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长孙无忌墓
目录
原江口墓址成为衣冠冢保存至今,长孙无忌墓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坟”,“天子坟”。墓地规模原占地三亩,主基古朴庄重、楼亭阁工艺精湛,石碑、石狮、石兔、石马排列有序,栩栩如生,然而风雨沦桑,现存墓高5.35米、直径30米的圆形黄土冢,墓前有明万年历间彭水知县吴元凤立“唐太傅长孙公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58米,宽0.73米;
清乾隆十一年彭水知县立“长孙无忌之墓”碑一方,高1.4米,宽0.49米,厚0.11米;清咸丰十年,彭水邑令建诗碑一方,高1.55米,宽0.7米,厚0.1米,诗文三十二句,二百二十四字,褒功颂德,堪称缅怀忠良的好诗篇。
1984年,武隆县人民政府立“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正碑一方,以示纪念,并定为文物古迹加以保护。
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其祖先是后魏文帝第三代后裔,因功世袭人人之号,自七世祖以降,皆受后魏,西魏及历代朝廷封赏,其父名晟,为隋右骁将军。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谏,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
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
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
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
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
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陷,削爵流徙黔州(今重庆市彭水县),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死后,即葬于武隆县江口镇乌江河畔薄刀岭的令旗山下。
原江口墓址成为衣冠冢保存至今,长孙无忌墓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坟”,“天子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臣万古枯”,沧海桑田,时空变幻,关于“天子坟”的相关传说,不仅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被淡忘,还一代代地流传下来。
据说,当时长孙无忌自缢后,随从觉得他很可怜,死在他乡不能归宗,遂决定找一辆马车把长孙无忌遗体运回老家安埋,他们从彭水一路往回走,当走到武隆县江口镇蔡家村的时候,乌云笼罩,天昏地暗,只见一道道闪电划破夜空,伴随着隆隆的雷声,从远处传来,炸开了整个天际。
闪电和乌云像一头头发怒的狮子,不断咆哮着,谁也不甘示弱,风也在闪电与雷声的影响下加入进来,把大树都吹倒了,把随行的马车掀翻了,整个世界笼罩在黑色之中。
黑得吓人的天空,炸得惊人的雷声,吹得睁不开眼睛的大风,让护送的人员不得不停止脚步,他们就把长孙无忌的尸体放在一块小山堡的大树下,到附近的农户家躲风避雨。
第二天早上起来,天明了,雨停了,当他们正打算继续赶路时,发现长孙无忌的尸体不见了,几个随从四处寻找,终于在小山堡的一块泥土下面发现了长孙无忌的一块衣物,他们扒开泥土,发现长孙无忌已经被深深地埋在了泥土下面。见此情况,随行的人觉得可能是天意,决定就此埋葬长孙无忌。
没过多久,长孙无忌的亲人从远方运来了石头,制好墓碑,打算好好的修建一下长孙无忌墓,到这里他们惊呆了,墓上长满了深深的青草,周围也长了好多竹子,坟墓变大了,俨然一座小山。
只要当地居民在周围种菜,来年再来的时候发现那些坑洼的土地变平了,坑洞不见了,坟墓也越变越大。大家都觉得长孙无忌的墓有灵气,再也没有人在那边开地种菜了。
另外还有一个关于“天子坟”供台旁石狮子的传说。
长孙无忌死后,他的后人重新修缮了他的坟墓,雕刻了石狮子、乌龟、修建了拜台,把墓地打造得很豪华,每年都有很多人前来祭拜,有的人拿吃的、有的人拿香烛、有的人放鞭炮。长孙无忌墓周围热闹非凡。
有一天,长孙无忌墓前的石狮子活了,它腾云驾雾,一飞就到了石桥乡,狮子在居民的秧田里翻滚嬉耍,同时也搞破坏,还吃了农民家不少牲畜,农民很气愤,拿起家里的扫帚、铲子从石桥一路走一路寻找狮子的下落。
最后他们在长孙无忌墓前看到一蹲石头狮子巨大无比,狮子身上铺满了泥巴,而且石狮子的模样就和出来作怪的狮子一模一样。
他们想肯定就是这个石狮子的问题,为了防止狮子出来作怪,村民就把石狮子的耳朵取了一只,就这样狮子再也没有出来作怪了,村民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