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李之仪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1] 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

目录

李之仪,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官至原州(今属甘肃)通判。李之仪一生官职并不显赫,但他与苏轼的文缘友情却流传至今。

李之仪早年师从于范仲淹之子范纯仁。熙宁三年(1070)进士,初授万全县令,后到鄜延军任职。元丰六年(1083)春回京。时高丽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谏大夫杨景略等前去吊唁。杨素闻李之仪清节贤名,才华横溢,遂奏请之仪同行,作为书状。出使途中,路过山东长清县孝堂山汉石祠时,曾题字于石祠的石柱上,大字楷书,共五行,现刻字尚存。这是他在山东留下的仅有的遗迹。哲宗元祐初(1086)范纯仁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之仪遂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不久,又为原州(今属甘肃)通判。

与苏轼,黄庭坚,秦观交往甚密。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二年(1099),上调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1102),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李之仪《与祝提举无党》说:“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继见舍。第四年初,则癣疮被体,已而寒疾为苦。” 后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称鹅溪)为缘,自名“姑溪居士”,卒后葬于葬当涂藏云山致雨峰。古无棣县包含今天的滨州市无棣县、德州市庆云县以及沧州市盐山县庆云镇,后分为东西无棣,东无棣即今天的无棣县,西无棣的县府从今天的盐山县庆云镇迁至庆云县县府,后更名为庆云县。《庆云县志》里记载朝请大夫李之仪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相关人物

李之仪夫人胡淑修李之仪夫人胡淑修
  李之仪夫人胡淑修(1047--1105)字文柔,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享年58岁”,庆云北宋词人李之仪之妻。

胡淑修天资聪慧,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其父胡宗质,翰林院大学士,外祖父施元长曾经是汝州知州,祖父胡宿(995-1067),字武平,仁宗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官扬子尉、通判宣州、知湖州、两浙转运使、修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

李之仪的从兄李之纯,字端伯,古沧州无棣(今庆云咸丰四年志对于李之仪记载山东省庆云县)人,李之仪之从兄。登进士第。熙宁中,为度支判官、江西转运副使。御史周尹劾广西提点刑狱许彦先受邕吏金,命之纯往究其端,乃起于出婢之口。之纯以为芜俚之言,不治,彦先得免。《庆云县志》里记载工部尚书李之纯等八位庆云籍的名人,供奉于明朝的庆云县城“乡贤祠”内。

文学成就

  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元祐文人集团的成员,擅长作词,前人称其“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毛晋《姑溪词跋》)。他很注意词的特点,曾说“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他批评柳永“韵终不胜”、张先“才不足而情有余”,而主张晏殊、欧阳修那样“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跋吴思道小词》)。

他的佳作也确能达到这一要求,如〔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立意造语学民歌与古乐府,即景生情,即事喻理;下片借水言情,极为深婉含蓄。他曾与秦观、黄庭坚、贺铸等人歌词赠答,前人多将他与这几人并提。但实际上他的创作成就比起秦观等人有所不及。清人冯煦评论说“姑溪词长调近柳(永),短调近秦(观),而均有未至”(《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是较为中肯的。李之仪在当时还以尺牍擅名,亦能诗,这两方面的成就都受到苏轼称赞。有《姑溪居士前集》50卷,南宋吴芾守当涂时所编。又《后集》20卷,不知编者,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著录,则亦出宋人之手。

今二集俱存。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其词另行,《直斋书录解题》录《姑溪词》1卷,有吴氏石莲庵《山左人词》本、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

李苏友情

  李之仪出生于沧州无棣(今山东庆云)人。李氏是名门望族。

22岁的李之仪进士及第,初任职四明、万全县令等。他才华横溢,琴棋书画皆其所能。《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苏轼的熏陶、指点;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苏轼对李之仪的影响极为深刻。

《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遇赦北归的一年时间内,苏轼给李之仪的信笺就达七封。由此可见,二人的情谊非同一般。苏轼比李之仪年长,李之仪视苏轼如兄若师。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出职杭州、密州、徐州,再贬黄州,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流放外地,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书函一札,远投黄州。苏轼接阅后,心情十分激动,旋即复《答李端叔书》,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与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乐趣。此间,还有苏轼《与李公择书》、《次韵答李端叔》等,坎坷的仕途加深了两位文人之间的友谊。

词作全集

代表词作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

五云深处蓬山杳。寒轻雾重银蟾小。枕上挹余香。春风归路长。

雁来书不到。人静重门悄。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忆秦娥·用太白韵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谢池春·残寒销尽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其它词作

  浣溪沙·梅

剪水开头碧玉条。能令江汉客魂销。只应香信是春潮。

戴了又羞缘我老,折来同嗅许谁招。凭将此意问妖娆。

浣溪沙·为杨姝作

玉室金堂不动尘。林梢绿遍已无春。清和佳思一番新。

道骨仙风云外侣,烟鬟雾鬓月边人。何妨沈醉到黄昏。

浣溪沙·和人喜雨

龟坼沟塍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

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词作赏析

李之仪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上片写相离之远与相思之切。用江水写出双方的空间阻隔和情思联系,朴实中见深刻。下片写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热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此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

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

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

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

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以“日日思君不见君”为主干。分住江头江尾,是“不见君”的原因;“此恨何时已”,是“不见君”的结果;“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是虽有恨而无恨的交织。有恨的原因是“不见君”,无恨.的原因是“不相负”。

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这样新巧的构思和深婉的情思、明净的语言、复沓的句法的结合,构成了这首词特有的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名家点评

  毛晋《姑溪词跋》:姑溪词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至若“我住长江头”云云,直是古乐府俊语矣。

薛砺若《宋词通论》: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卜算子》,写得极质朴精美,宛如《子夜歌》与《古诗十九首》的真挚。《唐宋词鉴赏集》:李之仪的《卜算子》这首词,是一阕歌颂坚贞爱情的恋歌。有较高的艺术性,很耐人寻味。

李之仪三字经

作者:李保坤 九三社员

李之仪,家庆城,说朝代,是北宋。

小之仪,人慧聪,读书屋,苦用功。

学四书,看五经,习大学,观中庸。

背唐诗,记诗经,范纯仁,做师公。

品德好,尊孔孟,中进士,年元丰。

与安石,志不同,受范牵,未授宫。

纯仁升,宋哲宗,李端叔,官任命。

枢密院,编修称,去原州,通判封。

坐定州,苏轼公,之仪词,苏称颂。

比浩然,超柳永,与张来,秦观同。

要助手,奏朝廷,朝夕伴,乐融融。

李公麟,画家名,画之仪,栩栩生。

苏轼提,美髯公,眉毛秀,须连胸。

宋朝乱,两党争,列罪状,李苏情。

写遗表,为范公,遭报复,贼蔡京。

下牢狱,用酷刑,仪之妻,进开封。

胡淑修,律法懂,手创稿,确凿证。

死罪免,朝廷惊,蔡京怒,编太平。

结发妻,数学精,沈括赞,载史中。

父宗质,翰林中,大学士,侍郎封。

祖胡宿,有功名,做太守,杭州城。

施元长,是外公,官汝州,兵郎中。

贤惠妻,随夫行,居住所,四壁空。

其六人,难适应,丧子妇,仪伤痛。

妻又亡,心伤疼,子女卒,疥疮生。

杨姝女,之仪情,相往还,伴日终。

游青山,笑连声,泊采石,诗歌咏。

姑溪河,双人影,生死恋,老才翁。

曰居士,曰老农,拜李白,悟人生。

卜算子,真情动,两相依,千古名。

真才子,才气涌,古律绝,词挽青。

形式多,异彩呈,其文章,赋赞铭。

自一格,渐形成,表启书,见真功。

序记跋,手简等,谣曲歌,不相同。

长近柳,淡景情,短近秦,冯煦评。

已在野,习禅风,李晚年,临济宗。

朋友广,难数清,友变敌,郭祥正。

交苏辙,米友仁,周邦彦,徐闳中。

黄庭坚,一游酢,二陈瓘,友徐兢。

黄大临,赵令畤,折可适,贾朝奉。

折彦质,有贺铸,蔡居厚,何昌龄。

学米芾,翟汝文,龚彦本,郑居中。

龚彦质,龚平国,和张耒,刘延仲。

周紫芝,张仲先,张德夫,释德洪。

祝无党,李孝遵,储子椿,交情重。

李仲山,赵彦强,董无求,诗简证。

丁希韩,画孝经,赵鼎臣,人韦城。

李之纯,仪堂兄,明大义,性情耿。

藏云山,致雨峰,好风水,葬老农。

汴堤帖,世人崇,真文物,藏故宫。

陈毅帅,诗书精,访缅甸,巧借用。

邓丽君,放歌声,卜算子,世界红。

庆云县,思李翁,建公园,记生平。

姑溪词,刻其中,塑像立,思君容。

马鞍山,文化城,古迹多,景连景。

当涂县,峰连峰,景致美,游人众。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唐河石柱山景区    下一篇 自诉优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