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陵
目录
明蜀王陵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正觉山麓,以僖王陵为中心散布10余座明代蜀府诸王及王妃墓葬,形成了一处类似北京明十三陵的著名王陵墓葬群胜迹。明蜀王陵的发现,对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寝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蜀王陵是明代帝王蜀藩王家族陵墓群。据史书记载,明王朝在近三百年间共封了13位蜀王。明蜀王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之皇室家族陵墓群,距今已564年,发掘于1979年。明蜀王陵以明代第三代蜀王僖王陵为中心,围绕其四周及邻近区域已形成最为集中的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墓、怀王墓、惠王陵、昭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等十个陵墓,分布在十陵街道南侧正觉山麓及山前的青龙埂等地。而其所在地龙泉驿区十陵街道就因此而得名。
明蜀王陵中现已发掘了僖王陵、昭王陵两墓。僖王陵于1979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出土了500多件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14米。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昭王陵中一对仿朱元璋之人头龙为全国之绝。而西陵较王建墓(永陵)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更为精美,其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古代帝王陵墓中,比之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等皇陵,成都明十陵由于仅属地方王陵而地位较低,因而规模小得多,陵墓建筑也受到一定制约,但仍各有特色。
陵墓群布局:整个陵区,正所谓“藏风界水”、“聚气凝神”的风水宝地。墓群以僖王墓和成王墓为主体,其他各陵依势在周围分布.形成指向湖心的掌状布局,这种布局形式与北京明十三陵和河北清东陵的树形布局有所不同,从而独具特色。墓群分三面(北、东、西)由山环抱,呈“依山临湖”布局。所依之山为正觉山,海拔五百三十四米;所临之湖为青龙湖,该湖随历史变迁曾消失无踪,现经陵区及所在公园开发已恢复。
明蜀王陵墓群共计十座,即五座蜀王陵、三座蜀王妃墓、二座郡王陵;分别名为:僖王陵、昭王陵、僖王赵妃墓、僖王继妃墓、黔江悼怀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成王陵、成王次妃墓、半边坟郡王墓。墓群以僖王陵和成王陵为中心,各陵依势分布。
僖王陵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最精美的地下宫殿”之一。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地下宫殿,地宫全长28米、宽8.96米、高6.59米,仅恢复后的阶梯就达44米。沿台阶而下,便是深埋地下九米深的地宫。地宫门高大雄伟,帝王之气彰显无疑。地宫精美华丽,极尽豪奢,其平面呈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门、窗、柱等皆用石仿木做楼空雕刻,整座墓室俨然墓主生时所处的王宫。
三道墓门高大而厚重,墓室宽敞,四周墓壁彩绘雕刻精美,在灯光的映衬下精美无比。
明蜀王在成都历十世十三王,死后分葬凤凰山、天回山等地,而以正觉山一带最为集中。皇室墓葬集中一地,自唐始至明,已形成定制。陵墓选址和墓群布局更是注重风水,所谓陵寝以风水为重。
蜀王府是明代大藩,建藩于成都,四川古称天府之国,蜀王府占有成都平原十分之七的良田,是明代最为富足的王府之一,故历代蜀王的陵墓建筑,都极尽奢华。十陵中现已发掘 出来的僖王和昭王墓,距今已超过五百六十年;其中蜀僖王陵的墓主是明蜀僖王朱友埙,墓穴坐东北向西南(艮山坤向),朱友埙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之嫡孙,(朱椿也是明朝第一代蜀王),僖王生于1409年,永乐二十二年册封为罗江郡王,宣德七年袭蜀王位,为第三 代蜀王,僖王孝友纯朴,宣德九年患风疾病驾薨,享年二十六岁,在位一年零九个月。
1979年因兴建石灵中学(现十陵初级中学)无意中挖到地宫,起初因灌水却不知水流往何处且凭空消失,后来才发现地宫陵寝,挖掘出土了五百多件包括圹志碑、燔炉、彩釉兵马俑、舞乐俑等珍贵文物。
蜀僖王陵地面建筑早毁,己难考证其原貌,但其地宫建筑保存完整。其地宫为三进三重殿四合院布局,由墓口入内依次为大门、前庭、前殿、中庭、正殿、后庭、后殿、棺室。是仿照亲王生前的宫殿形式建造的,地宫这种建筑仿照“生前寝宫”形式也是明清皇陵特色;地宫建筑雕刻精美,彩绘虽已褪色仍可想象当时的富丽堂皇。
走下石梯在地宫入口处即能看到九米深的地宫,矗立在面前的是一尊保存完好的石碑,“大明蜀僖王圹志”七个大字竖刻在碑额之上,碑文的字体隽永刚劲;走到地宫尽头处另有一室,内有石质棺床,在石棺平台上中央位置砌有长方形土槽及其敷在槽内的泥土,与我们民间纳骨塔内金斗瓮底下须铺层泥砂类似,可能象征风水的下接地气,也只有这样的设置才能通地气,才能入土为安,其灵魂也才能由此通道自由地进出阴间。
有趣的是据说当年考古人员进入墓室,发现了两具骸骨,一具是僖王无疑,另一具据推测则是盗墓人,在古墓传说中总是流传有盗墓人的故事。
昭王陵是昭王和他的正妃的夫妻合葬墓。昭王陵整座墓室是按蜀王府的地面宫殿木结构建筑修建的。这对于了解明代藩王陵寝制度以及建筑、雕刻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大门而入,依次为前庭、前殿、中庭。因为是合葬墓的关系,中庭后面分为左右正殿、后庭、后殿及棺室。
整个墓葬内到处都是浮雕壁画,红墙绿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左右棺室中央就是昭王和王妃的须弥座棺台——两位恩爱夫妻的长眠之处。最为奇妙的是,在两个棺床间还有一道隔墙,墙的中间有一门,据说这是为了方便夫妻两人在阴间的联系。
史料记载,蜀昭王死于正德三年(1508年)。王妃死于正德十四年,前后相隔十三年。从墓的建筑结构来看,在造墓之初,就事先作好了将来夫妻同葬的安排打算,可见这对夫妻生前相处和睦,感情深厚。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原来连皇室中人也是生死相许啊。
昭王陵中还有一个神秘的盘龙石碑,而上面的龙竟是人头龙身!据说是仿明太祖朱元璋之头像。明朝历代的蜀王都算得上贤德之王,历代帝王对蜀王都是恩宠有佳,特别是在朱棣“靖难之役”中,蜀王曾助朱棣夺得皇位,自朱棣后的明朝皇帝也都对蜀王恩赏不断。
僖王陵的81颗门钉,五爪金龙图。昭王陵的人头龙身像。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恩赐啊。大明王朝的蜀王们真是该感谢天子的皇恩浩荡(昭王陵原址位于今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洪河片区白鹤村附近)。
五座蜀王陵分别是:僖王陵、成王陵、怀王陵、惠王陵、昭王陵。
其成王陵、怀王陵、惠王陵发掘,暂未对外开放。
据现有资料记载,其中成王陵是十陵中规模最为宏大的蜀王陵墓。座落于东风渠西岸青龙埂,陵园坐西向东、东西长达490米,南北宽达140米。沿中轴线建有琉璃瓦顶大门、神道、亨殿、方城明楼和宝顶、其排场规模已接近皇陵型制。
另有黔江悼怀王陵和惠王陵。两陵规模等尚需进一步考察,据推测其规模和地宫建筑可能只比僖王墓略小,仍具较高科研价值。
发掘了僖王陵和昭王陵。僖王陵其后殿正壁中心镶嵌的圆形镂空描金彩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僖王陵较永陵(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之陵)而言更显雄伟,较北京十三陵而言更为精美。另在昭王陵中,一对仿明太祖朱元璋之人头龙亦为全国之绝。 明十陵雕刻之精美,书法之刚劲,地宫之富丽,陵墓之集中,被誉为中国古代帝王陵中最精美、最集中的地下宫殿。
明蜀王陵门票为:12元/人
开放时间:8:00——18:00
游客可乘坐80路、97路、219路、858路、887路公交车至成都大学站下车,然后步行登上小山至明蜀王陵景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