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槐桥
目录
原为木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改建为三孔石拱桥,清同治年间重建。
南北向跨太湖港。长34米,宽5.4米,主孔跨6.4米、次孔跨5.7米。凸弧形桥面,两侧设石护栏。栏板上浮雕人物、花草、动物、如意云纹等图案。
该桥跨度大,造型独特,装饰雕刻精湛,是湖北古桥中的精华之作。
梅槐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古代荆州水系发达,梅槐河上游经太湖港可入长江,下游直通汉口。梅槐古镇周围的村民都有单日干农活,双日跑生意的习惯,但在赶集的日子里,总有一条河横亘在他们的面前,这就是梅槐河。两岸梅树和槐树成排,河上却无桥,村民过往赶集每每都要绕道数里,很是不便。
河边有个穷苦心善人家,门前忽来一乞食之人。主人苦笑说,我已是贫困之极,既然你来乞讨,也不好让你空腹而去,家里还有些许小米,你都拿去吧。
不几日,此人再次来乞,主人嗟叹一声,将自己最后一点残羹悉数施舍。乞食者感念此地民风淳朴善良,无以为报,赠奇石一块,称他日必有用途。主人没有多想,便把石头搁在门口供行人歇脚。
乞食者走后,奇怪的事发生了,河南边的一棵梅树,突然日渐枝繁叶茂,把“手”伸到了河北面,河北边的一棵槐树,也渐渐枝叶参天,把“腰”弯到了河南面,两棵树越靠越近,就像搭起了一座“树”桥。可就在两棵树还差一尺就连接的时候,它们却都停止了生长,化作了石头。
官府为民生计,就在梅槐交合之处填石修桥,可每每填补缺口的石块,第二天就被河水冲跑了,以至多日不能竣工,上下求索无果,工匠偶至桥头家中讨茶,一眼看到该石奇特,召人抬去,正好嵌合。
为了感谢桥头家,官府还为其搭建起一间茶水铺。石桥方便往来的人群,桥头茶铺的生意也自然非常的兴旺。人民感念梅树和槐树的“奉献”,于是取名梅槐桥。直到今天,你还能清清楚楚看到,在桥南半头的护栏上,是人们栽种梅树的石雕,在桥北半头的护栏上,是人们生活在槐树下的石雕,梅槐似乎成了他们的图腾。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