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康
目录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8月26日,彭康出生于
彭康是二十世纪20、30年代沪上著名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先后翻译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和普列汉诺夫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等经典哲学著作。
在彭康出任交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期间,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体系,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完善院系和学科体系,制订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建立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促进交大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彭康到交大任职之际,正当学校全面开展教学改革。他积极倡导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尊重来校工作的苏联专家的建议。由于改革要求过高过急,在院系调整和重组教研室的情况下仓促开课,教研室工作一度出现被动、混乱,彭康及时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各种办法努力克服忙乱现象,逐步安定教学秩序。鉴于改革铺开的面太广,步伐不稳,他在校务委员会常委会上提出某些课程内容精简、某些课程缓开、程度较差的学生免修俄文、考试测验暂停3周等建议。他认为苏联的经验与中国国情并不完全吻合,苏联大学是5年制,而我国大学是4年制,因此提出运用苏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采用,又要有充分准备,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备课,对课程内容进行适量缩减,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和接受能力来传授,以提高课堂效率。当他发现学生健康水平有所下降时,便果断地中止“六节一贯制”(即一个上午连上六节课,然后吃中饭;一周共排三十六节课)的试验,对学生作息时间作了调整。他十分尊重陈大燮、张鸿、
妻子:王琏(华北军区军政大学卫生部医院原医务主任)
儿子:彭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原副会长兼秘书)
1939年10月,在安徽庐江东汤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所在地,38岁的彭康与妻子王琏在战火纷飞中迎来了他们的孩子——彭城。但当时危机四伏,部队随时都有转移的可能,带着一个刚刚出世的婴儿是非常危险的。彭康夫妻一咬牙、一狠心,决定把小彭城送到老乡家寄养。而他们夫妻二人则继续全身心投入到战斗中。
1955年1月,彭校长首次提出是面向教学、面向学生的工作方针。
彭康办学箴言是“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就是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一条是师资队伍”。
彭康要求校园中,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学术自由,并提出“思想活跃、学习活跃、生活活跃”。(现西安交通大学彭康书院院训)
西安交大彭康书院
2006年9月,
彭康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也是具有深厚造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陕西日报评)
彭康老校长是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功勋人物,是西安交大的领路人。(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评)
彭康同志是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是交通大学西迁的奠基人,用艰苦创业的西迁精神,在西北大地上谱写了华章,为陕西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和科教兴国奠定了基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评)
彭康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们上栗人民的优秀儿女,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献身教育的一生,他的光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家乡人引以为豪。(江西省上栗县委宣传部部长熊渊评)
彭康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和革命事业,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格、先进的教育思想,铸就出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汇聚为西安交大两甲子的辉煌。(新华网评)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