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太常观
目录
太常观所处的位置经常被云霞环绕,历史上也曾被叫做“云霞观”。相传武当山曾有一位医术高明的道人——泰常,他曾医好皇太后的疾病而不接受赏赐。皇帝就下令在武当山建此道观,按这位道人的名号赐封为“泰常观”,以示后人铭记。另一种说法是,泰常为十二天神之一,泰常观就是祭祀天神的地方,所以泰常观里供奉着道教尊神——太上老君的神像。
太上老君像,通高1.96米,贴金彩绘,神态严肃而慈祥,好像在讲经说法,又似在苦思冥想。此像品位极高,无论造型还是神态,均完美地表现出古代传统文化对老子思想的认知水平,惟妙惟肖地展示出那种“清静无为”的宇宙观、人生观,既是珍贵文物,又是精美艺术品。观此神像,不能不为古代艺术巨匠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太常观内还供奉着斗姆神像。这尊神像造型为三目、四首,左右各有四臂,手持日、月、弓、箭等器械,通体纸胎丝编彩绘而成,十分珍贵。
据介绍,宋天圣九年(1032年)开凿岩龛,造成太上老君尊像,尊前创建殿宇,宋末毁于兵火。
关于太常观,还有一段传奇与它相关。中国有句话叫“紫气东来”,“紫气东来”说的就是尹喜真人在函谷关当关令的时候,他观星望气,看见东方有紫气飘来,今天武当太常观诠释了那一段传说。
那是一个秋天的清晨,紫气从函谷关山谷升起,尹喜在等候一个骑着青牛、须发皆白的老者,他因为这次等候而位列真人名垂青史。他等候的这个人叫李耳,人们更习惯叫他另一个名字“老子”。
不久后,有一个白胡子老者骑着青牛,从东方过来,尹喜的手下赶紧报告他,他下到关口,亲自去迎拜老子。他以为老子要归隐了,所以他就要求老子能留下一点著作,老子就应尹喜真人的邀请留下了《道》、《德》两篇共五千言。
在太常观正殿中龛上有一牌匾——“玄妙之门”,金底、篆字,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仲秋月朔日吉立。太常观进门处有玄关相隔,左手边是文昌殿,右手边是财神殿,正前方是老君殿,从南岩的游客服务中心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太常观。
太常观在展旗峰北,南岩背后峻岭之上,海拔1047.8米。元代有建筑。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重建玄帝殿、斋堂、道房共计19间,后来曾修葺和增建。现存正殿、配房、山门12间,建筑面积393平方米,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依山势而建。正殿为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面阔5间20.85米,进深7.62米,通高7.2米。殿内陈列明清时期制造的各种神像等。
关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太常观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意见
据国家文物局2017年3月9日报道:
办保函〔2017〕197号
湖北省文物局:
你局《关于上报武当山建筑群太常观修缮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的请示》(鄂文物〔2016〕41号)收悉。经研究,我局提出以下意见:
一、本次工程性质应定位为现状整修。
二、应科学评估历史上的维修工程,确定修缮的合理周期,加强管理,避免较短时间内的重复大修。加强对既往修缮经验的总结,在此基础上优化修缮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应对各单体建筑历史修缮内容和后人拆改部分进行分析评估,根据修缮效果和历史依据,有选择性地进行改正或现状保存。
三、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严格控制工程范围和工程量。细化观墙拆砌的范围和要求;明确木梁架加固、更换的工程量和工艺要求;逐个论证各建筑屋面修缮的深度,尽可能避免整体揭顶大修;室内外地面、墙体砖石构件风化、碎裂而不影响使用或结构安全的,不得全面揭墁或更换,补充砖石构件尺寸和院内地面排水坡度;墙体抹灰无空鼓、剥落等病害的,应予现状保留。
四、应在深化勘察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程做法。基于对原做法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明确重做屋面灰背、剔补砖墙、灌浆台基的材料配比和工艺要求;补充清除下碱墙水泥抹面后对原墙体的保护措施,恢复清水墙面的做法要求;完善修补墙面抹灰及防潮、防脱落的做法要求;新补配砖瓦强度应适当参照原构件的参数。
五、进一步论证完善部分修缮措施。补充说明修缮木料采用红鸡翅木的依据,木构件防腐不宜使用CAA防腐剂;各建筑立面现有木装修均为黑色,补充说明刷三道红土油的依据;明确金砖替换标准,补充说明使灰钻油的做法依据;建议恢复各建筑单体原有空间格局。
六、应进一步明确拟修缮建筑的展示利用方式,并在方案设计中予以补充。
七、进一步校核、规范勘察设计文本,补充建筑脊式做法、梁架节点、前后檐部、山面出际等详图。
请你局指导有关单位,根据上述意见对所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你局初审同意后,按照《关于进一步优化文物保护项目审批的通知》相关要求,另行报批。
专此。
国家文物局
2017年3月2日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