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邢台西调

西调:地方戏曲剧种:亦称“泽州调”、“三搭板”。

目录

邢台西调,河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系流入河北的山西上党梆子。旧称泽州调,在永年还称“三搭板”。1956年2月,剧团登记时始正式命名为“西调”。流行于河北省南部的永年、广平、曲周、大名、邱县、武安、鸡泽、肥乡、磁县及邢台地区南和、沙河、邢台诸县。

文化多样性的冲击,市场的萎缩,设备的落后,戏价的低迷,演出环境的恶劣等等,都成为西调艺术眼下最大的威胁,急需进行保护和继承。

发展情况

目前,河北境内仅永年有一个西调专业剧团。永年县周村、睢宁、磁县东城营、肥乡中营、曲周县大由村和马骡店、广平县平固店村、鸡泽孔卜村等处,皆有业余西调剧团。该剧种活动范围在冀晋鲁豫交界的冀南(北至石家庄)、晋东南、豫北(安阳)、鲁西南一带。

历史

清咸丰三年(1853),曲周县四寨村的商人范口广常在山西做生意,此人酷爱戏剧,在山西看中了某戏班中的一个叫玉的男旦脚演员,范就将此戏班买回河北,并招玉为婿。范死后,由女婿掌班演出(当时班内全是山西艺人)。这一剧种开始被冀南人所认识,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光绪初年(1877—1878),山西上党一带大旱,在山西潞安(今山西长治)演出的“三义班”经路城、黎城、涉县沿途演出到达永年。因路途较远,有些艺人不愿背井离乡,中途离去,到永年时仅剩二十余人。三义班的艺人以田书德、张魁等为著名演员。

田书德到永年之后,前后招三批艺徒,第一批有根宝(旦)、来成(生)等。第二批徒弟用“旗”字排名,有白旗谢天真、红旗谢天禄(红脸)、绿旗冯二歪(须生)(以上号称三杆旗),还有黑旗、黄旗、蓝旗等。第三批徒弟用“水”排名,有水花史登良(须生)、水仙(旦)、水沫(生)、水叶(旦)、水根、水源等。田书德的徒弟还有从山西来的邵森林。

张魁在曲周县先后收徒弟张秋贵(生)、刘书文(旦)、刘书阁(生)等。

另外同来的山西演员所收之徒有广平县的申四(红脸)、馆陶的申五(申云秀,红脸)以及郭三(艺名“盖山东”,旦)、小七子(“盖五县”,旦)等。

此时西调的演员阵容较强,旦行有田书德、根宝、刘书文、谢天真;净行有张魁、谢天禄、吴玉河;须生有杨东来、老全保、申云秀、冯二歪、三扒拉锅等;鼓师有田春河、老同等,琴师有张二、老德成、黑泥等。这些人时分时合,演出于冀南、豫北、鲁西一带。

由于新收徒弟均为冀南人,在长期演出过程中,不断受冀南方言及河北剧种的影响,因而在唱念方面,虽然尚保持上党梆子的传统,但已经摒弃了晋音,向京白、韵白靠拢,唱腔也有许多变化,表演上学习京剧、河北梆子的表演程式及翻打技巧,使西调与上党梆子有了较明显的区别。

田书德还曾应邀去馆陶的申五戏班和鸡泽的孔卜村传艺,进入二十年代以后,田书德、张魁等山西艺人相继谢世,埋骨于河北。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河北籍艺人广收弟子,使西调艺术繁荣传播。如白旗、红旗收徒三批,皆以“同”字排名,首批有史同和(小生)、同中(小生)、同庆(生)、同喜(旦)、亢同会;二批有杨同柱(红脸)、杨同林(花脸)、同福(旦)、同良(旦);三批有同花(旦)、严同生。刘文阁、刘书阁亦收了三批徒弟,以“贵”字排名,首批有贵春(旦),二批有贵南、贵夏(冯林生,小生)、贵秋(花脸)、贵东(小生);三批有贵生(郭天顺,文武生)、贵金(杨世才,武生)、贵银(刘小孟,花脸)等。有些贵字辈、同字辈艺人从四十年代也开始收徒。

石家庄丝弦班曾于三、四十年代先后邀请过红旗、白旗、史登良、丰香书、申云秀、史同和、刘文阁、李长荣等赴石传艺,传授了《铡子》、《五凤楼》、《金奇关》、《困汉中》等十余本戏,促进了剧种间的交流。

1946年底,西调“三义班”归太行军区第五分区荣军学校领导,称“太行第五军分区荣校第三团”,有演职员九十余人,团长杨永清,副团长霍殿、张学增、刘书阁。1948年,由邯郸市人民政府接管,经手接管人史若虚。此时剧团排演了《黄巢起义》、《红娘子》、《王大娘赶集》、《枪毙李福林》等。后剧团分成以刘书阁为首的群友剧团和张学增为首的进步剧团。1954年,西调有了第一代女演员李爱珍、吴素琴等。1955年二团合并成立了永年县西调剧团,主要演员有刘书阁、史同和、史登银、丰香书等。1958年,该团整理上演了一批优秀剧目,其中《海瑞告状》参加了1959年河北省戏曲汇演并获奖,省电台还播放了《海瑞告状》、《洪湖赤卫队》、《八郎刺萧》等剧的录音。1970年至1972年,西调剧团曾一度改唱京剧,后又恢复唱西调。

腔调及剧目

西调剧团原有“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而西调随着演出剧目的演变,昆腔、罗戏、簧腔、卷戏剧目很少演唱,目前仅演唱梆子剧目。

西调的传统剧目共一百多出,均由上党梆子承袭而来,其中梆子腔剧目有六十多出,如《小过山》、《罗章跪楼》等;簧腔剧目有《探阴山》、《空城计》等三十多出;昆腔剧目有《封相》、《赐福》等;罗腔剧目有《打面缸》、《上坟》、《顶砖》等;卷戏剧目已失传。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十条    下一篇 穆斯塔法·阿布·沙古尔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