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大香山寺

大香山寺位于陕西铜川耀州区西北四十五公里的庙湾镇境内。因山寺踞山阳,春夏两季,山花烂漫,香气四溢而得名。 大香山寺已历史悠久,是陕西省三大寺院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符秦,至南北朝与隋唐成为佛教圣地。

目录

大香山寺大香山寺
山势东西走向,主峰分东峰、中峰、西峰依次排列,酷似一个巨大的笔架,又象一个巨大的香炉,远望之,东峰、中峰、西峰尤如三根顶天香柱插入炉中。山之周围,万顷林海、青翠欲滴,崇山峻岭、云雾缭绕,山中泉、溪、瀑、潭、湖、河等水景形态多样,有山泉近百处、小溪近50多条,山水相依,秀丽异常。

更有多处天然溶洞,小者数百平方米,钟乳石形态各异,奇秀无比。在这里,春赏山花,山花烂漫觅佛迹;夏听松涛,涛声充耳似惊雷;秋觅红叶,叶红遍野尽天染;冬观雪景,玉树琼台竟风流。可从照金之白石崖山谷、柳林姚峪川、庙湾镇直达香山,南有西铜高速公路、210国道、梅七线铁路与西安相接,北有铜正公路通往甘肃、宁夏和内蒙。

景区介绍

香山位于耀州区北部,距城区45公里左右,东、西、中三峰耸立,平均海拔1415.06米。西峰最高,海拔1430.6米。香山是白垩纪宜君砾岩和凤凰山砾岩构成的石质山峰,这里层峦叠翠,林木充郁。早在1999年5月,这里就成为省级风景名胜区。香山历史悠久,素有全国“八大佛山”之称。考其历史,“肇於符秦,成于姚秦”,古称三石山,后曾易名为天宝峰;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香山寺,始称香山,沿用至今。香山乃观音菩萨肉身成佛之地,故以菩萨灵异而遐迩知名。从前秦时期的公元351—384年开始建立寺院,香火一直延续,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香山是佛教圣地,寺院建筑和遗迹很多,可惜经过上世纪初的几次战火,这里原有的寺院大都被烧毁。近几年,在党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广大佛教信众护持下,建筑也逐渐得以恢复。每年前半年的农历三月初五至十五,后季的十月初五至十月十五日为香山庙会,前来朝山进香的信众、游人络绎不绝。

历史悠久

苻坚之女

大香山寺大香山寺
大香山寺历史悠久。旧志记载兴于苻秦(351年-384年)年间,盛于姚秦(384年-417年)。苻秦年间,其大将苌拥有兵自立,屯兵香山,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其兄姚襄战死,姚苌封其为魏王。至今留有秦王洞、魏王楼、校兵场、地牢等遗址。姚苌攻入长安,来苻秦,苻坚之女与玉玺不知下落。姚苌逼死苻坚,也没有得到玉玺。香山传说,某王之女乃观音菩萨化身,坐化于大香山寺之真身洞。民国年间,大香山寺尚“有一玉印,大同玉玺,类玛瑙色,全体透明,中有白脂,宛如游龙。”二者相考,香山菩萨似为苻坚之女。

传说

据有关资料记载,苻坚崇信佛教,381年,苻坚征伐龟兹之时,特别嘱咐:听说龟兹有一高僧,叫鸠摩罗什,如克龟兹,一定要迎送到长安。其女在国亡之时,削发出家,情理之中。盖妙善公主传说,始于宋代;妙庄王之说,缘于佛经,均不能考香山菩萨之始。姚秦时,全国上下笃信佛法,有“十室九空”之说。香山是姚秦的发祥地,相传姚苌死后,其子姚兴继位,改国号白雀,修建白雀寺,大香山寺更是兴盛。

唐代

唐代前几年任皇帝均崇信佛教,香山乃京畿近邑,自然佛事兴盛,借天灾人祸之下,一切荡然无存,无可考证。至于明代,左龙麓、左佩玄父子尽力经营于前,乔世宁捐山场于后,大香山佛教从寺产到修建,皆入又一次兴盛时期。

清朝

清朝至民国末年,景、郭、樊三母修之于先,铸铁瓦3000页,创修铁瓦殿三间,建500石台阶。“宗亮和尚继之于后,创建十方丛林,凡圣同居,大做佛事。”同治元年(1862年),“慈禧太后蒙佑愈疾,因题宣慈昭佑匾额,以答菩萨宏思,是皆有迹有考。”大香山寺的兴盛,略见一斑。民国年间,香山寺进入极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聂荣臻在《回忆红二十六红二团》一文中回忆说,“寺内,广厦千间,建筑宏伟,雕梁画栋,精巧别致,回廊曲折,幽静古朴。四周苍松翠柏覆盖,怪石突兀峭立,山径崎岖蜿蜒,地形险峻独特。是陕西甘两省闻名遐迩的古迹。庙中和尚千人,尼姑数十,庙产达十万亩之多,贮有大批的粮食和物质“。香山之盛,可谓极矣!毁于兵火之后,大香山寺又慢慢兴盛起来。1966年初,全寺有僧尼30多人,大香山寺有庙宇200余间,耕种土地200余亩,屯粮12000余斤,核桃700余斤,牲畜有骡子2头、牛7头,农具较全。当时,还准备了修建庙宇的木料50方、钢材5000余斤。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香山寺僧尼相继被驱赶下山。檀木千手观音等佛像被焚毁一空,宗教活动全部停止。

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昌明,大香山寺的佛教活动又恢复正常。1985年,有僧人6人,尼2人。大香山寺当家和尚正知被选为政协耀县委员会委员。其后,历经正知、正竖两位大和尚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正竖大和尚任主持方丈以来,建庄王殿、法王楼、贵宾楼、文殊阁、香积厨、永善堂、接引亭、钟楼、鼓楼;再塑献殿檀木千手千眼菩萨金身、重塑真身洞菩萨肉身像,开展佛教活动。大香山寺共有僧尼数十人,皈依居士数千人。每年庙会时,人山人海,兴旺异常。大香山寺又进入了百废俱兴、飞速发展的时期。

景点介绍

奇 峰 洞

大香山寺大香山寺
这是中峰山腰下的一个天然岩洞。相传妙善公主就在这里坐化。后来人们就在这个岩洞里建起大悲殿。清代时,因为山上经常掉下石头砸坏屋顶,就铸造了铁瓦,用来覆盖屋顶,所以也叫作铁瓦殿。我们今天看到的大殿是最近几年维修扩建的。殿外做成重檐歇山屋顶,面阔7间,进深5间,梁材绘龙凤和玺大点金彩画,显得富丽堂煌。

同 善 寺

在香山西峰顶上是同善寺,在陡峭的石台阶尽头,我们能看见两座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采取歇山式建造,殿外的梁枋上面画着“金龙和玺彩画”非常精美。第一座是寺院的天王殿,里面有弥勒佛,后面是韦陀,两侧是四大天王。这里还有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关公。另一侧是送子娘娘的雕像。关公是我国民间信奉的武圣人,属于道教的神,本不该出现在佛教寺院里,这可能是信众捐献的铜像,也表现出民间对于宗教信仰的一种融合。再往上就是正殿,里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菩萨头戴宝冠,手持净瓶,坐在莲花宝座上。在这里也叫送子娘娘,这是观音菩萨为了满足众生的愿望而显现成送子娘娘的形象,为那些因得不到孩子的人们送去福音,让他们早生贵子。每年前来求子的人们极其虔诚,据说非常灵验。

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香山东峰北面约2.5公里处石崖下。“苻秦时,寺之五丈悬崖之上,盘旋一龙形,口吐清泉,浑如玉液,自空而下,昼夜倾泻……故寺得名焉”(见《龙泉寺常住地记》)。明万历时,主持僧飞锡他方,地基充占,殿宇荒毁,后邑人左龙麓倡议赎回重建,并由知州罗任署名立碑。清朝乾隆、嘉庆时继有修葺,除大殿数间外,有木板楼房上下各20余间。解放前夕,寺内尚有常住僧人传信等3人。壁画绘有“唐僧西天取经”、“老君八卦炉火炼孙悟空”、“魏征斩龙王”等,鲜艳可辩。在龙泉寺顶二层崖底,有一小石洞,内有3尊塑像,墙有壁画。向南10米左右,有一块平地,方圆约3米左右,四周绿柳成荫,形似水池,曰凤凰池,当地人称莲花池。凤凰池西山梁上,原有梳妆楼,塑有菩萨像。传为妙善公主来香山修行时,路过此地休息,梳妆打扮,由于年久失修,楼房在50年代倒塌。

千手千眼观音

传说古代有个妙庄王,他有三个美丽的女儿。长女妙颜和次女妙香很早就出嫁了,唯有三女妙善不愿出嫁。妙善从小聪明善良,五岁时能念诵经文,一心想皈依佛门。妙庄王为她亲许婚事,她说准备出家当尼姑,气得妙庄王怒发冲冠,狠心地割断父女之情,她出家后就来到香山。后来,妙庄王患了重病,医生开出药方,说要用亲生骨肉当药引。妙庄王没有儿子,长女妙颜和次女妙香都不愿作出牺牲。妙善公主听到消息,立即赶到王宫,割下手臂肉来给父亲治病。妙庄王病愈不久,又生眼疾。妙善公主又献出自己的眼珠,替父亲治好了眼病。释加牟尼佛得知此事,随即许诺“舍一偿千”,赋予她千手千眼,因此,她就变成了千手千眼观音。另一种说法认为,这是观音菩萨为了拯救众生,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变化出各种法相,来满足众生的愿望。《楞严经》中说,观音菩萨一个真身包含25个因果,乘以40个手臂,刚好是一千,就叫千手千眼观音。而从满足众生愿望的角度讲,观音菩萨的手、眼不仅仅是一千个,可以变化出成千上万个。

蝴 蝶 谷

香山西北2.5公里有山谷叫骆驼珙,谷内春、夏、秋三季,花香沁人心脾,蝴蝶云集,挥之不去,上下翻飞,整个山谷锦绣一般,非常迷人。细考之,则蝴蝶共13科、56种,被誉为天然蝴蝶博物馆。

唐王洞、观音寺

距香山东北约10华里的唐王洞,乃一天然形成的大岩洞,里面可容千人之众。传说唐秦王李世民曾在这里避暑,故称唐王洞,洞上是九龙寨,传说秦王避暑时有九个兵营驻扎保护,因而得名。不知何时,唐王洞观成观音寺,建大殿3间,塑像7尊,两壁均有壁画、对联。殿西有厦房10余间。殿东有1莲台,供奉释加佛祖。解放前夕,有常住僧尼5人。解放后,僧宏兹、仁道、比丘尼传华都先后在此常住。1968年为林业工区拆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螺罐山    下一篇 甘露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