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萧县农民画

萧县农民画是安徽省萧县的传统工艺美术品。以中国画水墨写意著称于世。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东北距徐州仅23公里。春秋时称萧国,为宋附庸。秦置县至今,历史上隶属于江苏省,1955年划归安徽省。

目录

被国画大师李苦禅誉为“国画之乡”的萧县,曾出土过良渚文化的彩陶和汉画像石。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系萧人,以书画名世,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乡村出现了乡土书画家群体,清中晚期形成民间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自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萧县农村走出了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及萧龙士等美术大家。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吴燃、郭公达、卓然等50多位书画家走出萧县,笔耕在全国各地。

概述

萧县农民画艺术,以中国画水墨写意著称于世。萧县,曾被国画大师李苦禅誉为“国画之乡”。1993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近年来,该县先后在张庄寨、黄口、龙城、王寨、杨楼等乡镇建立了10多个农民书画艺术协会,大力普及发展农民书画,在全县形成了一支规模浩大的民间书画队伍,目前,全县可施丹青者近3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农民。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学龄儿童,人人可在自如间彰显出自己的艺术风采。 

历史

萧县农民画萧县农民画
  萧县春秋时称“萧国”,史料载:萧县隶彭城(即江苏徐州),“城形争南北诸朝,风气兼东西两楚”。这里自秦汉起就为贯通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之地。在这里,曾出土过良渚文化的彩陶和汉画像石,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系萧人,以书画传统绵延至明代,乡村出现了乡土书画家群体,清中晚期形成民间中国画·水墨写意的“龙城画派”,享誉徐淮;自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萧县农村走出来 了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及萧龙士等美术大家;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吴燃、郭功达、卓然等50多位书画大家走出萧县,笔耕在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萧县民间,尤其是农民水墨写意和书法活动蓬勃展开,至90年代初,书画队伍以达万人之数,笔墨成趣者近三千人。萧县书画对中国画·水墨写意的情有独钟,重笔墨,重生活,重诗情,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是其特征。萧县民间书画活动,既出了人才,又出了作品,推动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发展

画乡之花竞相绽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的30年间,萧县国画艺术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老一代艺术家成就辉煌,名震四海,新一代承前启后,创新发展。龙城内外真可谓“作者相望,大雅为群,童叟妇孺,乐施丹青,金石成 录 ,诗歌升堂”。  

随着书画队伍在不断扩大,为提高绘画水平,相互切磋技艺,他们还组织了多家画院。1981年,全国第一家县级书画院——萧县书画成立,从而使国画艺术活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书画院积极开展和举办书画展览、对外交流、培训辅导全县书画队伍等活动,同时,与有关单位合办了两所艺术高中,每年为艺术院校输送一批书画人才。至今,学业有成的学子已有300余人,分布全国各地。另外,电视函授大学、老年大学、联合大学萧县教学点,均有书画专业。后来成立的“萧县书画学会”等十余个社会团体。此外还形成了有100余家书画装裱店的书画一条街。1987年在萧龙士的故乡建立的全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刘套农民书画院,更是推动全县书画向厂矿、农村、家庭辐射延伸,聚集在书画周围的有种菜能手、养猪状元、果树土专家、建筑工、屠宰户、木匠等等,他们根植于农村,种葡萄的画葡萄、种蔬菜的画蔬菜、养家禽的画鸡鸭,稻谷棉花、荷塘潇雨、翠竹红梅……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一物一景成了激发他们创作的源泉,农民理发匠段自然在书画院长刘惠民、郑正的悉心指导下画虫鱼,他画出的群虾,姿态各异,活灵活现,在广州参展时曾被一日本客人误认为是齐白石大师的作品而惊叹不已。

代表人物

萧县农民画萧县农民画
  自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从萧县农村走出了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及萧龙士等美术大家。新中国建立后,又有吴燃、郭公达、卓然等50多位书画家走出萧县,笔耕在全国各地。

刘套镇徐庵村女画家王淑玲结婚时不要彩礼电器,红色画案、文房四宝陪嫁在当地传为佳话,如今在她的带动影响下,丈夫习画,婆婆裱画,家庭生活画意浓浓,聋哑人夏乾利在郑正先生指导下,通过多年的刻苦磨练,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乡土画家,他不但娶妻生子,而且还妻子学会裱字画,在镇上开了间画店,日子幸福美满。  

12岁的女孩刘娟自进入刘套农民书画院习画以来,通过四年的勤奋努力,水墨写意技进步神速,前段时间,她利用假日,创作一幅10米大写意长卷,受到徐州客商青昧,欲出高价收买。像刘娟那样,现在书画院已吸收100多名学生加入,郑正先生告诉笔者,培养年轻人,为的是让画乡人后继有人。马新梅、柳毅诚、陈朝晖等一大批从农村走来的青年农民画家如今已经成长为支撑画乡发展的希望。 

传承意义

“书画心画”,“字为其人”,书画艺术表情达意。同时优秀的书画艺术也影响、滋润、陶冶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塑造了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乃至物质、精神生活质量的提升。无论是激人奋进、爱国爱家、歌颂真理正义的书法,还是描绘丽山秀水、美人美物的绘画,无论刘惠民的狂草、刘世俊的行书,还是彭安民的写意花鸟等等,都能给人以人生启迪、陶冶情操、赏心悦目等等美的享受,从而纯洁、美化人们的心灵和社会风尚,促进了农村和城镇和谐、美好、健康、文明社会的构建。 

群众性书画活动的开展,加快了该县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走进机关、学校、饭店、商店、农家,随处可见悬挂着的书画作品,看亲访友,以往送酒肉作礼品的习惯被书画作品替代,青年人结婚,书画成了嫁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黄山市黄山第一中学    下一篇 泸州外国语学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