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江津黑石山

黑石山,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黑石山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平畴之中,一峰崛起,满山碧翠,犹如一个巨大的绿球。道路从山脚蜿蜒至山巅,沿途林木葱茏。奇特的是满山石头皆黑,星罗棋布,与碧水绿树相衬。山遂因黑石而名。

目录

黑山石风景名胜区黑山石风景名胜区
黑石山风景区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重庆市级森林公园,位于江津区西南部,距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津白沙镇4公里。

黑石山风景区,列入了美国旅游辞典,是一个奇特秀丽的风景胜地。

近百年来,孕育了诗人吴芳吉、国画家张采芹、书法家邓少琴、科学家周光召等,陈独秀、冯玉祥、肖湘、周浩然、吴宓、佘雪曼、于右任、陈立夫、欧可平等众多名人雅士也在此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景区内各种题刻多达60余处。

黑石山上景点以九曲池为中心,依托“函谷”、“双蛙对语”等自然石群,建有“鉴止”、“夜雨”、“问梅”三亭,“镜”、“蝙蝠飞”“仙鹤”三桥,聚奎三绝(吴芳吉、张采芹、邓少琴)墓散处林中。还有“饮水思源”、“绮笙”二池,有亭二座及石碑点缀其间。

山上林木茂密,高大的松、柏、樟、楠,约有数千株,多在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间种植。环山桔林,有桔树数千株(植于民国十五至民国十九年),此外尚有生长半世纪以上的红山茶、白杜鹊、含笑梅、海栀子、四季桂、罗汉松等珍贵花、木。

景区分布

鹰嘴石形似鹰嘴;函谷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二郎石”,传说二朗神驱石填东海沱,把石变为羊群赶路,路过此山休息时天渐亮,羊群还原为石,二郎神一怒,用力一坐,巨石上留下二朗神的屁股印。

满山挺立着高大繁茂的林木。

以樟树为最多,也最古老,大者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樟树丛中,松、柏、杉等间杂。兰、葡、桃、李于四季次第开放,色彩斑斓,幽香四散。数千只洁白的鹳鹤以树为巢,在林中飞翔

。函谷石附近偶一座鉴止亭,亭畔有一九曲池。山之南面,一片梅林。

红、白、绿梅相间,世所罕见,山脚有一小河,名垆溪。溪水碧绿,宛如玉带。

山顶的鹤年堂,建于1928年,仿罗马歌剧院式建筑,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登上鹤年堂高楼,想北极目远眺,只见成渝铁路远去,滔滔长江东流。现为聚奎中学所在地。黑石山不仅以石奇景美享誉巴蜀,更因有众多的名流游览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冯玉祥及江南学术、艺术界人物多曾到此游览,并且留下墨迹、诗句,县人“白屋诗人”吴芳吉,著名国画家张采芹墓地亦在此。

风景优美风景优美
九曲池

黑石山风光最美、人文荟萃的景点,因池堤多弯曲回环而得名。

这里水、石、亭、桥,花、草、竹、木,布局奇巧,错落有致;名家诗题镌刻十余处,处处韵味悠长;聚奎诗书画“三杰”吴芳吉、邓少琴、张采芹的坟墓,个个可追思膜拜。

九曲池历来是文人雅士流连忘返之处。这里集中了冯玉祥、郭沫若 、吴芳吉、吴宓、萧湘、佘雪曼等大师名流在此留下的诗刻,也汇集了佘雪曼、侯正荣、李半黎、徐无闻、周浩然、魏宇平、肖林 、陈卓吾、萧嘉辉等书法名家留下的手迹石刻。

函谷

黑石山著名景点,因两座巨石对峙,险窄如关口,前人就以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河南灵宝的“函谷关”为其名。“函”为古代装信件、镜子的扁匣子,“函谷关”比喻关谷陡窄如函。

右石上刻的“函谷”二字原为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贡生袁志沅题书,是黑石山最早的石刻,文革中被毁。今刻为1981年邓少琴补书。

1984年,又于其右侧刻郭沫若五律诗一首,全文如下: “廿年前眼泪,今日尚新鲜。明月楼何在,婉容词有笺。怆然醴手泽,凄切动心弦。赖有侯芭在,玄文次第传。 民纪三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在北泉遇光午兄,出示碧柳先生此节日记,阅后不禁怃然,即成此律。

郭沫若”左石上刻的“一夫当关”,原为聚奎学校董事主任、教育家邓鹤丹题书,取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意。

文革中被毁。

今刻为1981年邓少琴补书。

聚奎书院

中国五十大书院之一,为川渝两地仅存且保留最完好的清代书院。占地2137平方米,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造型文朴典雅。

始建于同治十三年(1874),由当时的白沙团总张元富和盐商邓石泉等捐银3600两动工,一年修成正室五间,因经费用尽,张元富去世,停工五年。

光绪五年(1879)由当时的江津知县国璋出面劝募,得银5000余两继续修建,建成于光绪六年(1880)。

正中大厅为讲学处;四周小屋为师生学习室兼宿舍;前厅两侧原俱立石碑,刻有《聚奎书院序》等四篇碑文;后厅供孔子牌位,两侧小门上书“入德之门”、“出头之路”。同时在书院庭内栽种了十余株红山茶(今余七株),现已140余年,高过房檐,最为珍贵,每年冬至前后开花,花期三月左右,春节时最盛,如火如霞,年年繁盛,象征学校发展兴旺蓬勃。

聚奎书院正申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为学校行政院。

川主庙

黑石山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明代。

最初为祭祀传说中的驱石填海、治理水患的李冰二郎而建,庙内原有神像。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先后用作纪念聚奎创始人的“遗爱祠”及图书室。

鹤年堂

建于1928年至1930年,因邓鹤年捐银元一万元故名。内为仿罗马歌剧院式结构,造型独特,当时号称川东中学第一大礼堂。

堂颜“鹤年堂”为于右任题书。

陈独秀曾在正门内右侧小屋小住一二月,并在此作了他人生最后一次讲演。抗战前后曾有冯玉祥、梁漱溟、文幼章等数十位中外名人在此讲学或讲演。

2006年原样维修。今为江津的文化品牌“江津聚奎大讲堂”,时有名人讲演。

阴阳石

位于山上与山下交会的路口旁。

1938年,原在遛马岗(今工商校处)的新本女中为让校地给重庆女子师范学校,迁来黑石山下的长石塔,与聚奎(男中)为邻,校方对男女界限划分很严格,以路口为界,男女生擅自越界者给予严惩

。因此师生戏称此处叫“阴阳界”,旁边的黑石叫“阴阳石”。

鹰嘴石与“大德必寿”

鹰嘴石位于进山下校门50米右侧悬崖边,因形似鹰嘴得名,上建鹰嘴亭。

鹰嘴石上的石刻“大德必寿”,原刻于1940年,由陈独秀题词并篆书。语出《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这年秋天,恰逢曾捐巨款兴办文教事业的邓鹤年七十寿庆,陈独秀特题书这四字相送,教师谢禹言亲手刻于鹰嘴石上。文革中被毁,1983年集字补刻,2010年重刻。

饮水思源黑石山上校门北侧水井名、水池名。饮水思源井为六角井,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因师生人少,饮用水取自该井。

饮水思源

池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1993年扩建到900平方米,并增设假山、莲步、圆门等风景元素。

“饮水思源”题刻原刻于1926年,由聚奎教师程文源、龚灿文等题,语出北周文学家庾信《征调曲》:“饮其流者怀其源。”意为学生不忘师恩。文革中被毁,1983年重刻,由周浩然补书。

古树

黑石山是重庆市企事业单位中古树最多的单位,现有大树八百余株,百年以上古树二百四十余株,国家保护树一百九十余株,其中一级16株,二级40株。

最古老的是位于书院后门的古罗汉松,有五百多年树龄;最大的是进书院大门右侧的香樟王,要四人才能合抱:最多的是香樟,五十年以上的有近五百株。

有几十个树种,总计竹木花卉百种以上,五六千株。聚奎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重庆市森林校园。

百鸟

黑石山由于树林茂密,生态环境好,成了百鸟之园。这一带的鸟应有尽有,多达几十种,鹭鸶、猫头鹰、杜鹃、黄鹂、画眉、斑鸠、青鹳、翠鸟、绶带鸟(梁祝)、火烧鸡、青鸟及各种常见鸟儿,春夏最多的是鹭鸶,俗称白鹤,候鸟,每年三月初从南方分来,在树上筑巢繁殖,八九月多数飞往南方。

越来越多,成千上万。有白鹭、苍鹭(俗称青桩)、池鹭(俗称蓑衣鹤)、夜鹭、牛背鹭等品种。由于鹭鸶群集,为黑石山造就了两大奇观,即“六月飞雪”和“缘木求鱼”。春夏,满山鸟粪白茫茫一片,似大雪覆盖,故名“六月飞雪”,或常淋到路人身上,学生戏称“天使”、“中白花奖”;鹭鸶衔鱼鳝鳅蛙回巢哺幼,鱼类常见于鸟窝,故名“缘木求鱼”,或掉于地下随处可见,似树上掉鱼虾。

地质结构

山上黑石约500余,大小不同,千姿百态。大者高10余米,上可坐百余人。

据地质专家考证,它们形成于距今约六千万年以前至两亿年以前之间,是大自然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

那时,这一带是大湖泊,湖底几千米厚的泥砂随地壳造陆运动慢慢下降,经重压和胶结形成层层的沉积岩泥质的叫页岩,砂质的叫砂岩。后地壳发生造山运动,大湖枯竭,形成今四川盆地,岩层破裂成小块,黑石山这一带的砂岩小块经“球状风化”,即先从棱角风化剥蚀,变成不规则的椭球体,逐渐成为今天的浑圆形球石,其余地方由于地形和其他条件不具备没有形成,所以黑石山这种独特的地质奇观、造物主的杰作天下罕见。

黑石表面呈青褐黑色,是由于在岩石风化表层外面生长着绿色苔藓类植物,其根部几毫米在土壤层里,土壤层富含有机质,颜色灰暗,潮湿时显得更深。

“黑石”里面并不黑,是表面色深而已,雨天更深。

神话传说

黑山石风景名胜黑山石风景名胜
由于不少黑石外形各像不同动物,又由于明代山顶黑石上就建有川主庙,用以祭祀治水除患的李冰二郎,所以前人又给黑石的来源附会了悲壮动人的神话传说。

传说,古时候东海龙王派太子扼守长江,坐镇白沙东海沱,它残暴成性,常兴水患,造成无数船毁人亡的灾难。为了拯救百姓,蜀太守李冰之子二郎,决心用神鞭驱石填平东海沱

。他从昆仑山采来蜈蚣石,用三年炼成白玉赶山鞭,在贵州娄山关开山取石五百余座,将其化为各种动物,趁着夜色,用神鞭驱赶而来。但神鞭是蜈蚣修炼成的,蜈蚣最怕鸡,一听到鸡鸣就会失去魔力。

为了阻止二郎,龙太子就与黑石山南面约十里的人高山石人菩萨勾结,看到二郎驱石到了宝峰(黑石山原名),菩萨就大声装鸡叫,立刻引得鸡鸣声四起。

赶山鞭顿时失去法力,众石也一下化为原形伏于泥中不能再动。二郎见功亏一篑,盛怒之时跳下坐骑石,猛地坐在另一尊石上,又回身举鞭向他抽去。

这留下臀印和鞭痕的黑石被称为“二郎石”(文革中已被毁),人们为了纪念他们父子,就在他的坐骑(称“黑石之王”)上修一座“川主庙”,其余黑石还保留一些所化动物的形象长留山上,民间按其形状称为“鹰嘴石”、“牛儿石”、“猪儿石”、“泥鳅石”、“虾子石”、“鲶鱼石”、“老虎石”、“青蛙石”等等。

交通路线

从重庆龙头寺、菜园坝有直达白沙的大巴,也可以从菜园坝、龙头寺、陈家坪先坐车到江津,再转车到白沙。

到了白沙镇有公交线路可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罗来昌    下一篇 石林景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