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千两茶制作技艺

千两茶属黑茶类,其工艺发源、传承于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境内,有140年历史。茶农在百两茶的基础上,独创出千两花卷茶,重量为老秤1000两。“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顾名思义,安化是千两茶的原产地。千两茶制作技艺是人类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于2008年6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千两茶属于黑茶类别,其包装呈圆柱形,紧压而成。整个工艺流程,系手工操作,大都在家庭作坊生产。精深加工千两茶所采用的原料是黑毛茶,以黑毛茶三级为主,拼入部分二级下堆。黑茶的采摘,在谷雨前后细茶采摘过后,茶农又忙春耕,一时采摘不过来,一些未采摘的茶芽,在夏初暖阳下蓬勃生长,等忙过春耕,再上山采摘,嫩枝蔓延几寸长了。有工夫的就一叶一叶摘下,没有工夫的就连枝带叶采摘,通称“老茶”,只能用于制作黑茶。

制作工具

安化千两茶制作属手工操作,实行土法生产。使用的工具有锯子、剖刀、刮刀、茶杈、湿布、灶炉、筛子、风车、蔑篓、抽屉、木棒、压杠、扎蔑等。其制作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制作黑毛茶,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等5道工序,然后进行千两茶精深加工,黑毛茶经过筛分、拼配,再采用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工序,日晒夜露55天,遂成成品。

安化千两茶的主要特征是手工技艺精深,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等等这些流程,一环紧扣一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以质优取胜。其重要价值在于科技含量很高,从而获得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特点

第一,踩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是中国有名的优良茶树品种之一,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大,极利于加工。另外,安化境地资江两岸的山体往往覆盖着厚厚一层由板页岩风化而来的土壤,这种土壤对植物生长最为有益。在此基础上,采摘成熟度较高的鲜叶,用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的黑毛茶,奠定了千两茶特殊的品质内涵。

第二,千两茶的加工工艺在所有食品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奇特性,它的包装和加工同时完成,包装是最重要的加工工具。它用篾片捆压,篾片在捆压紧缩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至最后形成定型的竹篓。甚至用篾都有讲究,要一丈九尺二至一丈九尺八之新竹,韧性弹性俱佳方可。千两茶的茶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蓼叶包裹,能保持其独特的茶香和色泽。蓼叶以外衬以棕叶,可防水防潮,保护品质。

第三,千两茶压制工艺独特,可以说是集数百年黑茶加工工艺之大成。粗制形成黑毛茶,有杀青、揉捻、渥堆、烘干等多道工序。精制过程更具技术含量,蒸、装、勒、踩、凉置,水分的高低、温度湿度的控制,都有极其精确的物理化学指标。其中有一项处理工序,毛茶要在七星灶上用松木烘烤,造成独有的高香。历史上最早用于茶马互市和以茶制边的四川茶和汉中茶都是黑茶,但加工工艺相对粗糙。即使现在的普洱,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运用湖南黑茶粗制加工里的渥堆技术,形成区别于传统产品生普的所谓“熟普”。

功能成分

千两茶的功能性成分是茶复合多糖类化合物、儿茶素和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能促进血液循环、控制动脉硬化、帮助消化、防治糖尿病、平衡血脂血栓。这些特殊功能,是其它茶类不可替代的安化的黑茶,分散茶、紧压茶两大类。散茶类中有引茶、天尖、贡尖、生尖等多种;紧压茶类中有花卷、花砖、茯砖、黑砖茶等。见于文献记载的《明会典·茶课》说:“弘治三年(1490),令今后进贡番僧该尝食茶…… 不许于湖广等处收买私茶,违者尽数入官”。番僧,指西藏喇嘛。他们常组成上百人的朝拜团至京师礼服朝贡。回藏时,绕道湖广收买私茶。这种私茶就是黑茶,而湖广黑茶又主产于安化一带。安化黑茶滋味浓厚醇和,而且产量多,价格又便宜,在吸引西藏僧人绕道来收购的同时,还吸引了陕西、山西等地的茶商争来安化收购,以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形成弛禁之争。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御史李楠以湖南茶叶行销西北妨碍茶法马政为由,请朝廷禁运。另一御史徐侨则提出相反的意见说:“汉川(汉中和四川)茶少而值高,湖南茶多而值下。湖茶之行销,无妨汉中。汉茶味甘而薄,湖茶味苦,于酥酪为宜”。认为安化黑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万历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批准颁布《黑茶章程》,安化黑茶正式定为销往西北的官茶。 

历史

清代道光元年(1821)制作的百两茶,就是千两茶的前身,以此为起点计算,至今已有186年的历史。正宗千两茶产生时间晚于百两茶40多年,足足走过了140年。从时代划分看,经历了中国封建帝制社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其间,历经坎坷,有兴有衰,兴衰与共,世间沧桑见证了它的变迁过程。这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意寓着博大深厚的茶文化。

民俗

千两茶源于梅山腹地,这里的民俗淳朴而独特。千两茶一旦面世,就紧紧地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结合在一起。制茶、饮茶蔚然成风,一直延续至今。当时,土著居民“不求大碗吃肉,唯求小碗喝茶”,尤其爱喝本地特产千两茶,达到淡泊清新、甜中略苦的茶生活境界。喝前,用铁锯将千两茶切片,然后用茶刀将切片再切细,放于茶具中,最后加热开水沏泡。可见,千两茶茶俗是安化最具特征的民俗。

工艺

制作千两茶,使用简陋的工具,进行手工操作,算得上土法上马。其外观也并不华美,几近土气土色。然而,它的制作工艺很讲究。选茶准、烘茶干、装茶满、踩茶紧……等等这些流程,一环紧扣一环,以质优取胜。只要细细研究,就能发现千两茶工艺的博大精深。

传承

毋庸讳言,千两茶制作工艺中确实藏有奥秘。产生一段时期来,从不向外泄露半点机宜。而在内部,总是一代接着一代地传承下去。数十年后,正宗传人才向外传授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千两茶工艺从广度上打破了禁锢,开放式地传播,使之发扬光大。

效益

古往今来,千两茶以其自身的优势和无法替代的作用,赢得了可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现行市场价,去年产品每支销价为3000元左右,利润率高。特别是,国际社会称誉安化千两茶为“世界茶王”(出自台湾茶学专家曾至贤《方圆之缘——深探紧压茶世界》一书)。国内外一批专家学者一致认定千两茶:“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湖南有,湖南只有益阳有,益阳只有安化有”。安化千两茶在各级行政区域里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得以充分凸显出来。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黑茶制作技艺    下一篇 铁观音制作技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