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岭佛手瓜”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果实肥大、外观新奇、口感清脆。近年来,通过标准化建设,引入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极大提高了产品品质,产品具有鲜嫩、厚大、爽脆、高钾低钠、富含硒元素、富含纤维等特点。
目录
佛手瓜 西岭佛手瓜是成都市大邑县的特产。佛手瓜是葫芦科佛手瓜属栽培种,别名土耳其瓜、瓦瓜、拳头瓜、万年瓜、阳茄子、棒瓜等,原产地墨西哥和中美洲。大邑种植佛手瓜的历史悠久,早在光绪年间佛手瓜便已传入我国,后经过逐渐发展,改名“西岭佛手瓜”,西岭佛手瓜营养丰富、果实肥大、外观新奇、口感清脆,其产品不仅深受当地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新疆、云南等地,大邑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作为大邑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西岭佛手瓜”产业,力争将“西岭佛手瓜”品牌打造成大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文学名 | 西岭佛手瓜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拉丁学名 | Sechium edule | 亚纲 | 五桠果亚纲 |
别 称 | 土耳其瓜、瓦瓜、拳头瓜、万年瓜、阳茄子、棒瓜 | 目 | 堇菜目 |
分布区域 | 大邑县晋原镇、悦来镇、斜源镇、出江镇、花水湾镇、西岭镇 | 科 | 葫芦科 |
门 | 被子植物门 | 亚科 | 葫芦亚科 |
界 | 植物界 | 属 | 佛手瓜属 |
佛手瓜 光绪15年,土耳其王国使者出访大清帝国,带来了许多当地特产,其中有一种长相奇特的瓜,似梨非梨,时任光绪皇帝老师的武丘生先生见此瓜甚是喜爱,便拿了几枚瓜种种于自己院里,让他没想到的是3个月后,这种奇特的瓜便爬满了他的整个院落,长出的瓜又大又多,吃起来口感非常爽口,武丘生的管家黄奕便问此瓜叫什么名字,武丘生想了想此瓜既然来自土耳其,那就叫它“土耳其国瓜”吧(后来简化为土耳瓜)。光绪20年,武丘生告老还乡,将土耳其国瓜带回了他的家乡(即为现在大邑县出江镇内),将土耳其国瓜分予全村老百姓,并教其进行种植,随后土耳其国瓜便在出江镇开始了种植。后来,因名称“佛手瓜”的普及,且因其在西岭等山丘区地区生长,逐渐改名“西岭佛手瓜”,沿用至今。
佛手瓜自其传入大邑以来,便开始大面积种植,1996年,在全县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上被正式命名为“西岭佛手瓜”。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岭佛手瓜”已成为大邑县极具特色的品牌农产品之一。近年来,佛手瓜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种植规模已达7000余亩,成为大邑县特色产业,在省内外拥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西岭佛手瓜”的单株产量高,瓜质脆嫩味鲜,耐贮存,病虫害较少,作为一种无公害蔬菜其消费需求不断扩大,因此,其栽培地域也随之扩展,其产品也成为了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
为挖掘、培育这一地方名产,大邑县委、县政府按照“生态立县、文旅兴县、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思路,加大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在种植技术、棚架设施提档升级、培育新品种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西岭佛手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快速提升。“西岭佛手瓜”先后被评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成为了享誉一方的蔬菜品牌。
大邑县委、政府坚持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以大邑县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为契机,将“西岭佛手瓜”纳入大邑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基地”,在标准化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形成了“西岭佛手瓜种植技术规范”,组建了“西岭佛手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西岭佛手瓜”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西岭佛手瓜”种植规模已达7000余亩,年产量高达8.4万吨,年销售总额达6720万元,主要销往四川本地、云南、新疆、安徽、江苏等地,“西岭佛手瓜”的上市期为秋末,很耐贮藏,常温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月—4月,风味基本不变,除了可切片、切丝,作荤炒、素炒、凉拌,做汤、涮火锅、蒸制、烘烤、油炸、嫩煎等,还可加工成腌制品或做罐头。除果实外,根茎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风味与土豆相似,含维生素A、C较多,嫩叶和新梢也可作为蔬菜食用。
佛手瓜 西岭佛手瓜”种植历史悠久、营养丰富、果实肥大、外观新奇、口感清脆。近年来,通过标准化建设,引入现代化生产管理技术,极大提高了产品品质,产品具有鲜嫩、厚大、爽脆、高钾低钠、富含硒元素、富含纤维等特点。其感观特征和理化特色如下。
(一)感官特色
瓜形端正如双手合十,果实梨形,有明显的5条纵沟,瓜顶有一条缝合线,瓜顶中心内凹,线性均匀,果皮呈绿色,果肉呈乳白色,果肉厚大、爽脆,单瓜重250g~500g。一个果实内只具一枚种子,果肉与种皮紧密贴合,不易分离。种子扁平,纺锤形,种皮系肉质膜状,一般均以整个种瓜为繁殖材料。种子无休眠期,成熟后如不及时采收,种子在瓜中就会很快萌发。这一现象称“胎萌”,是其一大特点。
(二)内在特征
“西岭佛手瓜”营养全面丰富,具有独特的色泽、香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糖量丰富,光合产物多、品质好,食用时口感甜润,其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3倍,锌、硒元素含量高,常食可预防三高、增强人体抵抗力、帮助儿童智力发育,同时,中医认为其还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等功效。很耐贮藏,常温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月--4月,风味基本不变。
(一)园地选择与规划
“西岭佛手瓜”的园地选择选择海拔600m~900m的稻作地、坑窝地、山坡地等,山坡地坡度应不大于60°;设计单独的作业小区,平地区面积以2000m为宜,山坡区面积可因地制宜;根据园地水源和面积规模大小建沤肥池,平地区每2000m园地应建1个沤肥池,山坡区可因地制宜,以4000m园地建1个沤肥池为宜。“西岭佛手瓜”棚架应具有支撑、防风等作用。棚架拉线应沿“东-西”、“南-北”向均匀布置,最小空隙长、宽以0.4m为宜。边桩底部与排水沟内侧的距离应不小于0.4m。撑桩可因地制宜,以入土0.1m~0.2m为宜,每3.5m~4.5m安装一根撑桩,“东-西”、“南-北”向桩子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二)种瓜的选择与越冬贮藏
种瓜需选择个头肥壮、重量500g左右、表皮光滑润薄、腊质多、微黄色、茸毛不明显、芽眼微微突起、无伤疤破损、充分成熟的瓜做种瓜。将种瓜于11月下旬放在5℃~7℃的室内保存,具体方法是用箩筐装沙储藏,即用箩筐装一层沙,放一层瓜,不留空隙,箩筐顶端覆盖10cm~15cm的沙即可。若数量大可在室内建沙池储藏,在整个储藏期要特别注意几点:①自始至终不能浇水,即使表皮起皱也不能浇。②必须用于沙储藏覆盖,不能用农家肥和田园土储藏覆盖。③若无干沙可用干煤灰储藏覆盖。
(三)育苗、定植
“西岭佛手瓜”育苗分两种方式,一是种瓜育苗,二是发秧育苗。种瓜育苗时,种瓜发芽端朝上,柄朝下,覆土4~6cm、土壤湿度为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准;发秧育苗即是在老根蔓上发出幼苗。幼苗不要有积水。育苗期瓜蔓幼芽留2~3枝为宜,多而弱的芽要及时摘掉。对生长过旺的瓜蔓留4~5叶摘心,控制徒长,促其发侧芽。育苗期间要保持20~25℃,并还要注意保持较好的通风光照条件。
(四)搭架引蔓与整枝
前期要及时抹除茎基部的侧芽,每株只保留2~3个子蔓。上架后,不再打侧枝,任其生长,但应适当摘除卷须,调整架面,促其分布均匀。藤蔓上架后应摘除其枝干上的叶片,留尖部7张~8张叶片为宜。“西岭佛手瓜”采摘期后,应保留一根至少3m长主蔓,并清理棚架上多余的藤蔓。
(五)水肥管理
(1)定植后1个月内主要做好幼苗的覆盖增温,促进生长发育。此期间不追肥,只浇小水。
(2)根系迅速发育期,要多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为秋后植株的旺盛生长奠定基础。越夏期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加空气湿度,使佛手瓜安全越夏。
(3)进入秋季,植株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加快进入旺盛生长期,要肥水猛攻,以使植株地上部分迅速生长发育,多发侧枝,为多开花多结果奠定物质基础。
(4)盛花盛果期,日蒸腾量大,需要充分的水肥,水份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磷肥2~3次,或施腐熟的人畜肥按1:1的比例与清水勾兑后施用。
四川大邑西岭佛手瓜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 四川省大邑县市场和质量监管局近日表示,当地特色农产品西岭佛手瓜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久后将为大邑再添一枚极具含金量的地理标志品牌。
作为四川省传统农业大县,大邑地处北纬30°,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山高林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诸多具有独特内在品质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地方特色产品。
近年来,大邑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全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为抓手,将地标保护与标准示范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加大对地标产品保护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王泗白酒、唐场豆腐乳、大邑榨菜、安仁葡萄、出江青梅酒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先后进入地标保护产品阵营。目前,大邑已经拥有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全国各(区)市县中排名前列。
据了解,西岭佛手瓜在大邑县种植历史悠久,最远可追溯至清光绪20年。此瓜形如两掌合十,具有鲜嫩、厚大、细腻、高钾低钠、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特点,既可生吃,也能入菜。为了将该产业培育成大邑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该县将西岭佛手瓜纳入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进行统一规划,组建了西岭佛手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制定了西岭佛手瓜种植技术规范,推动该产业逐步迈上了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的发展“快车道”。截至目前,西岭佛手瓜的标准化种植面积已达466.7公顷,年产量高达8.4万吨,年销售额达6720万元,主要销往四川、云南、新疆、安徽、江苏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