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明
- 姓名
- 侯光明
- 性别
- 男
- 生日
- 1957年
- 籍贯
- 宁夏固原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族
- 现任职务
- 中国国画院西北画院秘书长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天韵画院山水创作部主任
- 毕业院校
- 北京理工大学
- 学历学位
- 管理学博士
- 参加工作时间
- 1974年
- 入党时间
- 1977年6
目录
侯光明,男,1957年生于天津,管理学博士,教授、
知青插队时期,历任青年队长、生产大队团支部书记、民兵营长、大队革委会主任、某化肥厂尿素车间筹备组长。
大学就读期间,在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历任班长、系学生会主席、校学生会主席,先后毕业于光学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和管理与经济学院,获管理学博士。
外交工作战线,曾任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一秘。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第六届、第七届副理事长。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教育和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
北京高教学会艺术教育研究会执行理事长。
中国兵工学会军工科技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系统科学、组织科学、创新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在组织系统科学、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博弈和博弈链、国防科技组织创新、军民技术转移、军民融合、重大科技工程、创新方法、电影产业等学科领域有较多创新成果和贡献。
在基础研究方面,侧重于组织系统科学、管理激励与约束、管理博弈和博弈链研究,从组织系统科学基础、组织系统科学原理、组织系统科学的应用理论及方法三个方面构建了组织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阐释了组织系统整体演化规律;系统研究管理激励与约束理论和方法,提出了现代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设计理论与方法;丰富了管理博弈论方法,建立了博弈链的分析框架,为博弈机制设计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研究方面,聚焦于国防科技组织创新、军民技术转移、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理论与方法、决策理论与方法、重大科技工程组织模式、电影产业发展等方面。
(1)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研究
侯光明教授及其团队自本世纪初率先开展了军民融合研究。立足于国防科技工业,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观点、论断和思想,初步形成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理论体系。
①提出了国防科技组织创新的重要科学问题及解决思想。2006年10月,侯光明教授作为申请人和执行主席主持了以“国防科技组织创新前沿科学问题”为主题的第288次香山科学会议。会上,他分析了我国国防科技组织创新面临的四类现实问题,提出了加速国防科技组织创新进程必须研究的三个层面十二大科学问题和解决思想 。
②构建了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理论框架。2009年,侯光明教授著的《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出版。书中提出了四种军民技术转移组织模式,给出了军民技术转移政策创新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提出了促进军民技术转移的相关建议。由此,2010年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
③界定了军民融合的内涵和发展路径。2009年,侯光明教授著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出版。在书中给出了理解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一系列命题,分析了我国四代领导集体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思想,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面向未来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战略思考。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④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体系。以承担2012年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任务为依托,从高处着眼,顶层入手,构建了由“目标理念层、实践战略层、支撑保障层”组成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战略体系。2013年11月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2)面向应用的创新方法系统集成研究
创新理论与方法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侯光明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的系统研究,紧扣时代需求,创造性地提出面向应用的创新方法系统集成原理。
①系统归纳提炼了近代以来具有应用价值的312种典型创新方法和一批典型创新案例。基于思维原理、创新原理和决策原理等多个维度对创新方法进行科学分类,并绘制完成创新方法谱系。
②提出以系统集成的思维来规范创新方法的理论体系。其研究涵盖包括组织协调、过程管理、知识系统等多个层面的创新要素集成,为复杂的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全周期、大视野的创新方法规范化应用体系。
③提出创新方法在中国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方略。以建立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机制为研究主线,分别从政府、专业机构、中介机构等层面构建创新方法推广的体系框架,研究提出了企业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模式。
④基于系统集成的思想开发创新方法集成及辅助创新系统。该系统为创新方法的学习应用和研究交流以及企业的辅助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人机对话平台,并致力于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普及。
完成了《创新方法系统集成及应用》、《军工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研究》、《十六种典型创新方法》等创新理论学术专著和教材,围绕创新理论与方法发表数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所提出的面向应用的创新方法系统集成理论将创新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推进到规范化、体系化的研究阶段,较好地解决了之前理论界创新方法的研究较为散乱而不利于应用的问题,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因此,2014年荣获第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奖。
(3)决策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侯光明教授及其团队在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当代决策理论和方法及其在重大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和《当代决策理论与方法深化研究》基础上,自2009年以来,开展了《决策学百科辞典》的编纂工作。《决策学百科辞典》是中国第一部决策学辞典,辞典编纂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视,得到了决策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①构建决策学学科知识体系。在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与研究,创建了由“决策学概要”、“决策学原理”、“决策方法与技术”、“决策学应用领域”、“决策学相关学科”五部分组成的决策学学科知识体系。
②总结提炼出新学科百科辞典的编纂方法和团队创作模式。对于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科的辞典的编纂,提出了“研究型编纂辞典”方法和基于系统工程的团队创作模式。
③辞典将体现决策学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科学决策的有力知识工具。《决策学百科辞典》将涵盖决策学在中国应用和发展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包括重大工程决策、环境、资源、能源决策、科技决策、国防与军事决策、国家战略决策等。
(4)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多年来,侯光明教授及其团队立足于重大科技工程,围绕组织创新,率先进行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系统研究,开展跨组织协同创新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有效促进了生产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①提出多个新概念并得到广泛应用。首次界定了重大科技工程的内涵和特征,提出重大科技工程预决策、技术总成、组织协同网络等新概念,并进行了阐释和应用,相关名词和研究内容也前所未有地出现在学术论文、著作和国家政府正式报告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指出:“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科技学术组织、企业、城市、科学家个人的交流,将加强重大科技工程合作。”
②形成跨组织协同创新理论与方法体系。协同创新是政产学研用等创新主体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创新组织模式。重大科技工程是协同创新的典型载体。侯光明教授率先开展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协同的相关研究,形成了重大科技工程跨组织协同创新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
③给出重大科技工程两大链接、三大类型组织管理模式。结合重大科技工程管理实践,在剖析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协同影响因素与机理基础上,提出了重大科技工程基于职权链接和基于契约链接的组织协同关系,给出了重大科技工程政府指令型、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的组织协同管理模式。
④构建重大科技工程三种组织信任关系、三种协同创新联盟。在分析重大科技工程组织间信任问题基础上,构建出重大科技工程横向、纵向、松散型的组织信任关系网络模型,提出三种协同创新联盟组织模式,即政府推动型、主承包商制、项目管理办公室模式。
⑤设计重大科技工程技术总成五大机制、四大保障体系。在分析重大科技工程技术总成体系基础上,提出技术总成的运行机制、驱动机制、保障机制、协同机制、风险预警机制,设计出技术总成的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技术保障、制度保障体系。
(5)影视理论研究与创作
先后在《
出版《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管理博弈论》、《组织系统科学概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系统研制管理》、《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创新方法系统集成及应用》、《军工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研究》、《十六种典型创新方法》等专著或教材3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国防技术基础科研计划、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专项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家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多次获奖,其中多篇被SCI、EI等检索,多篇刊载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主要讲授管理博弈论、系统科学前沿理论与应用、信息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先后指导博士后出站4人,培养博士生获博士学位40余人(多人获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硕士生多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