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漳古山寨

南漳山寨群共包括300多座山寨,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山寨多位于南漳县板桥镇,其中以卧牛山寨、春秋寨、樊家寨,青龙寨、尖峰岭寨和张家寨等最为突出。其中特色鲜明的春秋寨、卧牛寨、青龙寨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牛山寨更被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罗亚蒙评价为“全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古山寨”。

目录

南漳先后发现了数量众多的,以石城墙、石房屋为主件而构成的古山寨。其中特色鲜明的春秋寨、卧牛寨、青龙寨被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卧牛山寨更被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罗亚蒙评价为“全国乃至整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古山寨”。

南漳山寨南漳山寨风光

南漳山寨群共包括300多座山寨,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山寨多位于南漳县板桥镇,其中以卧牛山寨、春秋寨、樊家寨,青龙寨、尖峰岭寨和张家寨等最为突出。

寨墙由片石或条石垒砌,设有马道、瞭望孔、箭垛等军事设施,功能齐全,设计巧妙、集雄、险、奇、秀于一体,单体山寨结构厚重而不失稳固。以青龙、樊家、尖峰岭等为代表的山寨建筑,充分体现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特征,堪称山地建筑之奇观,反映了古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

建设年代

因为南漳“山寨”众多,情况复杂,故不能笼统地说建筑于何时,对各个“山寨”要作具体地研究。有的“山寨”可能年代久远,而且还不是某一个朝代所为,而是多个朝代不断修筑而成。例如,被人称为“华夏第一大山寨”的卧牛山寨。其地处于南漳、荆门、当阳、安远之要冲,依山而建,整个石城墙周长足有6公里,全部由块石垒砌而成,设有东、西、南、北门四个重要关口,城墙高5米、宽3米,上有箭垛口、瞭望口,内有环寨通道,每间隔一段距离留有放置照明物的一尺见方的小孔;城墙每隔50米,建有烽火台和炮台,每隔20米建有一个防御工事,即岗哨亭位。城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城墙内则依山就势建有石屋,少则10余间,多则39余间,山寨之间共有石料房屋300多间。山寨内团山寺的寺门中央的高地上设有点将台,置有直径一尺的旗杆座。左边有4000多平方米的演武场,大约能容纳3000步兵的操练;右边是直径80米的圆形阅马场,操场周围有3层看台,每层宽2米。西门边另有一个能容纳500人操练的中小型操场。加之卸甲垭、饮马槽等的存在,无疑说明它是一座巨型的军事山寨。这么巨大的山寨不大可能是老百姓的自发行为所能建成的。也不是一般的“流寇”、“山寇”的力量所能达到的,可以说它是各个朝代不断修筑完成的。笔者猜测,它修筑的起始年代至今,不会少于2000年的时间。

建寨因缘

修筑“山寨”的作用

修筑“山寨”是干什么用的?这也需要对不同的“山寨”作具体的研究,而不能一慨而论。还是以巨型的山寨-------卧牛山寨为例来讲吧。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所看重,它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山寨。它主要用于驻守、训练军队,扼守要道。驻守此地,进可以出兵驰援他地;退可以长期坚守,拒敌进攻。

卧牛山寨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刘秀二十八宿将之一的臧官率兵至中庐(今南漳),驻守骆越骆越。当时公孙述的将领任满于刘秀的征南大将军相距于荆门,任满等战数不利。骆越人谋划叛汉从蜀,臧官当时兵少,力不能制。适逢汉朝所控的属县运输车数百乘到达这里,臧官夜里使人锯断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大亮。骆越人侦探人员闻车声不绝,而门限锯断,相互转告说汉兵大至。其渠师乃奉牛酒以劳军营。臧官陈兵大会,杀牛备酒,以款待骆越人,由是驻地遂安。笔者认为,这个骆越之地,从地理方位来看,很可能就是卧牛山寨这个地方。

南漳山寨一景南漳山寨一景


至于说此地是不是关羽收周仓处,不见史载。因为周仓是个《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又是民间相传。又是“疑是”,故不足以为信。但是,关羽是一个军事人物,他在樊城、新野一带驻防7年,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又曾在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后来,又从襄樊败退当阳、麦城,他到过卧牛山寨是完全可能的。

避御“流寇”

但就大多数“山寨”来说,其用场则是为了避御“流寇”而修筑的,且始筑于明代。明代荆襄地区位于湖广、河南、四川三省之间。那个时期,从河南、山西、山东、北直隶等地,因战乱、荒灾或不堪赋役而流亡到荆襄的民户,史称“流民”的特别多。仅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即多达数十万。自宣德至成化四十多年,到荆襄的“流民”已多达150万人。明朝对“流民”采取的是躯驱赶、“散遣”的政策,结果引起了“流民起义。”为了镇压流民起义,明朝廷派兵前来镇压。

据史载,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明朝廷曾派白圭督兵进至南漳,分兵进攻,起义军凭山据险,顽强抵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又爆发了河南新郑人李原组织领导,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攻掠南漳等县,流民附者多达百万。明朝廷再次派兵入山进剿。到了明朝末年,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在荆襄这一带活动过。所所以南漳(包括谷城、保康等地)“山寨”与流民起义、农民起义有关。无论是“进剿”或反“进剿”,在冷兵器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时代,这些石筑“山寨”都是很管用的。

景点典故

南漳寨堡还有不少传奇,经常听说的有以下三个:

关公显灵退敌

在南漳的山寨村民中,常常能听到他们的山寨当年发生了关公显灵退敌的故事:每当敌人快要攻破某山寨的危险时刻,关公突然显灵,只见他威风凛凛地骑着赤兔宝马、手拿青龙偃月刀,从空中围着寨子飞奔三圈后消失在霞光、祥云之中,敌人见到神武的“关圣大帝”显灵,吓得屁滚尿流、落荒而逃,寨围即解。

竹席子炮筒退敌

话说在敌人久久围攻、山寨已弹尽粮竭即将被攻破的危险时刻,英明的寨主让居民用墨水将竹席涂成黑色,卷成炮筒状架在寨墙上虚张声势,然后用一门真炮上仅剩的一发炮弹轰向敌人。敌人见山寨突然增加的大炮威力无比,无不大惊失色、狼狈逃窜。实际上,这是一个流传于许多地方的美丽传说,并非南漳独有。

徐总兵的传奇故事

徐总兵的传奇至今尤盛传于板桥一带,晚清民国时期,当地著名的绅士冯哲夫专门记录了这一段世代相传的传奇,并勒石于梁家寨前徐总兵的墓上,可惜碑墓均已未存,幸而冯先生撰记的碑文和所作的碑铭原文尚存。传说徐总兵是一位勇敢、力大无比的人,某日,白莲教起义军突然围攻板桥梁家寨,徐总兵刚好在梁家寨内,白莲教军驻扎在山下寨前百余米的营场,徐总兵在寨上对其喊话:“你们马上撤走,否则砸断你们的旗子!”说着,扔出一块大石头,正好砸断白莲教的大旗。接着,他又说:“你们还不走,我就打破你们做饭的锅。”他又扔下一块石头,正好把敌人的锅砸穿了,白莲教吓得惊慌失措,立即撤退了。

南漳山寨南漳山寨风光


一日,徐总兵下寨到山下溪中洗澡,然后躺在路边的草地上疲惫地睡着了。白莲教教军偷偷返回,在熟睡的徐总兵肚子上猛捅一刀,肠子都掉了出来,徐总兵用手捧着肠子跑向梁家寨,高声喊着“土匪来了”、“土匪来了”。山寨立即紧闭寨门、全力戒备。他又捧着肠子边喊、边跑,跑了十多里地赶到夹马寨。夹马寨立即闭门戒备,使两寨避免了白莲教的偷袭、掠杀,他本人则在回寨途中力竭身亡。

故事虽然过于夸张,不过传奇确有依据——《襄阳府志·忠义》中写道:“徐登鳌,嘉庆元年,邪匪扰南漳,登鳌以邑西南接房、保,为贼出没之所,倾家练勇,设卡数十处扼之,以功授千总,五年三月初七日,贼至,登鳌战于香儿山,以众寡不敌,力竭阵亡。”二者的时代、姓氏、职务、事迹大致不差,这或许就是该传说的蓝本。

山寨数量

经过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两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梳理,南漳已发现的山寨已达400多个。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底,襄樊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完成了对南漳全县的文物普查,共收录寨堡400余座,其中包括硐寨42座和平原地区的寨堡1座。因为各种原因,少数山寨已经踪迹全无、无法收录,如板桥冯家建的皮家寨;平原地区当年修建的众多土垒寨堡也已无迹可寻,著名的武安堡、石门堡只留下美丽的传说。所幸的是,武安镇的罗家营、徐家寨的土围墙和寨壕遗迹还清晰可见。

南漳山寨南漳山寨俯瞰图


据此推测,南漳的实际山寨当在500座以上,而仅东巩镇就收录有山寨70多座。经过整理并多方推介,南漳全县已经闻名遐迩的就有太平寨(亦即卧牛山寨、团山寨)、春秋寨、青龙寨、秦王寨、磨盘寨、龙凤观寨、禹王寨、大小四望山寨、嵩华山寨(尖峰岭寨)、天门寨、南山寨、龙虎寨、闫家寨、永禁岩寨、大岭寨、大包寨、聂家寨、鸡公寨、双和寨、马子岭寨、插旗寨、樊家寨堡和兴龙寨等等,其中著名的几座山寨已经或正在开发之中。

主要山寨

南漳山寨群以卧牛山寨、春秋寨、樊家寨、青龙寨、尖峰岭寨和张家寨这6处山寨为典型代表,它们依山就势,规模宏大,建筑独特,分别建于不同时代,但各具特色。

卧牛山寨

卧牛山寨,位于东巩镇桂竹园村一组(原团山寺村)。寨墙依山就势,成南北走向,跨越三个山头,周长4181米,寨墙修筑有马道和步行通道、碉堡、寨门、垛口、炮台、瞭望台、掩体等防御工事,寨内有不同时代建造的石房、庙宇375间。城内修筑有演兵场、跑马场、校场、点将台等军事设施,还有明、清时期的碑刻,石雕等文物。

春秋寨

春秋寨,位于东巩镇陆坪村三组。依山势而建,自南向北呈条形布局。寨墙周长1150米,南北长490米,东西宽30~50米,面积2.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石筑房屋153间。其东、西、北三面由茅坪河环绕,临河部位石壁陡峭,形成了一道奇险的防御屏障。

青龙寨

青龙寨,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青龙寨和与之相邻的黄家寨、剪子寨、五峰寨共同构成了东南方的防御体系。山寨依山盘旋而建,东西长127米,南北宽20~40米,面积3810平方米。设有东门、西门。寨内有石筑房屋32间,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各房均有观察窗或射击孔。

南漳山寨俯瞰图南漳山寨俯瞰图


樊家寨

樊家寨,位于双龙寺村北一座山峰的顶部,地势较为险峻。系一处石构城堡式建筑,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有内城和郭城。内城面阔79.40米,纵深36.50米,面积516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设有东、西大门,门上建城楼,正面南、北城角分别建有碉楼。外城南北长102米,东西宽68米,部分墙体保存较好。

尖峰岭寨

尖峰岭寨,位于肖堰镇柏树岗村嵩华山顶,现有寨墙1880余米,现存石砌房屋160余间,整个山寨占地面积3.37万平方米。

张家寨

张家寨,位于东巩镇上泉坪村四组,始建于明清时期。寨建于山脊上,东西长642.50米,南北宽20~25米,面积8487.5平方米,寨墙周长1352米,寨墙宽0.8~3米。山寨规模宏大,寨内建筑保存较好,尚存石房151间,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东西寨门建有城楼。寨房为东西走向,一字排开立于山脊之上。

南漳山寨群的所有山寨,都是明清动乱时期当地居民为自保而修建的防卫性堡寨。这些山寨,寨墙和房屋建筑均为石结构,相当一部分山寨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史有较高价值。

山寨开发

南漳“山寨”的发现,对襄樊南漳旅游业的开发利用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无论是‘山寨“的数量、规模、景观,都将对国内外游客有极大的吸引力,其潜在的旅游价值非常巨大。

南漳山寨旅游一景南漳山寨旅游文艺一景


现在的问题是:

一是对”山寨“的研究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在域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知南漳有如此众多、如此巨型、如此壮观“山寨”甚少,能正确解说“山寨”现象者更少。

二是到达“山寨”旅游的交通极为不便,尤其是从东巩至卧牛山寨的14公里的道路,车辆行走非常之困难,这不利于游客前去观光旅游。

三是对“山寨”能够正确解说的导游人员还非常的稀有,这远远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山寨文化”旅游热潮的需要,所以,笔者认为,为了促进“山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迎接“山寨文化”旅游热潮的到来,就必须加大对“山寨文化”研究、宣传的力度,尽快修缮道理,着手培养一定数量的“山寨文化”宣传和导游人员。

历史价值

南漳山寨群的所有山寨,都是明清动乱时期当地居民为自保而修建的防卫性堡寨。这些山寨,寨墙和房屋建筑均为石结构,相当一部分山寨保存较好,对研究明清史有较高价值。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雪朗峰    下一篇 海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