通南充市结题,被
学校对招收的新生充分尊重学生个志愿,自己选择确定所学专业。学校鼓励学生热爱专业,勤奋刻苦,品学兼优,设有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期100-500元)和特困生助学金。学生入学时学校还与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签定就业安置合同书,毕业时学校可通过已建立的就业联系网络推荐到用人单位自主择业。近两年我校已通过人才市场或人事部门安置到深圳、广州、江苏、成都、新疆、西藏以及南充等地的三届毕业生共1000余人。用人单位反映十分良好。学校在其教育管理、教育质量、就业率、校园建设等享誉省内外,已成为巴蜀师苑一颗璀璨明珠。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