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嘉积中学

嘉积中学(Jia Ji Middle School),简称“嘉中”,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是海南省一级中学。嘉积中学创办于1917年,原名“崇实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3年改称“广东省立第十三中学”,是当时海南岛唯一的省立中学,也是当时海南的最高学府。1933年,“十三中”易名为“广东省立琼崖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嘉积中学”;2005年被评为“海南省一级甲等高级中学”;2011年学校再次以高分通过海南省一级甲等高级中学的复评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专任老师289人,有教学班69个,在校生3942人,学校占地面积173亩。

目录

嘉积中学原名“崇实学堂“。始建于民国6年(1917),初称琼崖东路中学,办学经费由琼东、乐会、定安、万宁、陵水等5县地方税拨助。校址设在嘉积镇崇实高等小学。

1912年,易名为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行政综合大楼、教学楼、体艺馆、艺术楼、藏书16万册(包括电子图书)的图书馆、学生公寓共有2000多个床位、有达省一类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可容纳1500名学生同时进餐。全校班班拥有多媒体白板设备,已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73亩,学校有教学班69个,在校生3942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10月,学校有专任老师289人,其中

我校亦取得了喜人的教学业绩。科技创新小组荣获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6项一等奖,其中机器人竞赛获创意赛第一名,并代表海南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学校男子篮球队获2014年全省中学生篮球赛冠军;陈奕超同学荣获全国物理竞赛铜牌(海南省一等奖);黄思远同学荣获全国数学竞赛海南赛区一等奖;黄捷同学荣获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一等奖。 2014年高考,我校总分800分以上有14人,总分700分以上的学生有170人;入围本科第一批次的有600人,入围本科第二批次的有1000人,欧阳妤璐、陈家实、唐致恒考取了北京大学,陈光斌考取了清华大学。

学校艺术教育硕果累累,学校男子舞蹈团曾三十多次荣获全国金奖并先后出访澳大利亚、维也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参与央视春晚的演出。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校徽

释义:校徽中的建筑是嘉中的标志“红楼”,数字1917则代表学校成立于1917年。

校训

敬业、严教、善导、奉献、立志、勤学、笃行、创新

红楼

红楼是嘉积中学的标志,是光荣传统的标志,更是巍巍学府的象征。始建于1939年末的红楼原为土木结构,系日本人侵琼时在嘉积镇北门兴建的几幢营房中的主建筑物,是侵琼日军佐世保镇守府第八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所在地。抗战胜利后,这里又被国民党政府接收为部队营房。

对嘉中历史深有研究的琼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锦爱说,红楼所在地之所以能成为今天嘉中的校址,与民国时期嘉中的一位校长郑兰生有着莫大的关系。抗战胜利后,为了躲避战祸而被迫迁出岛外的嘉中亦奉命复员,迁回旧址。但昔日的校舍已经荒废,因此,按照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要求,嘉中接收了镇北郊大春坡日军建筑的小学校舍为初中部,镇南门嘉中初创立时的校舍为高中部。但一校分为两地上课,管理和教学都很不方便,更谈不上谋求发展了。经过一番计量后,郑兰生看中了嘉中现今的校址,但此时国民党陆军188师还驻扎在这里。

陈锦爱说,郑兰生曾多次专程到广州活动,向当时在国民党军界中的几位海南同乡求助,与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官员们进行了数次斡旋,终于将省政府的批文拿到手。1946年冬,师生们全部迁入了新址,亦就是现今嘉中的所在地,开始了它长远的发展。

解放后,嘉中老校舍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曾经几经整修,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师生将这幢楼的外墙、柱子、廊拱漆成了红色,故称“红楼”。

学生社团

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红叶志愿者社、FS街舞社、模拟联合国、国风球社、执信棋社、四叶草动漫社、墨粒文学社、韶光映像社。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宋立跃    下一篇 韩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