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

“佛跳墙”是闽菜中首屈一指的名牌佳肴。因用料讲究,制法独特,滋味香浓而驰名中外。此菜脍炙人口,还与它的神奇传说不无关系。 那还是在140多年前。据说一位不知来历的高僧,光临福建传经布法,与他的寺院相毗邻的一家菜馆,时常有一种菜肴飘出异样的香味,令他蠢动凡尘之念。终于有一日,他按捺不住,跳过墙去,一饱口福,以至破了戒规。传说不见经传,却在民间流传,这更充分说明了佛跳墙这道菜经久不衰的魅力。2008年6月7日,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关于佛跳墙的由来,趣说纷纭。不管是老乞丐巧用了百家饭,还是小和尚为了打牙祭,亦或是官家大小姐慌乱之中用了娘家备好的上等食材炖出的一锅美味……这里头都有弄拙成巧的偶然。其实,佛跳墙是有史可查的。成菜于 1876 年(清光绪二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其绍兴籍妻子下厨用精选的鲍、参、翅、肚等在绍兴酒坛里煨炖一菜,取名“福寿全”。周莲品后大赞。后经郑春发“三友斋”改良,成为当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聚会必备名菜。有次,一秀才品尝后随即赋诗:“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遂以“佛跳墙”命名。

技艺历史

“佛跳墙”可以考证的历史,距今也有200多年了。清道光年间,福州市聚春园菜馆郑春发曾以烹制此菜蜚声遐迩。郑春发原在清代布政司周莲府中当衙厨。有一天,周莲应邀赴当地最大的钱庄老板的家宴。钱庄老板娘素有一手绝妙的烹调技艺。那一天为了显显身手,趁机巴结一下周莲,便亮出效法古人用酒坛煨菜的拿手菜。此菜上席后打开坛盖,立即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吞液,直吃得坛底朝天,周莲仍不忍放下筷子。回府之后,他对郑春发绘形绘色地描述此菜的形态和滋味。心有灵犀的郑春发,根据周莲所讲的用料、烹制方法和成品菜肴的色香味形诸般特点,反复试制,反复调整,终于觉得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便为周莲献上这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周莲不吃则已,一吃拍桌叫绝,夸奖郑春发心灵手巧,不负栽培。郑并不满足依样画葫芦,以后又不断琢磨,主料不拘一格,辅料增添适当的山珍海味,加工方法因料制宜,经多道工序,最后用绍兴酒细细煨制,效果大大超过钱庄老板娘。

世沧桑,周莲后来破落后,郑春发也离开布政司。为了生活,自己开设了聚春园菜馆,将多年研制的坛煨菜肴作为招牌菜拿出经营,不久便声名大振。忽一日,有几位秀才慕名而来,专程品尝那道哄传一时的名菜。当店小二捧出一个陈酒坛子,请客启盖享用时,秀才不但不理睬,反而对那陈旧坛子嘲笑一翻。殷勤的店小二上去打开坛盖,那闷足了的香气扑鼻而来,轻狂的秀才们顿时放下了架子,伸着脑袋,吸溜鼻子,流了口水,连称奇哉美哉。有一位脱口说道:"即使佛祖闻菜之香,亦必跳墙破戒偷尝"。另一位动问菜名,店小二答道是"坛子煨菜",秀才连连摆手摇头:太直太俗,不雅不妥,于是即兴唱道:"坛启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众人齐声称妙,此菜以"佛跳墙"命名最耐灵味。从此,"坛子煨菜"便得"佛跳墙"的雅称。

应用范围

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主任安惠民介绍,本次博览会共有270多家老字号企业参加,其中近90%是原国内贸易部、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遍布北京、上海、港台等地区,覆盖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中药、服装等众多行业,基本涵盖了国内主要老字号聚集区的地方特色风味。

家住方庄的程老太说自己一大早就来到了农展馆,在参观了华南展区之后就已“收获颇丰”,购买的东西已经装满了三大包。“我买的各地小吃最多,因为这次老字号企业都由各地的协会选出,肯定口味纯正、买着放心。”程老太说道。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参展产品大多是全国各地名优特精品,如杭州的丝绸、扬州的化妆品、广东的鱼丸、广西的三花酒、山西的牛肉等,其中食品类企业占六成多。众多企业还在博览会上展示自己的独门绝技,朵云轩的木板水印技艺、王一品的湖笔制作技艺、张小泉的剪刀镶钢锻制技艺等老字号的看家绝活,都在展会上一展风采。 

技艺流传

闽菜中既有平易近人的江野小吃,也有一举庙堂的国宴头牌,佛跳墙,便是这闽菜里的当家花旦,当年甫出世,即名动天下。那些年佛跳墙还不唤作佛跳墙,清光绪年间,福建布政使大人周莲新官走马上任,福州官钱局收到指示为其接风洗尘,令祖籍绍兴的夫人亲自下刀主厨,以表诚意。杨夫人以绍兴酒坛为容器,装了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一十八种原、辅料,再用温火细细煨制了三天三夜。家宴当日,周莲先是被荤香扑鼻,后入席品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名曰“福寿全”。

制作方法

原 料:鱼翅、鱼唇、鱼肚、鲍鱼、刺参、干贝、鸡、鸭、羊肘、 火腿肉、猪蹄筋、花冬菇、冬笋等各适量。

调 料:桂皮、冰糖、绍酒、酱油各适量。

制 法:

①将众原料分别调制妥后分层次摆入绍兴酒坛中加调料以 荷叶封口。

②坛置木炭旺火上烧沸,再以文火慢煨,原坛上席,启盖, 加过油鸽蛋以小坛分食。

特点: 食物多样,软糯脆嫩,荤香浓郁,汤浓鲜美,味中有味,回味无穷,营养丰富,并能明目养颜、活血舒筋、滋阴补身、增进食 

家常做法

主料

水发鳐鱼翅(30克)小鲍鱼(15克)干瑶柱(10克)水发广肚(15克)大虾肉(20克)鹌鹑蛋(20克)

调料

鲜冬笋片(10克)水发香菇(15克)熟鸡肉(20克)老姜两片(5克)绍兴花雕酒(50ml)上汤(150ml)盐(1克)白胡椒粉(少许)

做法

1.先把姜片铺在罐底。

2.然后铺上冬笋片。

3.依次铺上香菇。

4.再放入熟鸡肉。

5.同时放入虾肉。

6.放入瑶柱。

7.再放入鹌鹑蛋。

8.然后放入广肚。

9.铺上鱼翅,并把鱼翅铺平。

10.最上面放上一只小鲍鱼。

11.把一半花雕酒舀入罐内。

12.炒勺上火注入上汤。

13.倒入另一半花雕酒煮开。

14.用少许盐调味。

15.再撒入少许胡椒粉。

16.把汤舀入罐内。

17.盖好罐的盖子。

18.用保鲜膜把罐子包上。

19.要把罐子密封的严谨一些。

20.把密封好的罐子放入笼中。

21.盖好锅盖,用中火蒸两小时。

22.蒸好后取出,用剪刀剪开保鲜膜。

23.在罐子下垫上垫盘便可上桌食用。

传统名菜

佛跳墙,福州传统名菜,迄今有100多年历史,为聚春园菜馆老板郑春发研创。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此菜因而更加闻名于世。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 周莲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该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名“福寿全”。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口味胜于先者。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同时,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亦雷同。从此, 人们引用诗句意,普遍称此菜为“佛跳墙”。

民间传说

关于这道菜的创始,说法颇多。据费孝通先生记,一说,发明此菜者乃一帮要饭的乞丐。这些乞丐拎着破瓦罐,每天到处要饭,把饭铺里各种残羹剩饭全集在一起。

据说有一天,有一位饭铺老板出门,偶然闻到街头有一缕奇香飘来,遁香而发现破瓦罐中剩酒与各种剩菜倒在一起。这位老板因此而得启悟,回店以各种原料杂烩于一瓮,配之以酒,创造了佛跳墙。

二说,福建风俗中有一个规矩叫“试厨”。按这规矩,新婚媳妇第一天上门,第二天回门,第三天须到夫家在大庭广众面前试厨,这是对新媳妇治家本领的测试。

相传有一个从小娇惯的女子,不会做菜。出嫁前因此而为即将到来的试厨而发愁。母亲为女儿想尽了办法,最后把家藏之山珍海味都翻找出来,一一配制后用荷叶装成小包,反复叮嘱女儿各种原料的烹制方法。谁知这位新娘到了试厨前一天,慌乱中忘记各种烹调方法。她到了晚上才到厨房,把母亲包好的各种原料一包包解开,堆了一桌无从下手,正在无计可施之际,又听公婆要进厨房。新媳妇怕公婆挑剔,见桌边有个酒坛,匆忙中将所带的原料都装入坛内,须手用包原料的荷叶包住了坛口,又把这酒坛放在了快灭火的灶上。想想明天要试厨,新媳妇生怕自己无法应付,就悄悄溜回了娘家。第二天,宾客都到了,却不见了新媳妇。公婆进厨房,发现灶上有个酒坛,还是热的。刚把盖掀开,就浓香四溢,宾客们闻到香味都齐声叫好,这就成了佛跳墙。

还有一说来自笔记所记。按笔记所记,此菜创于光绪丙子年。当时福州的一位官员,设家宴请当时的布政使周莲。这位官员的内眷是位烹调高手,她以鸡鸭、猪肉同入绍兴酒坛内煨制,上桌后香气扑鼻。周莲品尝赞不绝口,命家厨郑春发仿制。郑春发求教于官员内眷,回来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起名为“坛烧八宝”。

据称,这道佛跳墙前后共改换过三个菜名。刚开始叫“坛烧八宝”,后来叫“福寿全”,再后来才叫“佛跳墙”。至于从“福寿全”改为“佛跳墙”,也有两种说法。

一说,此菜在聚春园成为佳品后,经常有文人墨客闻名而来。这些文人品尝后,赞叹不已,免不了要以诗助兴。一天有一帮秀才宴饮之余,轮流赋诗。其中一位赋诗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意思是此菜香味太诱人,连佛都会启动凡心。另一说,则此菜启坛后浓香四溢,刚巧隔墙有寺,香气使隔墙和尚垂涎欲滴,于是不顾一切清规戒律,越墙而入,请求入席。

此菜食物多样,软糯脆嫩,汤浓鲜美,味中有味,回味无穷,营养丰富,并能明目养颜、活血舒筋、滋阴补身、增进食欲。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都一处烧麦制作技艺    下一篇 真不同洛阳水席制作技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