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遗址
- 中文名称
- 南山遗址
- 所在地址
- 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北约300米的南山(又名狮子山)
- 所属年代
- 距今5800至3500年
- 重要价值
- 南山遗址提示农业向台湾岛传播及南岛语族起源研究新方向
- 主要荣誉
- 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目录
2012年至2017年,经
福建三明市明溪县南山遗址位于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北约300米的南山。南山山脚现存4个洞穴,依据地层叠压关系及遗物特征,可划分为5个文化期,年代为距今5800至3500年。其中,第二、三期文化遗存延续性非常明显,都发现了大量磨光黑陶,陶片纹饰都以绳纹、重圈纹、曲折纹为特征,器形都以釜、罐为主。第五期文化遗存已进入青铜时代,器类、器型、纹饰均出现较大变化,如出现大量原始青瓷、彩陶等。
2018年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会议,宣布2017年“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明溪南山遗址榜上有名。本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分别是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济南市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明溪南山遗址、湖北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河北行唐县南桥镇郡东周遗址、吉林安图县马城金代遗址。
论坛并邀请6名入选项目负责人就相关考古新发现作学术报告,同时邀请专家现场点评。
福建明溪县南山遗址提示农业向台湾岛传播及南岛语族起源研究新方向——
【简介】
南山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北约300米的南山(又名狮子山)。经考古发掘,南山山脚现存4个洞穴(编号1至4号洞)。发掘重点区域位于山顶、4号洞及3号洞。依据地层叠压关系及遗物特征,可划分为5个文化期,年代为距今5800至3500年。第一期至第三期文化仅分布于洞穴,第四期至第五期文化主要分布于山顶发掘区,4号洞有少量分布。其中,第一期文化遗存较少,第二、三期文化遗存延续性非常明显,第四期文化遗存延续了第三期的文化特征,第五期文化遗存则已进入青铜时代。
【点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张弛:
南山遗址既有洞穴又有山顶堆积,都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降的遗址类型。就洞穴堆积来看,有烧火遗存、墓葬和大量种子,显然是长期居住的。山顶有柱洞、灰坑、墓葬、蓄水池遗迹,也是居住的遗址。这些新发现丰富了山区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的类型。
洞穴和山顶并不同时。年代断定方面,一期不是很清楚,出土的东西较少,测年准确的话已经是崧泽或郑家坳文化的年代。二期到四期年代比较明确,都是昙石山文化时期的,相当于良渚和樊城堆文化时期。五期有彩陶,也有黄土仑一样的器物,年代不出黄瓜山文化和黄土仑文化的范围。因为闽西北邵武发现过郑家坳文化也就是崧泽文化的墓葬,此次南山遗址一期文化是否可以早到崧泽文化时期,不无可能。因此可以说,南山遗址建立了闽中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的年代序列。
遗址发现的比较丰富的是昙石山文化时期的遗存,有的比较像良渚文化的东西,如鼎、豆和锥形器玉器;有的像樊城堆文化时期的东西,如盘口鼎。更多的则是像昙石山文化时期的东西,如拍印纹陶器。但其中拍印纹的釜是当地的文化。
二期、三期植物遗存异常丰富,特别是水稻和粟黍两个农业系统同时出现,特别有学术研究价值。近年来的植物考古表明,在闽江下游沿海地区昙石山黄瓜山文化中都是水稻和粟黍类一同出现,在台湾大坌坑文化晚期台南南关里和南关里东遗址都发现有粟(距今4500至4200年),过去一直不理解,现在能够明白了。由于良渚文化纯粹是水稻,没有粟,所以农业不一定是沿海传播的,而很有可能来自闽中地区。这就为农业向台湾岛传播以及南岛语族起源等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