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舞
独脚舞,相传从大禹治水年间就流传在河南登封市君召乡胥店村、前孟村及附近村庄,又名独角龙,俗名独腿猴,兴起于1886年,是一种传统民俗舞蹈表演形式。是以高跷打底、杂技镶边的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独脚舞”和“猩猩怪”一起成为河南登封特有的“武社火”,把传统社火和登封特有的武术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社火形式。
目录
60多岁的付占军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舞的传承人,他的家在登封市君召乡胥店村,从他家门口向西远望,可以看到一土筑高台——大禹台,相传大禹在此治水,其治水动作演变为独脚舞世代流传。
胥店村是殷商时期资胥国城址所在地,地处汉唐古道,后少康北迁,胥民走大部分,老弱民众留守古城。岁月侵蚀,磨灭了远古的印记,而独脚舞的流传,足以印证村庄古老的历史。
每逢正月十七,付占军都会组织村里的孩子们表演独脚舞,“我年纪大了,跳不动了,看着孩子们表演,祖上传下的东西,总算没有失传。”付占军说。村里会跳独脚舞的有100多人,从8岁到20岁之间。上个世纪80年代,付占军是独脚舞的高手,是独脚舞演出的灵魂人物,村里不少人都得到他的真传,他的外孙女就是独脚舞高手。
“独脚舞”又名“独腿舞”、“独脚龙”、“独腿猴”,流传在登封市君召乡胥店村、前孟村及附近村庄。
独脚舞的盛行还与乾隆皇帝有关。付氏家谱记载:付氏十二世先人付而师在乾隆年代得中进士,因才华出众,深得乾隆赏识。一次乾隆设宴群臣,席间,问他除诗书文采外,还有何与众不同之处,付而师说还有家传绝技,乾隆好奇,特许付而师当场展示。付而师即令随从取来木棍一根,现场制作了一条“独脚棍”,纵身一跃,双脚夹棍便开始表演起了“独脚舞”。他夹着棍从大殿越过高高的门槛跳到殿外,沿着台阶跳到开阔地带,又一级一级跳到殿门口,其间翻滚腾拿,花样百出,看得乾隆赞不绝口,当即挥笔,御书匾额:奇人奇技奇才。
付氏先人以此为荣,高挂匾额,苦练此技,民间也以习练独脚舞为荣,导致此后二百余年长盛不衰。据传,一位叫付聚的先人是个跳独角舞的高手,有一次,洛阳知府到登封巡查,想观看民间艺术表演,登封知县就把付聚找来,让他在县衙大堂上表演。知府看得眉飞色舞,如痴如醉,当场奖他银牌一枚。
付占军总结,独脚舞是以高跷打底、杂技镶边的融杂技、高跷舞蹈为一体的独特艺术形式。它用的道具就是一根四五尺高木杆,木杆半腰离地二三尺的地方安装一个踏柄,顶端有一个把手。表演时表演者迅速跃上踏柄,手握把手,双脚踩在踏柄上,两腿紧紧地夹住高跷,不停地腾挪,同时进行舞蹈动作表演。
独角舞多以集体舞蹈形式出现,只要农闲,村里人就聚在一起比试“舞艺”。逢年过节,大家身着彩衣,敲锣打鼓,声势十分浩大,经常应邀到集会或村里表演。
微风吹过,胥店村村口的大禹台上青草摇曳,似乎在诉说大禹治水的往事。独脚舞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寄托了村民世世代代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