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见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2006年,由故宫博物馆负责申报的“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有亮入选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目录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

这段时期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使得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史称“青铜时代”。中国并非最早进入青铜时代的国家,但是中国青铜器所达到的巅峰,却无以匹敌。这些曾经深埋于地下的国之瑰宝,当它们跨越三四千年之后重见天日时,却往往已经面目全非:或残破不全,或挤压变形,有的甚至是一堆破碎的铜片。

1952年,青铜器传统修复技术“古铜张派”第三代传人赵振茂来到故宫博物院,带回青铜器修复技艺。故宫通过“师承制”方式培养了一批掌握传统修复和复制技术的专家,先后修复了包括立鹤方壶、马踏飞燕等一大批国宝级文物。商代的青铜器后母戊鼎――一只鼎耳缺失,经修复补配而成;商代的四羊方尊――由20多块碎片修复而成;汉代的马踏飞燕,马的颈部有洞孔数个,马头及尾巴的几绺鬃毛掉下,三个马蹄心空着……每一件青铜器都铭记着一段尘封的历史,正是青铜器修复技艺,一点点地将那些破碎的记忆重新拼补起来,解读出国之重器的厚重与华丽,让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有了被诠释和诉说的可能。

技艺传承人

贾文忠年近半百,不仅继承了这些记录着家族青铜器修复技艺历史的玻璃底片,也同样继承了青铜修复这门技艺。他从事青铜修复手艺的父亲,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拍摄了很多修复后的青铜器照片,现有二十多件存在海外的博物馆中。我国文物修复世家传人,青铜器修复“古铜张派”传人贾文忠继承了全形拓这门技艺。他出生在金石之家,师从全形拓鼎盛期代表人物周希丁、傅大卣等大师,同时又结合青铜器修复技法加以研究创新,使得这门墨拓绝艺如今得以重现。由于采用了集金石传拓和颖拓为一体的全形拓方法,贾文忠所拓器物全形,器形准确与实物不二,纹饰清晰,丝丝入扣,铭文规范,笔画有秩,效果逼真,赏心悦目,为重铸全形拓昔日的辉煌注入了新生。

新干青铜器群的考古发现是江南考古的一次重大突破,是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作为文物修复方面的专家,贾文忠参与了这次考古行动。他的工作对这次考古发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的经贾文忠修复后的商代兽面纹卧虎铜方鼎,从新干大墓出土的时候,只是13块残破的铜片,不仅变形严重,而且还有两块碎铜片被锈和沙土包裹着。但是,就是这些支离破碎的青铜残片,却引起了考古工作者极大的关注。

修复过程

第一步清洗,把每一碎片的黏附物,沙子、泥等,用超声波设备清洗干净;

第二步拼接,修复破损严重的,拼接是大项,很困难的步骤,全凭手上绝活和经验。比如,这一块,应该是个底,一般器物它有腿,酒器、水器有圈足,凭经验一眼就能识别它。对于特征不明显的残片,得耐心地给它们“找对象、找邻居”,看茬口、弧度、薄厚、锈色,对上一个就做上记号。如果是两件或几件器物的碎片混在一起,那就难上加难了;

第三步整形,残片有变形,不整形就无法对接。两三千年的青铜器,材质变了,分量明显变轻,铜质保留较多的还好办点儿,有些几乎没有铜性,基本矿化了,一弄,就毁。整形就怕矿化,要先给它本体加固;

第四步焊接,如果你找到一块焊一块,就偏出去了,永远对不出一个完整的圆。找到大约四分之一的残片,先点焊,把它暂时固定归为一组,四组或五组凑齐了,再点焊组装在一起,进行微调,整体形状就差不多回归本体了;

第五步补配,每件修复的青铜器,或多或少都有缺失,如果是带花纹的,就用铜板錾刻。如果是高浮雕的,就得配铸了。用对应面翻模子,铸造。

最后一步是做旧。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祭寨神林    下一篇 王长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