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浦江迎会

浦江迎会俗称抬阁,是浙江省金华市的一种融戏剧、杂技、音乐、舞蹈、雕刻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它以中国民间传说人物造型为主体,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具有惊、险、奇、怪、妙等特征,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浦江迎会,是浦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奇葩。2008年6月7日,浦江迎会,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录

张根志说,办“迎会”完全是因为村民的兴趣爱好。近几年来,随着浦江迎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张根志的会桌先后20多次到金华、杭州及全国各地参加表演,2006年《三英战吕布》参加了北京第九届国际旅游文化节,《卖艺》参加中国首届迎会艺术比赛获银奖,《八仙赴盛会》也荣获“鼎龙杯”中国飘色艺术大汇演银奖。浦江迎会还曾参加过《辫子神功》、《江山美人》、《黄飞鸿与十三姨》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

历史沿革

浦江迎会,又名“抬阁”,始于黄宅,黄宅迎会始于黄姓的“迎巧”。南宋末年,黄氏后裔为纪念祖先“九龙门第”之荣耀,创制会桌,因会桌制作注重巧妙,得名“迎巧”,是为浦江迎会的最初形态。

宋至元代,黄氏的迎会仅限于黄宅一带黄姓的村庄。明代洪武年间,官岩山下附近的六村五姓为争接胡公祭祀发生争吵,差一点闹出人命,后黄佛寄出面调停,提出五姓都不接、让黄姓代表大家以“迎巧”形式接胡公,最终平息了纷争。从此“迎巧”过渡到迎会,迎会的范围由黄姓一门演化为黄宅一带,内容也从单一的纪念祖先扩大到迎接胡公大帝。每年逢八月十三庙会便演戏、迎会。上午演太公戏,下午接胡爷爷(胡公)均成习俗。浦江迎会得到不断发展。 至清,浦江迎会已从黄宅一带广泛流传到全县各乡村,甚至邻县诸暨、兰溪、义乌等地。民国浦江县志稿录有清代宋琦《青山岩迎会赋》一文,内称“一十二姓之中,锣声远镇,二十二村之内,旗影高扬”,说明浦江那时几乎是每个家族、每个村庄都搞迎会。浦江迎会达到了鼎盛期,一直兴至民国和解放初期。

历史上迎会曾盛行浦江乡村,现今,浦江人继承了先人的艺术精髓,仍热衷于开展迎会活动,并在迎会内容、形式上不断发扬光大。县境内现存会桌61台,分布于黄宅镇的下店、新华、群联、永丰、一心、信华、上市、六联;前吴乡马桥头、寿溪;杭坪镇曹源村等。并以浦江县为中心,辐射浙江中部、杭州湾一带,甚至远传东南沿海诸省。

艺术魅力

浦江迎会由会桌、会扛、会栅、抬会人、站会小演员组成。会桌方形,边长1.2米,桌板厚20到100厘米不等。虎头脚,四脚高1米,桌面四周设20至40分米高栏栅,用于安装会栅。会栅高一般2至3米,有的高达4至5米。会栅的设计决定着一台“会”的险、奇、巧程度。会栅制作一要讲究隐秘性,一定要让站会的演员服装遮盖,不让观众看到会栅;二要讲究牢固性,安全第一,站会的演员凌空在3至4米的高空上,里面支撑他们的铁栅一定要结实;三要讲究合理性,演员站立的位置,会栅受力的程度,要通过力学原理进行精心计算。

“会”有人会、纸会、人纸合会之分。 “纸会”是用竹篾缚成人形,用纸裱糊后再绘画,装饰成各种戏剧人物。表演时由一人隐于桌下,用细线牵拉人物各关节部队。纸会造型独特,工艺精细,非花上百工难成其巧妙。“人会”是由三五岁的孩童,扮演活灵活现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在特制的会桌上按照造型需要设置铁架,铁架被扮演者的衣物饰器所遮掩,孩子们在上面凌空而立悠然自得并不断变幻造型。会桌由多名强健汉子抬着行走,行进时颤颤悠悠,惊险异常,看得人心跳不已,被中外友人称为“中国一绝”。人纸合会则是会桌上的人物有真人也有纸扎的,增加“会”的观赏性,讲究和谐统一、真假难辨。

“会”的内容主要选取古装戏剧的某个精彩场面,并通常以戏剧名命名,如《姜太公钓鱼》、《许仙借伞》等,配以什锦班演奏这一本戏的调曲,行动时是流动的戏曲,静止时是造型凌空的杂技雕塑,以惊、险、奇、巧为特色。象《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忽儿搔痒抓耳,忽儿挥舞金箍棒,摇晃摇晃,随时都有凌空飞下之势”。

迎会讲究队伍的排列,一般前以火铳开道,后有堂名灯、高灯、铜锣、龙虎旗、执事,总称为仪仗队。再是由四个或八个甚至十六个身穿民族服装的壮汉抬着会桌行走。会桌上或站或坐的小演员,各自扮成不同的戏剧中的人物,展现某一戏剧的片段,有凌空摇晃之感,扣人心弦。最后是什锦班跟随,吹打着这一戏剧的乐曲。

浦江迎会,保留着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综合了戏剧表演、音乐演奏、杂技体育、扎制雕刻等诸种艺术,是移动着的桌上艺术珍品。

保护传承

浦江县非常重视浦江迎会这一传统民俗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是注重保护。建立了浦江迎会资料库,把浦江迎会的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资料实行系统化、信息化管理。在浦江博物馆内开设浦江迎会会桌陈列室,收藏了相关器具。出版了《浦江迎会》一书,详细介绍来了迎会的历史与现状、艺术特色与制作方法。积极开展了浦江迎会的“非遗”申报工作,以申遗促保护。2005年浦江迎会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是注重传承。确立了浦江迎会传承人,并给予其资金扶植,开展制作、表演培训,培养新的迎会能手。建立了浦江迎会制作表演研究中心,开展与迎会相关的各种研究。在浦江各景区建立迎会基地,组织会桌轮流定期表演,以活动促传承。

三是注重创新。近几年来浦江迎会破除宗族、迷信的陈规陋习,创作了一大批形式新颖、内容健康的新作品,特别是寿溪村的农民大胆创新,采用疏散腾空的表现手法,设计了“立鹤展翅欲腾飞”的造型,创作了大型会桌《蟠桃盛会》,超越了传统迎会的常规,其独特的造型是数百年来迎会史上的首创,《中国文化报》誉称为“中国第一会桌”。

四是注重交流、宣传。浦江迎会不断加强对外交流的力度,先后十余次参加了省内外的各种节会开闭幕式,获得了各地群众的广泛喜爱,好评如潮。2007年春节,浦江迎会首次走出国门,到新加坡参加了国际妆艺大游行活动,技压群芳,载誉而归。浦江县文化部门还与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合作,积极宣传浦江迎会这一传统艺术。浦江迎会参与了部分影视作品的拍摄活动。

浦江迎会6月份将赴上海世博会表演,此次浦江“迎会”是在浙江省文化厅的筛选下入选上海世博会表演队伍的,表演时间在今 年6月18日至23日的世博会“浙江周”期间。届时,张根志和他的“迎会”班子将在全球各地的朋友面前再展“会桌上的东方绝技”。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金坛抬阁    下一篇 肘歌抬歌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