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类学科合并创建而成。为中国最早的七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 ,是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985工程”国家重点大学。
中文名
电子科技大学
英文名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UESTC)
简称
电子科大,成电
创办时间
1956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类别
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类型
理工类研究型大学
属性
985工程 211工程 111计划
所属地区
中国 成都
现任校长
李言荣院士
知名校友
丁磊,万明坚,刘永言,刘盛纲
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硕士点
68个
博士点
50个
校训
求实求真 大气大为
学校地址
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学校代码
10614

目录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1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

学校致力于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精英和行业精英。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近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历史沿革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于1956年9月,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的电讯工程系、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系和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无线电系合并创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无线电大学。

学校成立以来,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进程,先后归属二机部、一机部、三机部、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负责管理。

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1961年,划归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管理。

1970年,划归四机部和解放军总参通信兵部共同管理。

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成电”一直沿用。

1997年,首批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1998年,国家冶金部所属成都冶金干部管理学院并入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独立建制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6年,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签署共建电子科技大学协议。

2011年,电子科技大学获批准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标志着学校面向社会应用的实践教育的全面加强。

2012年成立资源与环境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成都研究院

2013年成立格拉斯哥学院、医学院

2014年成立基础与前沿研究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截至2013年底,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余人,

教授398人。拥有一支包括8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5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3位),22位长江学者,1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技基金获得者,7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在内高水平师资队伍,设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盛纲、林为干、陈星弼、李小文、李朝义、张景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乐民、李言荣

学科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校园网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等6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13个;本科专业53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特色专业22个,此外电子科大MBA位居全国前列。

博士后流动站: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学、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国家重点学科(6个):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

电磁场与电磁波、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

计算机应用技术、光学工程

教学成果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建设与改革,共建设了:国家工科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工科数学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成都)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学生工程训练中心等8个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一个管理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国家级培养实验区。

精品课程

数字信号处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电子测量原理、离散数学、电磁场与波、计算机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数学建模、现代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测试系统、组织行为学。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备注: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2012年度信息科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室,3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参选,其中仅8个被评估为优秀实验室。)

极高频复杂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国家863计划强辐射重点实验室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核心军用电子材料与器件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资源

据校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另有示范性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和网络教育学院,以及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 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所(院、中心)、实验室39个。

图书馆馆藏总量达98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61万册,数字文献722万册(其中学位论文366万册)。网络学术资源系统达66种,含170余个数据库。自建大量特色数据库,如该校SCI论文查询系统、该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成电人著作收藏库、重点学科导航系统、教学参考书系统、中文电子期刊导航系统、西文期刊和会议录导航系统等。

学术刊物

理科类学术刊物:《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科类学术刊物:《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科研成果

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2010年度科技经费达到8亿元,自“十一五”到2012年,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7项、部省级奖励80余项,发表论文(专著)15000余篇(部),申请专利1000余项。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校长:李言荣

副校长:朱宏(援疆) 熊彩东 杨晓波 胡皓全 曾勇 徐红兵 胡俊

党委书记:王亚非

党委副书记:李言荣 申小蓉 彭岚 靳敏

历任领导

吴立人:1956.6-1958.1

王甲纲:1978.5-1983.4

顾德仁:1983.4-1986.4

邹寿彬:2001-2009.6

汪劲松:2009.7-2013.1

刘盛纲:1986.6-2001.4

李言荣:2013.4-至今

学校标识

成电精神:求实求真、大气大为

办学理念:大师、大楼、大气、大为

办学特色:服务国防建设,形成优势学科;科研促进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校徽:整个画面呈圆形。寓意凝聚、圆满、至善。蓝色寓意学校环绕于科技的海洋,学校是创新人才的基地。1956,为建校日期。深蓝轨迹,寓意高新技术源头。橘红轨迹,寓意电子科大人豪迈的气概和蓬勃的朝气。构图以“e”(Electronic电子的缩写)为核心,幻化成两个极具动感的圆弧,团结在UESTC周围,象征电子科大人进取、拓新的精神。

交流合作

在国际化的核心发展战略指引下,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稳步发展。学校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INTEL、MICROSOFT、TI和IBM等跨国公司在我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我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人才培养,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合作建立了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等国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

知名校友

军事界

贾廷安:总政治部副主任,陆军上将

穆若志:二炮装备部原副部长,少将

席政:西安测控中心副主任(基地副司令员),正军级少将

张源明:总装部 少将

涂元季:总装备部研究员,国防科工委高级工程师,曾任钱学森秘书,文职少将

王庆宗:总装部 少将

黄代培:曾任海军装备部政治,海军少将

学术界

刘盛纲: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和国五十位著名科学家之一

李言荣: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长

周炳琨:中国科学院院士,光电子学家

张煦:中国科学院院士 

蒋华北: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佛罗里达大学终身正教授

党政界

陈营官:原福建省省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王吉来:国家计量局副局长

宋绍华: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

贾同金: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司长

周子学: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

苟仲文:北京市副市长

郝康理:四川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信宝: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

赵爱明:江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王怀臣:四川省委常委、纪委书记

张旭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电子报社社长,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理事长

何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

张蓉芳:全国青联副主席、国家体总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

左正: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都市公安局局长

金湘军: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 

陈荣水:福州海关党组成员、副关长

唐小我: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

卢铁城:原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曹国民:贵州省信息产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张飙:《科技日报》总编辑

商业界

丁磊:网易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前中国首富

张冬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孙亚芳:华为公司董事长,荣登“2011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榜首

胡爱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任宇昕:腾讯公司首席运营官

王东升:京东方电子科技集团董事长

李正茂: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副总裁

花欣:迈普集团董事长,入选胡润“慈善榜”

刘飞摩:摩托罗拉移动技术公司亚太区总裁

邬江: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执行副总裁

李世鹤:大唐移动通信集团副总裁,中国3G之父

肖鹏: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刘永言:希望集团董事局主席,前中国首富

何然:国腾集团总裁

郭爱平:TCL集团高级副总裁,TCL通讯总裁

邓长儒:总装备部电子信息部总经理

张正贵:四川九洲电器集团董事长,中国改革十大杰出人物

梁荣:康佳集团前总裁

王凤朝:长虹集团执行总裁

王德铭:启明软件CEO,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之一

李晓平:深圳卓越集团总裁

王柏华:浪潮软件CEO,中国软件企业十大领军人物之一

文艺界

翟永明:意大利国际文学奖,中国十佳女诗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女诗人之一

郁可唯:天娱传媒、滚石唱片内地主力女歌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际联盟    下一篇 飞机应答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