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秘鲁印加遗址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距当时的都城库斯科120公里,坐落在安第斯山脉最难通行的老年峰与青年峰之间陡峭而狭窄的山脊上,海拔2400米。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鲁时都有人居住。1911年,它才被美国历史学家发现,引起世界关注。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马丘比丘精确的坐标是南纬13度9分23秒,西经72度32分34秒。

目录

马丘比丘被称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距当时的都城库斯科120公里,坐落在

人们认为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蒂(Pachacuti)于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

考古学家判断,马丘比丘是印加王帕查库提于15世纪中后期建造的,面积9万平方米。城中宫殿、神庙、街道和水利设施等一应俱全。因被遗忘在高山丛林中数百年,至今一切还保留着当初的模样。1532年,数百名西班牙人攻入印加帝国,利用和印加王谈判的机会处决了他。之后,西班牙人开始在那里殖民统治和疯狂掠夺。也许正因为马丘比丘地势险要,才没被西班牙军队找到,逃过一劫。直到1911年,美国探险家宾汉姆在寻找民间传说中“消失的印加城市”时,因走错路偶然在荒山蔓草间发现了这个古文明的最后驿站。据说,被发现时,古城里散落着100多具骷髅,男女比例为1∶10。有人因此推断,马丘比丘是祭祀场所,因为印加人崇拜太阳,女人被视为太阳的贞女;也有人说,那里是当时贵族聚会之地,这些女人是供男人享乐的。

上城区

上城区即城市区,位于遗址的西侧,以神庙、祭坛和贵族宅邸为主。城市区的西部分为男子区和宗教区,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印加王宫和大塔楼。这两处建筑的石墙非常精美,堪与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和贞女庙媲美。城市区的东部也分为两个小区:服务区和妇人区。服务区主要建筑有磨房区,是印加人为了加工粮食而建,此外还有相配套的房舍和仓库。位于妇人区的三门厅,是整座古城最大的建筑群之一,内含16个小区。帕查妈妈神庙也位于妇人区,是印加人供奉象征丰产的大地女神——帕查妈妈神的地方。

下城区

马丘比丘的下城区是普通居民区和储物仓库区,这里的石造建筑材料和上城区相比,粗糙许多,建筑也不如上城区的宏伟高大,因此下城区又有“平民区”之称。平民区的尽头有一座研钵屋,这座石屋的地面上有两个类似研钵的圆坑。有学者认为这里曾是印加人用来研磨食物的加工厂。但是,后来的考证发现,印加人所用的研钵形状和这两个圆坑很不同。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圆坑在储水之后,是印加人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天文仪器”,研钵屋是设在下城区中的天文观测站。

神鹰庙

神鹰庙是下城区唯一的神庙,其地面上有类似鹰头的石刻,神庙后面的巨石就像是神鹰展开的两翼,造型有如自然天作,栩栩如生。曾有人发现,在神鹰庙背后的“羽翼”里有造型独特的石龛,石龛中安置着木乃伊。

石头城

马丘比丘是个石头城,无论农业区、城市区还是太阳庙,每个建筑都由巨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都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块与石块之间没任何黏合剂,却严丝合缝,甚至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些石头中,有的重量不下200吨,据说其中一块石头有33个角,每个角都跟毗邻的石头上的角紧密结合。如此精密的建筑、细致的规划、惊人的重量,真不知当时的人是如何将巨石运上山并细细分割打磨的。古城的平地上,我们看到一块被后人分割开的巨石。导游说,这是1960年,秘鲁一位专家想像着用当初印加人的方法分割的。他用铜器在巨石上打出些长方形小洞,塞进木头,再往木头里灌水,使其膨胀,从而让石头裂开。这种方法让人心存疑问,但在那个没有文字、仅靠口传来记载历史的时代,人的消亡就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后人只能凭想像来揣度当初的一切了。

拴日石

古城中,最著名的是矗立在高山之巅的一块怪异巨石,被称为“日旯”, 印加人叫它“拴日石”。这块呈“凸”字形的石头看起来并不起眼,却是印加人的灵魂。印加人认为,巨石矗立之地就是世界的中心。印加人崇拜太阳,并把自己看成太阳的子孙。印加人历经几十年,将自己的城市建在高山之巅,就是为了离太阳更近些。每当太阳西下时,他们总害怕太阳从此跌落深渊,再也爬不上来。传说每年冬至太阳节时,为祈祷太阳重新回来,印加人就会象征性地把太阳拴在这块巨石上。和玛雅人一样,马丘比丘的居民擅长天文,“拴日石”也的确起着观天象的作用,人们通过石柱的影子来判断日期和时间等,以安排播种和收获,其底座石的角还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印加人拴住太阳的梦想,现在看来只是美好的神话,但这个神话如此动人。至于他们为什么最终遗弃了“拴日石”以及关于马丘比丘种种难解的谜,还是只是能用心去倾听历史的声音。

印加神庙

马丘比丘有着众多的神庙,其中的太阳神庙不仅是印加人祈祭太阳的场所,更是一座天文观测站。近年有考古天文学研究发现,每年夏至时分,太阳光正好由神庙东窗射入,十分准确地投影在庙中用来测量太阳升起点的“捆日石”上。另外,主神庙、三窗庙和圣器收藏室都是最主要的神庙。主神庙是一座三面围墙一面开放的建筑,其东西两侧石墙皆以巨石为底,并以打磨精细的石块垒砌而成,庙中还有一座巨石砌成的祭坛。三窗庙位于主神庙旁,因有三扇巨石叠成的大窗而得名。庙中立有一根石柱,据说是用来支撑屋顶的,石柱边还有一块代表天地宇宙的阶梯石刻,是印加神庙的重要标志之一。

祭祀规模

马丘比丘,是为了祭典活动而建于山巅的“祭典之城”,城市功能与普通的印加民居城市不同。马丘比丘的神庙建筑中有许多用于观测日月星辰运行的石刻,是印加时代宗教祭典中心及天文观测中心。观测天文不仅对宗教教仪,而且对农事活动都非常重要。因此还有一些这方面的专长人员住在这里。这里曾经住过的一两万人中大部分是专门从事祭祀或与之相关的手工操作的妇女,她们或是纺线织布,或是酿造玉米酒。这些妇女是从全国选来充作印加王的女仆或祭司的助手。她们中的一些人也参加宗教仪式,但大部分人终日在作坊、房舍或神庙中忙于活计。除了这些女仆外,城中还有许多祭司,他们分别掌管某座神庙,主持宗教仪式。

太阳崇拜

印加人的宗教信仰是太阳崇拜,他们自称是太阳的子孙,甚至把自己的城市修建在高高的山巅上也是为了更接近太阳。太阳崇拜是整个马丘比丘的灵魂。在印加人的城市中都建有一个神圣的日晷仪,用来标明太阳的运行情况,以便象征性地捆住太阳,防止它坠落。在马丘比丘城中心处的“栓日石”,就是这种信仰的体现。这块石头是直接用山顶的岩石刻成一块高约2米的长方形大石盘,石盘上有刻度,盘中心有一个突出的石桩,石桩随着太阳的运行在盘上投下阴影,指明一天的时间。印加人还通过它来确定季节。

徒步旅游

最大的印加帝国遗迹,探访不一样的高原文明,感受睡梦中的马丘比丘;马丘比丘经历了繁华也经历过衰落,而在现在马丘比丘的古遗迹还依然矗立,而很多热爱户外旅游的人用脚步追随着古人的遗迹欣赏着历经千年还依然存在的遗迹。酷旅行印加古道徒步线路的出发点KM82站在安第斯山脉的脚下, 怀着激动、兴奋和敬畏的复杂心情,跟随着我们的资深向导,沿着乌鲁班巴河两岸,向着印加古道前进,一直徒步到位于维拉班穆巴营地,欣赏到Llactapata古遗址。

古道游最艰难的一部分,徒步三个小时到达第一个灰姑娘关口瓦米瓦努斯卡(Warmiwanusca)(海拔4200米),到达印加古道的顶端。在这里可欣赏到整个区域的全景(壮美的群山和冰川全景)。吃过午饭,步行向下到达帕凯马尤的营地。

徒步前往Runkurakay古印加文化的遗址。继续前行来到Sayaymarca古遗址群,参观并在这里午餐。注意到在这里周围的自然景观和植被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植被稀疏的高山地带向亚热带森林过渡。接下来经过的是另一个重要的古遗迹建筑普亚帕塔马卡(Puyapatanarka),最后徒步到达今天的终点维内维娜营地。

早早出发赶到通往马丘比丘的大门(太阳之门)观看世界上最壮观的日出。出现面前,一侧是群山,一侧是四千多米深的峡谷,抬头是雪山,低头可见热带雨林。欣赏着马丘比丘古遗址在金色的晨曦中被唤醒。尽情的按动快门留下美好的记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整体资产处分权    下一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