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

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是四川省古蔺县在悠久的酿造历史中传承下来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郎酒传统酿造技艺”荣列其中。

目录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把二郎滩一带生产的“枸酱酒”钦定为贡酒。

北宋年间,二郎滩出产优质大曲“凤曲法酒”载入史册。

1898年,四川荣昌县商人邓惠川夫妇邀约二郎镇酒师李丙山共同创办絮志糟房(后惠川老糟房),开始酿造“回沙郎酒”。

1933年,当地商人雷绍清在惠川老糟房基础上,集资创办集义糟房,集“惠川”与“茅台”工艺于一体,酿出的酒超过了“回沙郎酒”,成为与茅台完全相似又别有天地的酱香型美酒,正式命名为“郎酒”。

据《四川经济志》记载,当时的郎酒因质优味珍而价格高昂,年产不过四五十吨,“每罐装(郎)酒一斤,抗战一年在当地之价,每罐大洋七八角,销售重庆、成都等地则值一元。”郎酒蜚声天下,供不应求。

1956年,在成都金牛坝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说:“四川还有一个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当年,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此后郎酒所获殊荣不断。

1963年,郎酒被评为四川省优质酒。

1979年,郎酒被评为全国优质酒。

1980年和1981年,郎酒连续两年被评为商业部优质酒。

1984年,郎酒荣膺“中国名酒”称号。

1989年,53度郎酒蝉联“中国名酒”称号,39度郎酒被确认为“中国名酒”获得国家金质奖。

1999年,国家质量监督局、标准样品委员会将39°酱香型郎酒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酱香型低度白酒标准样酒,成为中国酱香白酒标准。

2002年,四川省古蔺郎酒厂,完成了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成功改制,2004-2005年度郎酒真正发力,曾是四川六朵金花中长年垫底的郎酒奋力一跃,跃上了中国白酒行业品牌价值第三名的位置——2011年品牌价值达到了175.55亿元,排名中国500强第51位。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郎酒传统酿造技艺”荣列其中。

地缘因素

“郎酒传统酿制技艺”的产生、传承、发展均在四川南部古蔺县二郎镇。依托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二郎古镇和传承数百年的酿制技艺,逐步地成型、成熟、发展。

“郎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一种民间酿酒技艺,它包括了酿造所依托的地理、气候、物产、水源等物理条件,也包括了承载这项技艺,并经百余年传承的经验和口诀,它们集合而成郎酒的传统酿制技艺。

酿造特征

“郎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包括酿造过程中特定的空间、依托展现这一传统技艺过程的物质载体以及在酿制过程中长期遗存所积累起来的历史文化,它们集合而成我国酿酒技艺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郎酒传统酿制技艺”具有酿制原料独特、工艺控制典型、酿制环境特殊、采用工具传统等显著特征。

价值意义

“郎酒传统酿制技艺“的传承发展至今已达百余年,它是酱香型白酒酿制技艺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民间酿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极大程度地体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这项技艺具有丰富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同时,由于它是中国川南黔北酿酒文化的典型代表,它还具有独特的地域民俗价值。

郎酒的传统酿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它是中国民间众多的传统手工技艺的集萃,是中国川南黔北地区人民在长期劳动中的智慧结晶。即使是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这项民间传统技艺也难以用科技手段来代替,它是民间传统酿造技艺宝库中的一枚奇葩,是祖国先辈们留给我们的一笔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    下一篇 酿造酒传统酿造技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