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红天葵

红天葵,中药名。为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的球茎或全株。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目录

红叶、龙虎叶、夜渡红、红水葵、散血子、一点血、散血丹、一叶红、小羚羊

入药部位

球茎或全株。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归肺、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止咳化痰,解毒消肿。

主治

外感高热,中暑,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疔疮,瘰疬,疥癣,烫火伤,跌打瘀痛。

相关配伍

1、治乙型脑炎:紫背天葵块茎1-2粒,浸酒,捣碎,开水冲服。(《福建药物志》)

2、治肺结核咳血,肺炎,鼻衄:紫背天葵全草9g,侧柏叶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肺结核咯血,淋巴结肿大:散血子全草20g。水煎,冲血余炭服。(《广西民族药简编》)

4、治疔疮肿毒,血瘀腹痛:紫背天葵全草6-12g,菊叶三七15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采集加工

块茎春、夏挖取,洗净,晒干或鲜用。全株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地下茎球形。基生叶1片;叶柄长2-6cm,其长粗毛;托叶小,卵状披针形,流苏状撕裂;叶片膜质,圆心形或卵状心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重锯齿和缘毛,两面有伏生粗毛,下面紫色;掌状脉7-9条。聚伞花序有2-4朵花,总花梗纤细,长超过叶片;花淡红色;苞片和托叶相似;雄花萼片2,卵圆形;花瓣2,倒卵状长圆形,雄蕊极多;雌花较小,萼片和花瓣3,2片较大,半圆形,另一片较小,长圆形,凹陷;花柱3,2裂,裂片螺旋状扭旋。蒴果三角形,有3翅。种子极小,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长环境

生于低山山坡和山谷阴湿石壁处。分布于

本品卷缩成不规则团块。完整叶呈卵形或阔卵形,长2.5-7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近对称,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和短柔毛,紫红色至暗紫色,两面均被疏或密的粗伏毛,脉上被毛较密,掌状脉7-9条,小脉纤细,明显。叶柄长2-6cm,被粗毛。薄纸质。气特异,味酸,用手搓之刺鼻,水浸液呈玫瑰红色。

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润燥止咳,散瘀消肿。主治外感高热,中暑发烧,肺热咳嗽,跌打肿痛,恶疮疔毒。”

2、《广西本草选编》:“凉血解毒,润燥止咳。主治中暑高热,肺结核咳血,鼻衄,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烧烫伤,跌打损伤,疮痈疖肿。”

3、《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凉血,止咳化痰,散瘀消肿。主治淋巴结结核,血瘀腹痛。外用治扭挫伤,骨折,烧烫伤。”

4、《福建药物志》:“主治乙型脑炎,毒蛇咬伤,癣,疥。”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合肥八中    下一篇 2.19尼日利亚学校袭击事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