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成都古城墙

四川成都的城墙建于明初,在宋、元城基础上筑成,是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城垣建筑。

目录

老城墙老城墙

四川

老城墙老城墙
  《华阳新志》称成都古城墙“楼观壮丽,城郭完固”,“冠于西南”,“不亚于京师”。但岁月沧桑,而今成都市遗存的古城墙只有北较场、中同仁路、成都制约厂一厂、西较场、滨江东路北侧等处了,总长度不足千米。其中,尤以北较场的古城墙保护较完好,长度最长,规模最大。

成都自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0年)筑城,至公元1949年,历时2059年。

成都城墙建于明代初年,在宋、元成都城基础上筑成,它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城垣建筑。明末,战乱频繁,城墙多被破坏。清

在成都金牛区的实业街与下同仁街路口,有一段老城墙和一个防空洞,曾被纳入拆迁改造范围,后暂停施工。这段老城墙和防空洞被圈在隔离墙板之内,一旁堆放着大块红褐色的条石。长约40米、高约10米的老城墙中,防空洞的入口清晰可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老城墙建造于清代,防空洞则是近代的产物。考古人员曾在此勘查,但由于修建防空洞时对城墙的破坏十分严重,现场没有突出的考古发现。

据了解,此处的防空洞是成都现存的历史最久的

北较场古城墙与其它几处残存的古城墙一样,都属明清时期的建筑。据历史记载,成都唐宋以前的古城墙,由于年代久远和历代战争,已不复存在,偶尔在施工

中发现地下遗迹。明清时期,为了加强防卫,进行了大规模筑城。但明朝末年,战乱频仍,成都城几乎夷为废城荒野,城墙多被毁坏。清康熙、雍正年间曾加以修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清政府花费巨资对成都城进行了整修。当时重修的成都城墙,“高二丈九尺四寸,宽五丈五尺,厚一丈八尺,上置垛口八千一百二十二个,八角楼四个,炮楼四个,城楼顶高五丈,分四门,门外建有方形瓮城,周长二十二厘八分,东西距九里三分,南北距七里七分(旧制一百八十丈为一里)”。明清古城墙不少在岁月流逝中垮塌,但主要在建国初期、一九五八年和“文革”三个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大跃进”前拆毁了成都“大城”,“文革”中拆毁了皇城。现存的几处古城墙是在历史的多次劫难中遗留下来的,实属十分珍贵,从中可以窥见成都城的历史风貌和形制,也为研究明清时期城防建设和与各朝代城墙的比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现北较场古城墙剩下两段:一段在西面,长300余米,高约 9米,保存下来的墙体为黄土筑成。据附近居住的一位老者说,墙的外层包砖在1958年被拆去修西北桥去了。土墙上长满杂树,远望像一山丘丛林。墙西为饮马河,是古代的护城河。东城根街北延线修通后,这段古城墙正在作保护处理,外城砌上了从东门一带运来的清砖。据施工单位说,准备砌筑12米高,并修复城垛、射孔、敌楼等,以展现古代城墙的风貌。届时,这里将成为

成都现今能看到的老城墙还有9段,在成都东、南、北门各2段,西门3段。作为成都市文化地标项目的首批示范点位之一,去年底,成都古城墙标识牌已安装到位,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亲自撰写了大部分文化地标的文字介绍

2段在北较场:一段可触摸一段只可远观

3层红沙基石上,近20厘米厚的青灰色城墙砖一层层叠加,大约堆了80多层。在北较场西路,还未到五丁桥,可以见到一段较为壮观,目前成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遗址。

城墙南端,一个古城墙风格的文化地标标识牌,暗红色木牌上印着民国时期古城墙完整风貌的照片,并配以古城墙的中英文对照介绍。城墙北端有一座加油站,城墙上挂着“严禁烟火”4个大字。这一段是改革开放后收集老城墙砖重建的,附近还有一段资格清代古城墙。小巷尽头,一段10余米长、带着城门洞的古城墙出现在眼前。由于是部队驻地,城墙外有卫兵把守,只可远观无法靠近。这段城墙的城门洞,其实是抗战时期根据清代风格新修的。

3段藏在楼盘里:古城墙成了楼盘景观

在武成大街“娇子苑”小区里,一段古城墙长约40多米,仍有上下城楼的石梯台阶。城墙上宽约15米,上面还长着几棵树径10厘米左右的大树。

水东门街是民国初年新开新东门之后新建的街道,因为有一条下水道从这边排入府河而得名。这段城墙在这个“水洞子”旁边,初步判断为清代城墙。原本隐没在民居后面,街道改建的时候显露出来。

在锦里西路背面,一处名为“78号官邸”的楼盘与成都军区后勤部之间,还有断断续续近200米的老城墙残墙。这是成都目前保存下来的最长的一段清代城墙。这里是过去的西较场,城墙原本也藏身民房后面,有的成了民居后墙,有的残墙上面已经修了房屋。

通惠门路,“锦都”小区里也有一段古城墙遗址,据考证,这里应该是西城墙遗址。为此,开发商还专门立了一块标识牌。

青莲上街“马面”遗址和同仁路“防空洞”

老城墙老城墙
  在青莲上街,成都东门城墙遗址上立着流沙河撰书碑记。这是2005年后,恢复的一段残墙遗迹。青莲上街位于府河、南河交汇之处,是老成都城的东南角。在城市改造前,还能看到一小部分明清时期的老城墙残迹,包括向外伸出的“马面”。据说,古代修建城墙时,为了增加用箭射杀攻城敌军的射击面,城墙外部每隔一段距离就修一块凸出城墙的半边碉堡式建筑,俗称“马面”。恢复残墙遗迹时,残存的部分“马面”也得以重现。

一段被挖了一个防空洞的城墙,则藏身同仁路与实业街交口处的原成都水表厂厂区内。这段城墙长约30米、高约9米,之中的防空洞面积近170平方米,可容纳上百人。抗日战争时期,四川省防空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个防空洞成了成都水表厂存放汽油的仓库,故而得以保存下来。

另一段城墙,分别残存在新南门下莲池街4号院和12号院内,各有几十米明显的残墙遗迹。而王家坝后街,这条民国时期逐渐修建在旧城墙之上的小街,至今街面仍高出紧邻的房屋好几米。

保护措施

政协委员提案保护老城墙

2005年7月11日,“同心同德共建和谐社会·成都论坛”在会展中心金色歌剧院落下帷幕。

在当天的论坛上,政协委员王锦生关于《合理地保护利用我市的古城墙》的提案,获得了众多与会专家的肯定与支持。王锦生言辞恳切地说道:古城墙是成都市的一笔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它既是岁月的见证又是古代成都的坐标。

提案建议,成都市的城墙残址大多位于内环沿线,这条线路本来就是成都市各届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景观带。合理地保护利用这些城墙残址,特别是以城墙遗存为中心建成一些“遗址游园”,既可为成都增添露天博物馆,也为城市增添绿地和市民休憩场所,更使锦江沿线的各处景观间有了和谐的呼应。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仙桃锅奎    下一篇 杜甫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