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香菇”(产于湖北省房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房县在一千年前就有香菇生产,历有“香菇山珍”之称。长久以来,房县香菇以清香可口、味道鲜美而闻名于世,是中外名菜不可缺少的佐味佳品,被营养学家冠以“菌星”、“菇中之王”、“素菜之荤”、“营养元素之宝库”等美誉。远在美国加州,就有中餐馆以“中国房县小花菇”的招牌吸引食客。
目录
房县香菇 房县位于
外在品质
房县香菇菇形紧凑,形状有半球型、扁半球型、伞型或扁平型,铜锣边,菌柄较短,菌褶金黄,花菇菌盖略呈褐色、花纹明显色白,如龟裂,厚菇、薄菇菌盖呈褐色或淡褐色。
内在品质
突出表现在“两高”、“两少”:“两高”即营养成分高,药用价值高,各种营养成分含量均高于国家标准,富含多种核酸类物质和维生素,对小儿佝偻病、成人心脏病、贫血、抗癌等病有食疗作用;“两少”即杂质含量少,有害物质少。
品质特征
子实体发育厚、质优、香气馥郁、口感润滑、风味独特。色泽好、外观美、清香滑腻、质地纯正,营养丰富”。
香菌,担子菌纲,伞菌科。菌盖表面呈褐色,菌褶白色。香菌是世界上有名的食用菌,享有健康食品的美称,且营养丰富;据医学化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12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产生。香菌味道清香可口,可作汤、扣肉、烧菜等。
房县香菇 “房县香菇”采用段木栽培,将本地优育菌种接种至天然花栎木上,经野外天然发酵菌丝,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子实体的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房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发酵出优质
房县香菇 解放前,房县香菇生产只停留在野外自然生长状态;采用老新段木间排接种,逐步提高产量;1968年6~8月国家商业部和湖北省供销社先后在房县召开了全国、全省香菇栽培生产喷灌现场会,解决了“人种天管”的管理模式,产品质量大大提高,打出了房县香菇品牌,拓展了市场;重点攻克香菇段木栽培技术,实施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科技革命;1971~1972年,两次先后改革采用孢子液喷洒段木接种和采用木屑培养菌丝在打穴接种,彻底改变了靠天收菇生产方式的历史,并由此向全国推广;1979年房县供销部门开办了以军店食用菌公司为主的11个菌种厂,拥有200名技术人员,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香菇母种种源通过引进、研究(分离、提纯、复壮),已形成了区域性的品种体系;新世纪房县县委、政府把食用菌作为房县的主导产业,先后出台了《房县食用菌产业化实施方案》(房办[1997]86号)、《中共房县县委、房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决定》(房发[2003]21号)、《房县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管理试行办法》(房政办发[2003]67号)、《房县食用菌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等政策,使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模式不断优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宽。2006年香菇总产量260.3吨(干品),交易额5000多万元,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从事香菇加工的龙头企业达4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已发展成为鄂西北最大的香菇集散地。食用菌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980年在云南省召开的全国食用菌工作会议上,房县香菇以营养成分高、杂质少、有害元素最低而名列前茅,1981年9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全国食用菌评审会上,房县香菇获得第一名,综合质量优于日本香菇, 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房县列为全国香菇重点生产县,1992年2月房县香菇荣获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消费者满意杯”金奖杯,2005年9月房县香菇被湖北省名牌推进委员会评为“湖北省名牌产品”,2006年房县香菇分别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根据《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规定,湖北省房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申请对“房县香菇”农产品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符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程序和条件,农业部决定于2008年5月21日准予登记。
保护范围
湖北省房县城关镇、青峰镇、大木镇、门古镇、军店镇、化龙镇、土城镇、红塔乡、榔口乡、沙河乡、万峪河乡、桥上乡、窑淮乡、上龛乡、九道乡、中坝乡、白鹤乡、五台山林场、姚坪乡等19个乡镇。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AGI2008-04-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