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
目录
瓷器发展至清代,由于康、雍、乾三朝的“盛世”,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的重视,使得瓷器的发展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皇帝凭借自己的爱好,使得清初瓷器制作技术高超,并有创新的举措。
珐琅彩,常见色地有红、黄、蓝、绿、胭脂等。而纹饰中,以多种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及团花中心加寿字、万寿无疆和开光花卉、九秋菊花、虞美人花等为佳,画工严谨细腻,具有图案的效果。
出现珐琅彩之前,我国传统釉上彩和釉下彩对花卉等题材的表现,多是用点、线和点线构成的面来体现。在釉上彩中多使用五彩中透明颜料罩在点线构成的花卉图案上。花朵的色泽、质感、明艳等细微的层次变化则体现不出来。珐琅彩出现后,则情况发生了质的改观,珐琅中乳浊不透明特性颜料的遮盖,可使颜料一层层铺上去并在每层之上加以不同颜料,不同色泽的重叠、渲染,在窑内高温烧制后,不同颜色相互融融,结晶而玻化……冷却后变成一层坚硬的玻璃物质。由于珐琅彩的研制成功,令我们在康熙珐琅彩瓷上看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着色花卉。
出身方面相当显赫,为亨利奈特(H.M. Knight,1903 -1971)及东京出光美术馆旧藏。亨利奈特是上世纪欧洲非常重要的中国艺术品藏家,毕生收藏无数汉代至清朝的艺术佳品。他一般只从可信且有名的地方入手珍品,尤其是伦敦古董商Bluett and Sons,此碗亦是如此。
K.K. Chow,上海,1930/31年
Bluett & Sons,伦敦,1931年
Martin Erdmann 收藏,购于1931年
伦敦佳士得1937年11月17日,编号73(其一)
Bluett & Sons,伦敦
亨利奈特(1971年卒)收藏,荷兰海牙,购于1938年
香港苏富比1986年5月20日,编号123
东京出光美术馆收藏
《Oosterse Schatten: 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荷兰国家博物馆,阿姆斯特丹,1954年,编号368,图版23
《馆藏品による皇帝を魅了したうつわ一中国景德镇窑の名宝》,出光美术馆,东京,2003年
Daisy Lion-Goldschmidt,《Les Poteries et Porcelaines Chinoises》,巴黎,1978年(1957年),图版XXV D
《香港苏富比二十週年》,香港,1993年,图版215
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品2018年春拍将于4月3日举行,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作为领衔拍品,预计成交价逾2亿港元。
拍卖行:香港苏富比
尺寸:14.7cm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