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又名上亭铺、郎当驿。在今天的梓潼县北四十里处。

目录

《重修梓潼县志》记载:“上亭铺,县北四十里,唐明皇幸蜀,至此闻铃声,似言三郎郎当者,故名郎当驿”。《舆地纪胜》亦载:“梓潼上亭驿,唐明皇幸蜀闻铃之地,故名郎当驿,前辈诗词极多”。又据《云栈纪程》、《蜀水经》、《碧鸡漫志》等书记载,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李隆基为躲避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进逼京都长安的战乱,怆惶率姬妃臣僚向西蜀进发,六月十四日到达兴平县马嵬驿,随侍之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以为此次祸乱,全系宰相杨国忠欺上瞒下,误用奸佞酿成,即鼓动军士逼唐玄宗将杨国忠斩首。杨国忠是玄宗爱妃杨玉环的兄长,因怕报复,又逼玄宗赐死杨贵妃。七月十七日,玄宗一行到了梓潼七曲山的上亭驿,夜宿馆驿,当夜阴雨蒙蒙,与上月杨玉环痛死马嵬驿的景色相似,于是:他见景生情,又忆起了朝朝暮暮情的杨玉环,长叹一声后,不禁热泪盈眶,没想到自己君临天下,万人之尊,贵为天子,却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竟然落了个“宛转峨嵋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的下场。他自愧自惭,难以入眠。夜半风起,驿亭檐角的铜铃,时起“郎当”之声,忽急忽缓,玄宗屏息静听,这“郎当”之音,好似那娇滴滴的玉环在呼唤“三郎、三郎”。“三郎”乃爱妃在内宫对他的昵称,今非“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怎会有如此之声?他怅然而起,急问身旁侍臣黄幡卓铃作何语?黄曰:“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世”。明皇怆然一笑,喃喃自语的说:“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穷尽一时风流梦;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惹就几多相思情。”黄幡卓亦怅然叹道:“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爪牙厚重纲纪乱,前程飘渺路茫然”。玄宗亦采其铃声,作《雨淋铃曲》,以曲寄寓“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心绪。“自从天子游幸后,此山此名天下知”。从此,“梓潼山”就被改称“七曲山”。“上亭驿”也被“郎当驿”之名所代替,且名扬天下。今存(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石碑一通,原有上亭驿之驿衙及上亭公馆已荡然无存。

主要景点

唐明皇幸蜀闻铃处碑位于梓潼县演武乡的上亭铺。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安禄山叛乱,攻克洛阳。十五年(公元756年),唐玄宗奔蜀,据传曾在这里夜宿。张邦绅《云栈纪程》卷六云:"城北二十里至上亭铺,古名郎铛驿,明皇入蜀,雨中于此闻铃声.....,宋人在此建庙树碑, 以资纪念。"今仅存石碑一通,碑高2.6米、宽0.86 米,厚0.18米。正中阴刻正楷"唐明皇幸蜀闻铃处"八字,字径0.3×0.2米。碑石侧题:"大清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仲夏知梓潼县事昆明桂梁材立"。碑座长1.5米,宽1.2米,高1.5米。位于翠云廊内,四周群峰陀起,景色美丽。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荆州南门天主教堂    下一篇 六叠泉漂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