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西郊

《西郊》创作于唐代,作者是诗人杜甫。诗中“市桥”是视觉之美,“梅香”是嗅觉之美。“官柳”并非官家所栽之柳,而是公众观赏之柳。该诗通过描写路边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的感情。

目录

【鹤注】题曰西郊,从西郊赴草堂也。此当是上元元年冬作。《易》:“自我西郊。”

时出碧鸡坊①,西郊向草堂②。市桥官柳细③,江路野梅香④。傍架齐书帙⑤,看题检药囊⑥。无人觉来往⑦,疏懒意何长⑧。

(上四,西郊途次之景。下四,草堂幽寂之况。此诗大段,两截分界,然逐层叙述,却是逐句顺下,八句一气。齐,谓整书使齐。题,谓药上标题。《杜臆》:此喜地僻,得以遂其疏懒也。)

①《梁益记》: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舆地纪胜》:汉宣帝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遣谏议大夫王褒持节蘸祭而致之。其文曰:“持节使者王褒,敬移南崖金精神马,缥缈碧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今北门石马巷中有金马祠。碧鸡坊,在城之西南。②《成都记》:草堂在府西七里。③《华阳国志》:成都西南石牛门外曰市桥,下石犀所潜渊也。李膺《益州记》:冲星桥,市桥也,在今成都县西南四里。汉旧州市在桥南,因以为名。延岑渡市桥挑战,即此。《陶侃传》:都尉夏施,盗官柳种之己门。④隋王由礼诗:“早梅香野径。”⑤潘岳《杨仲武诔》:“披帙散书,”屡睹遗文。”帙,书衣也。⑥《世说》:谢安看题,便各使国坐遍。《史记·刺客传》:“夏无且以药囊提荆轲。”⑦赵次公曰:荆公定为“无人觉来往”,甚善。徐悱妻诗:“惟当夜枕知,过此无人觉。”梁简文帝诗:“会是无人觉,何用早梅妆。”⑧嵇康《绝交书》:“性复疏懒。”王安石曰: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瞑色赴春愁”,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见字、起字,即是小儿言语。足见吟诗要一字两字工夫。无人觉,谓不见人迹来往。黄注泥上出郊向堂,谓人不知己之来往,其说太曲。

作品赏析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原意:闹市之中,有一座桥,高高耸起,两岸垂柳依依。沿着江边小路漫游,一路梅香扑鼻而来。“市桥”是视觉之美,“梅香”是嗅觉之美。“官柳”并非官家所栽之柳,而是公众观赏之柳。

情感:传达出诗人闲适愉悦之情。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时代邮刊    下一篇 灰枣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