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袁世海

袁世海,原名瑞麟,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是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代表作:《盗御马》、《论英雄》、《将相和》、《李逵探母》、《坐寨盗马》等。
性别
出生日期
1916-02-11
出生地
北京
星座
水瓶座
国籍
中国(内地)
职业
演员

目录

袁世海,原名瑞麟,8岁学戏,11岁入富连成社,初学生行,取名盛钟,后改学净行,改名世海,就教于萧长华、叶福海及师兄孙盛文等。他曾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周信芳、叶盛兰等京剧大师合作演出,红遍大江南北,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自8岁开始学艺,在近80年的艺术生涯中,袁世海演出了300多出剧目,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倾尽心血。 2016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诞辰100周年。

星路历程

早年学艺

八岁拜许德义为师练功学艺,又向吴彦衡先生学习老生。一九二七年入富连成科班学戏,艺名袁盛钟。初学老生,后随叶福海、裘桂仙和王连平、孙盛文(袁世海的师兄)学花脸,始易今名。在八年科班学艺期间,勤学苦练,潜心学习前辈及名流的表演艺术,技艺超群,学业突出。 由于他聪颖好学,很快就学会了《失街亭》的马谡,《群英会》的黄盖、曹操,以及《法门寺》的刘瑾等角色,演出效果极好。 一九三四年袁世海出科后,先搭尚小云先生的重庆社演戏,在尚主演的《九曲黄河阵》、《玉虎坠》中扮饰配角,巡演于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 一九三七年与李盛藻合作,先后排演了《青梅煮酒论英雄》、《胭粉计》、《三顾茅庐》、《马跳檀溪》、《除三害》等等诸多生净合作剧目。

拜师郝寿臣

袁世海为得到深造,一九四○年拜郝寿臣为师,技艺更见精益,成为郝派艺术的主要继承人。在此后的十几年演艺生涯中,曾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徐碧云、马连良、谭富英、高庆奎、周信芳、盖叫天、奚啸伯、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新艳秋、李万春、李少春等名家合作演出剧目三百余出。在同各流派艺术家合作演出中,吸取各家精华,博采众家之长,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 先后搭李世芳的承华社和马连良的扶风社,与李世芳、马连良、李盛藻合作多年。他与李世芳合演的《霸王别姬》,与李盛藻合演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与马连良合演的《四进士》,成一时名剧。

建理“起社”

新中国建立后,曾与李少春共建“起社”(剧团)。

一九五○年春,同李少春、叶盛章等人率先将私人班社改制为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新中国实验京剧团。排演了新编历史剧《将相和》、《野猪林》、《云罗山》、《血泪仇》、《夜奔梁山》、《虎符救赵》等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大型剧目。 一九五一年,新中国实验京剧团集体加入到中国戏曲研究院附属实验京剧团,一九五五年更名为中国京剧院,袁世海先生先后担任一团、三团的主要演员、副团长和副院长。与李少春合作演出了《响马传》、《灞桥挑袍》、《战渭南》、《赠绨袍》、《满江红》等及现代剧《白毛女》、《林海雪原》、《社长的女儿》、《柯山红日》等。同时还创排了以架子花脸为主的《黑旋风李逵》、《九江口》、《李逵探母》、《西门豹》等大型剧目;一九六四年积极参加排演《红灯记》,饰演鸠山获得好评。参加拍摄过戏曲艺术影片《群英会·借东风》、《野猪林》以及现代戏影片《红灯记》、《平原作战》和古装电视剧《侠女除暴》。 此后,袁世海除整理演出了《盗御马》、《论英雄》等传统戏外;与李少春合作排演了《将相和》、 《野猪林》、《响马传》,与李和曾合作排演了《赠绨袍》、《除三害》,与李金泉合作排演了《李逵探母》,以及由他主演的《黑旋风》、《桃花村》、《九江口》等戏,都是久演不衰,轰动剧坛的保留剧目。

荣誉成绩

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第五届至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开创了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先河
第二届金唱片奖获奖艺术家

百年诞辰

2016年,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诞辰100周年。从《将相和》中居功自傲的廉颇,到《李逵探母》中孝义正直的李逵;从《九江口》中孤勇激愤的张定边,到《野猪林》中肝胆相照的鲁智深。“他演什么角色,什么角色就在舞台上活了。”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这样评价袁世海刻画的人物形象,“他所扮演的角色是鲜活生动的、淋漓尽致的。”

善于继承、精于借鉴、勇于创新,袁世海以“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独特表演面貌,丰富了“净行”的表演手段,开创了京剧史上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他的表演质朴豪放,刚劲有力,以情传神,艺精技绝,因此有着“活曹操”“活张飞”“活李逵”的美誉。

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著名京剧演员于魁智认为,袁世海先生真正做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不论是对京剧架子花脸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扬,还是对经典剧目的创排和演绎,他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秉承着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袁世海一次次深入工矿、农村、部队、县城等基层巡回演出,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融入表演之中,他贴近群众,也将众多艺术形象扎根在观众心中。

谈及袁老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挚情感,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深受感动:“1993年‘汪辜会谈’成功后,我和袁老师到台湾访问演出。当时已经78岁的袁老身患糖尿病,但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他不顾年事已高,仍坚持演出。‘对党和人民一定要忠诚’是袁老经常教导学生们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坚持的人生信条。”

一生修身立德、桃李芬芳,袁世海先后收徒20余人,他的学生中不仅有京剧演员,还有评剧、汉剧、晋剧、河北梆子等其他剧种的演员。“他对艺术从不保守,对后学提携不遗余力。他广收门徒却不收分文,倾囊相授却不计回报。”杜近芳称,“袁老师是我事业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袁世海常对青年演员说:“是把我揉碎了化成你,而不能把你揉碎了化成我。”借以说明学戏要领会艺术精神和创作理念,而不是生搬硬套师傅的一招一式,兼收并蓄、继承发展,才是艺术提高的必由之路。

“我很幸运,曾亲身获得先生的提携和教导,他的每一个动作、眼神、表情、神态,都为演对手戏的我领路铺石,使我开窍,再多的言语也无法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与感激。”刘长瑜深有感触地说。

“先生已去,精神永存。袁世海先生的艺术遗存和精神风范,始终伴随着今天的戏曲工作者继续前行。”于魁智说。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孙银舒    下一篇 曾绳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