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号子
目录
黝嗷依!哈依!呦嗷! 呀嗷依!呀嗷依嗨呦!
……嗨嚎嗨!嗨嚎嗨!嗨嚎嗨!
这苍劲浑厚,质朴粗犷,悲怆有力的船工号子来自古老的丹江;这雄壮豪迈,铿锵有力,音调一致的船工号子从远古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这首充满着丹江地域特色的劳动乐章,世世代代被丹江儿女传唱,它喊出了丹江船夫们的激情和力量,也寄托了丹江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淅川丹江号子。
丹江号子毫无疑问来源于丹江。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籍《禹贡》一书记载:早在战国时丹江就已盛行通航,后繁荣于两汉魏晋,鼎盛于唐、元、明、清,直至民国初年,在京汉和陇海铁路没修之前,丹江一直是连接我国东南和西北的水上大通道。由此可见,丹江号子始于夏周,成于春秋战国,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丹江号子是淅川船工们在千百年来拉纤行船的劳动中,集体创作出来的民间歌曲,是淅川民歌的一种。它最初产生于船工们劳动时统一喊号,是丹江船工们在拉纤、撑篙、推舟、扛船劳动中,一人领、众人和的一种曲调形式。这种号子在劳动中随意传唱,不需要任何乐器伴奏,只是在不同劳动中,按照劳动节拍、节奏、喊腔起身,用力,迈步行走,起着步调一致、协调齐心的统一步伐的号令作用。
丹江号子是淅川船工在拉纤、扛船的劳动中,随心所欲创作的口耳传唱的民间劳动歌曲。作者和演唱者绝大部分是老船工,大多船工都会唱,少数不会者,起码也能哼几句。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更没有强制性的传授方式,随着世代传承,口耳相传,淅川逐渐出现了一些喊丹江号子的代表人物,如淅川滔河乡姬营村的金昌海,上寨村的熊成娃,淅川宋湾镇的老船工陈文义,有人夸张地说,滩,在他们的号子声中让路;水,在他们的号子声中断流。他们以精湛超群粗犷豪迈的演唱技巧,传授带动了一批又一批船工,形成代代传唱丹江号子的习俗。
丹江号子历史悠久,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他的萌芽的那时起, 就唱出了自夏周和春秋战国丹江通航以来数千年的航运史。它既含有黄河文化的养份,又吸收川江号子的精华。丹江号子语言质朴、词语顺口流畅,曲调苍劲、浑厚、粗犷,,发掘和保护丹江号子,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歌宝库,而且对于弘扬丹江流域文化,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开发利用丹江号子方面,利用丹江号子,开发撑舟划船等文化旅游产业,向游人再现当年丹江千舟百楫号声震天的真实场面,同时,以丹江号子、丹江传说和淅川民间歌谣开发丹江文化展览馆,让游人品读数千年的丹江文化史和航运史。不仅对丹江流域的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促进作用,而且对树立渠首水源地淅川的对外开放形象,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