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水蛭

水蛭,中药名。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症的功效。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

目录

动物的干燥全体。

性味

咸、苦,平。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破血通经,逐瘀消症。

主治

用于血瘀经闭,瘾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

相关配伍

1、漏血不止:水蛭,炒为末,酒服一钱,日二服,恶血消即愈。(《千金方》)

2、月水不通:用干獭胆一枚,干狗胆、砂、川椒(炒去汗、目)各一分,水蛭(炒黄)十枚,为末,醋糊丸绿豆大。每于食前服五丸,当归酒下,日三服。(《圣惠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服,0.3~0.5g。以入丸、散或研末服为宜。或以鲜活者放置于瘀肿局部吸血消瘀。

禁忌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禁用。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炮制方法

1、水蛭:洗净,切段,干燥。

2、烫水蛭:取净水蛭段,照烫法(指药物与热砂同炒的一种炮制方法,称为砂烫,亦叫烫法。)用滑石粉烫至微鼓起。

生长环境

栖息于水田、沟渠中,吸人、畜血液。分布范围很广,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

药材性状

1、蚂蟥: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长4~lOcm,宽0.5~2cm。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2、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多弯髓扭转,长2~5cm,宽0.2~0.3cm。

3、柳叶蚂蟥:狭长而扁,长5~12cm,宽0.1~0.5cm。

饮片性状

烫水蛭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扁圆柱形,略鼓起,表面棕黄色至黑褐色,附有少量白色滑石粉。断面松泡,灰白色至焦黄色,气微腥。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漏血不止,炒末酒服。

2、《本经》: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症积聚,无子,利水道。

3、《药性》:治女子月闭,欲成血劳。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    下一篇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