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天然碱之都

河南省桐柏县天然碱储量为13207.7万吨,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可持续开采100年。2006年桐柏县被中国矿协评为“中国天然碱之都”,吴城天然碱矿和安棚天然碱矿也将永载我国地质找矿史册。

目录

吴城天然碱矿床的发现,实现了我国古天然碱找矿零的突破。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地质盐类矿床学界发生了一件大事——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第一次发现了古天然碱矿床。矿床的发现立即引起国内,乃至国际地质学术界的重视,传媒及学术刊物纷纷报道,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

20世纪70年代初,鉴于国际政局形势日趋紧张,毛主席发表了“打起仗来不仅需要海盐,而且需要陆盐”的讲话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寻找岩盐矿的热潮。当时的地质部和河南省地质局决定由原21地质队担当起岩盐找矿的任务。之前21队对该类矿床毫无找矿实践与经验,地质人员一方面收集了全省的有关地质资料后,一方面反复研究,集思广益,反复对比,最终选择了桐柏县吴城盆地进行找矿尝试。

1970年找矿小组深入盆地进行地质普查,在认真分析研究盆地形成环境的基础上,队领导和技术人员果断决定开展深部钻探验证。次年初,当第一口钻井发现矿化后,又果断决定实施第二口钻井,结果令人欢欣鼓舞:不仅打出了工业岩盐矿层,而且出人意料地发现了一种当时人们并不认识的矿种——天然碱矿。

由于形势所迫,当时部、局打破常规,跨越普查、详查两个阶段,按照就矿找矿的思路直接进入勘探阶段。从1971年到1975年,历经5年时间,终于发现一个岩盐和天然碱矿双大型矿床,实现了我国古天然碱矿找矿零的突破,获得“地质部一等找矿贡献奖”。

安棚天然碱矿的发现为桐柏锦上添花

吴城碱矿勘探后期,为了扩大找矿效果,工作人员对河南省省其他地区进行了找矿预测。通过各类对比研究,决定选择与吴城碱矿有相似成矿地质条件的桐柏县安棚地区作为下一步找矿区,并于1975年另组队伍投入工作。由于当时的钻机钻探能力有限,未能钻探至碱矿赋存层位。随后石油部门进入盆地进行石油找矿,在1974年的一口石油钻井(泌3井)中偶然发现了液体碱矿层,但也未引起石油部门的重视。

1982年,为了早日结束中国每年花巨资从外国进口纯碱的历史,时任化工部部长秦中达来到南阳,在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后,回京向地矿部提出了加快河南天然碱矿工作步伐的建议。1983年,地矿部向河南省地矿局发出通知,要求加快天然碱矿地质勘探工作,并将此项目特列为部管项目,河南省地矿局仍将此任务交给对碱矿有工作经验的21队。经1984年到1986年近3年的艰苦探索,该队在施工的两口钻井中发现了固体碱矿层,接着在石油部门的配合下,利用两口石油采井进行试碱,又发现了新的液体碱矿层。由于矿层埋藏太深,投资太大,地矿部决定停止工作。1986年10月,21队编制提交的《安棚碱矿初步普查地质报告》分析,已探明C+D级矿石量为11844.4万吨,碱矿层厚在0.2米以上的共17层,圈定碱矿分布面积10平方千米,估算固体碱矿远景储量1.6亿吨,折合纯碱9000万吨。在后来石油部门的地质详查中,证实了这一预测的真实性。

重大贡献

迄今为止,世界上仅有4个古天然碱矿,即美国绿河碱矿、土耳其贝巴扎勒碱矿和我国吴城碱矿与安棚碱矿,就规模而言,我国的两个碱矿仅次于美国绿河碱矿,位列第二、第三。

1977年,吴城碱矿在矿床勘探结束后不久即着手开发,从未间断,目前已有两个碱厂建成并投产,年产纯碱在70万吨以上。安棚碱矿由河南油田小规模试验性开发后,于1995年前后由数家企业联合进行大规模正规开发,并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了第三期工程,可年产200万吨纯碱,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天然碱生产基地,为我国纯碱事业和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生产现状

天然碱是日用品加工和造纸、纺织、制革等化工行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航空、航天等高精尖行业的钢化、防弹玻璃的必须原料。

鉴于桐柏县境内天然碱矿在我国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中国矿业联合会、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成调研组,在河南矿业协会秘书长孙志顺的陪同下,对桐柏县进行了考察、调研。

专家一致认定:桐柏县天然碱资源丰富,国内无与伦比;矿产开发也在我国居于龙头地位,产品质量好,畅销国内外;天然碱产业发展前景光明,定将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天然碱化工基地;矿产开发未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因此,桐柏县当之无愧地被授予“中国天然碱之都”的称号。

中国矿业联合会的专家说:“通过名牌矿业城市的命名,可以在相关的矿业城市建立起对优势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及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约束机制。

无与伦比的资源优势。翻开地图,在河南省南部、与湖北省交界的地方,可以看到“中国天然碱之都”——桐柏。桐柏县地形地貌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山脉多呈近东西向,总面积1941平方千米,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田“,辖7乡9镇、215个行政村(街),总人口42.4万。

桐柏县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宁西铁路和312国道贯穿东西越境而过,上海-威武、岳阳-随州(延伸段)高速公路正在建设。

这是一方物产富庶之地。处于北亚热带边缘地带的桐柏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全年平均降雨量为1056毫米,主要有矿产、旅游、林果、畜牧、中药材和水产六大资源优势,尤以矿产资源优势最为突出,初步探明有天然碱、石油、金、银、铜、铁、油页岩、蓝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56种。现已开发利用30多种,尤其是立足储量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天然碱优势,创建了全国产量第一的天然碱矿,年产天然碱118万吨,占全国天然碱总产量135万吨的87.4%,成为国内天然碱市场和价格的主导力量。

我国天然碱资源比较丰富,在亚洲产区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位于“二区一带“,即桐柏盐碱区、西藏盐碱区和东西横贯吉林-内蒙古-青海的北方盐碱带。在我国已发现的152个矿床中,现代碱矿148个,古代碱矿4个,其中桐柏古代碱矿2个。全国保有储量(Na2CO3)14523.1万吨中,桐柏碱矿保有储量达12624万吨,占86.9%;内蒙古碱矿保有储量为1851.6万吨,占12.7%;青海碱矿仅48.3万吨,不足0.4%。由此可见,桐柏县天然碱矿虽然数量少,但资源集中、储量巨大,在全国天然碱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桐柏县天然碱属于古代碱矿,形成于距今5000万年左右,共有两个大型矿区,分别位于南襄盆地的泌阳-安棚坳陷和吴城坳陷,而被命名为安棚碱矿和吴城碱矿。

桐柏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天然碱加工企业,位列全国3个大型天然碱矿之首,储量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品位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固、液态并存的大型天然碱矿。自2001年投产以来,该公司年创利税都在7000万元以上,近3年连续获得南阳市经济效益前5强,连续两年创利能力位居全国纯碱行业首位。

吴城碱矿是我国探明的第二大型天然碱矿,储量仅次于安棚碱矿,位居亚洲第二、世界第五,而且品位高、产品质量优,属重质纯碱。

蓬勃崛起的行业群集。与合成碱相比,质量高、价格低的天然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国内外市场走俏。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桐柏县就组织力量开发,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条件的制约,自身开发搞了20年,注入1.8亿元贷款,最终只形成年产3万吨的规模,且年年亏损。

从1976年开始,桐柏县以丰富的天然碱资源为支撑,先后投资兴办了安棚碱矿、吴城碱矿和月河碱矿。近年来,随着产量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的大力开拓,引起了许多全国化工行业骨干企业的极大兴趣。经过多方调研、比较和选择,最终桐柏与全国工业企业500强、全国化工行业100强、中国天然碱行业的龙头企业——内蒙古远兴天然碱股份有限公司“牵手”,达成共同开发桐柏县天然碱的合作协议,将具有4亿元上市资本额度的内蒙古伊化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并让对方控股75%,伊化集团接管当年即形成7万吨的生产能力。

初步合作的成功尝试,使双方进一步看到资源优化配置释放的巨大能量。河南省政府将此列入重点工程项目,予以全力支持。财政、税务等部门深入企业帮助解决困难。仅县地税局就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3年间为该矿减免税320万元。

现在,桐柏天然碱矿已成为当地的税利大户,形成年生产47万吨天然碱生产能力,年实现产值5亿元,创税利1.7亿元。

安棚碱矿有限公司首创了深层压裂连通溶采技术,属国际领先地位,开采回采率可达到 18%-23%。

通过实施先进的开采,桐柏县实现了资源利用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绿色环保的目标。主要产品有:重质纯碱、轻质纯碱、元明粉、食用纯碱、小苏打、硫化碱等,实现了天然碱产品系列化。其中,“远兴牌”工业碳酸钠被授予“河南省名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除畅销国内外,还出口日本和东南亚,成为国内惟一一家可与美国绿河碱矿争夺东亚市场的天然碱生产基地。

2004年,桐柏县共生产天然碱42.62万吨,占全国天然碱总产量的71.1%,实现产值4.54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6.8亿元的27%;实现利税1.08亿元,占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33.6%,员工人数达到1997人。

目前,桐柏天然碱在全国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具有纯度高、白度好、盐份低、杂质少、粒度大等特点,质量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成为我国进口纯碱替代产品。

桐柏天然碱已成为左右国内纯碱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桐柏,已经成为我国天然碱产业的航空母舰。

科学发展的鲜活演绎。既要发展经济,也要青山绿水。桐柏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兴工业化道路。

青山翠柏如画,碧水甘泉涌流。谁也没有想到,如此清幽的境地,几年前竟然隐藏着一个曾经引发群众上访的严重污染企业——桐柏天然碱矿。

过去,天然碱加工用的是传统的苛化法生产工艺,需要用大量的生石灰,在把卤水里的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钠这一生产过程中,未端产生了大量的碱性极强的固废物——苛化泥,比例是一比一,即生产一吨天然碱,就产生一吨苛化泥。虽然当时桐柏县的生产能力仅有2万吨左右,但矿区附近的山沟、低洼地里都堆满了苛化泥,汛期来时经常发生溃坝,造成污染事故。最为严重的一次毁坏农田200多亩,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淮河源头。由于生产工艺未改造,污染问题一直难以解决。

桐柏县县委、县政府认为,桐柏地处千里淮河源头,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资源节约型工业发展新模式。

在与内蒙古伊化集团合作后,他们先后投入4亿多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吸纳国内14项专利技术及日本、美国的纯碱生产技术,首创天然碱钻井压裂水溶法从地层采矿,研究出被称为“倍半碱一步法”的制碱工艺,淘汰了原工艺中有污染的苛化工序,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不用生石灰,没有苛化泥外排,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成了企业的副产品,废水闭路循环利用,实现了零排放,彻底消除了对淮河源头的污染。目前,实施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的倍半碱流程液治水合法生产工艺,已通过ISO9000: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回收利用率达到80%。

通过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天然碱开发和加工工艺,实现了清洁生产,既保住了青山碧水,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对天然碱下游产品进行加工,生产氟化钠、小苏打、洗衣粉等产品,利用废气的母液养殖螺旋藻等,拉长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避免了资源浪费。

1996年,该公司在建设年产20万吨纯碱项目中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倍半碱生产工艺,首次实现了我国制碱废渣和废水的零排放,使河南的天然碱生产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本着节约资源降低耗能的原则,又将含盐较高的废母液生产出高盐碱,供泡花碱等行业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1年公司年产20万吨低盐重质纯碱项目,将母液、粉煤灰、工业废气进一步利用,建成了年产3.5万吨粗纯碱和1000亩的螺旋藻养殖项目;正在建设的年产40万吨重质纯碱项目,将利用生产过程中排放母液、碳酸氢钠湿分解和煅烧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回收作为生产小苏打原料,锅炉燃烧产生的粉煤灰作为熟料水泥的辅料和生产灰渣砖配料。

同时,他们依托天然碱资源的优势与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进行天然碱化工生态工业园规划及生态工业园能源的研究和开发。通过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桐柏县已经初步形成了煤-热-电-碱-粗碱-养殖一体化及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关产业的大力提升。近年来,桐柏不断加大拳头产业的培育力度,经过努力,目前已形成碱硝化工业等五大产业链条,成为桐柏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桐柏天然碱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交通运输业是天然碱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生产天然碱的能源主要是燃煤,全部来自河南平顶山市。自2000年以来,承担运煤业务的社会运输车辆已达到300多辆;同时,外运天然碱的大吨位社会车辆达到70多辆。据安棚乡乡长孙玉东介绍,碱矿周围的几个村子好多人跑运输,以前穷得叮当响,现在都成了家产几十万的致富能手。

安棚碱矿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戴连荣说:“我们企业发展了,不能忘记给予我们支持的父老乡亲。我们通过将碱矿废液作为培养基,发展养殖业,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富乡富民的美好愿望。”

记者看到,碱矿周边的回龙、吴城、安棚、平氏、新集、月河等乡镇,利用碱矿的废液作培养基,开发出保健产品螺旋藻,至2004年底,6个乡镇的螺旋藻种植面积达5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100万元,实现利税682万元,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362人。现在,桐柏县成为全国最大的螺旋藻种植基地。记者突然有了一个设想:未来某天,“中国螺旋藻之都”会不会也诞生在桐柏?

谈起螺旋藻产业的形成,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桐柏县地矿局局长陶克宇。2003年春天,时任桐柏县招商局局长的陶克宇陪同广西采购碱的客商一起考察。聊起市场行情时,客商说小苏打卖得特别快。“都干啥用?”陶局长问。“除了做发酵粉和非典时期的消毒之用,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培养螺旋藻。”客商说。

说起螺旋藻,学地质专业的陶克宇对它有所了解。螺旋藻诞生在35亿年前碱性湖泊中的一种微生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它呈螺旋形,故称螺旋藻。螺旋藻的原产地为热带地方的高浓度盐湖,在热带的干燥地方,经过长时间的强烈蒸发和盐份的累积,使得这些地方的盐湖的盐份浓度较海水的盐份3%还高。螺旋藻就是生活在这种强碱性(PH值为8.6)连鱼类都难以生存的湖中。

螺旋藻是近20年来生物科学家发现和开发利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天然保健食品。

随着人们对螺旋藻的认识逐渐提高,螺旋藻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正成为广大消费者自我保健的理想选择。

“桐柏有天然碱资源,在这里利用碱水养螺旋藻,岂不是物尽其用,又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陶克宇敏锐地发现了商机,随即到各地考察螺旋藻生产工艺和生产基地。

看准了市场,桐柏县立即行动,在部分有条件的乡镇广泛推广螺旋藻养殖业。现在,桐柏县生产的螺旋藻产品已经远销多个国家。

“我们的目标是,让全国用碱水养殖螺旋藻的企业都到桐柏来办厂!让所有的人都吃得起螺旋藻!”陶局长兴奋地说。

之后,陶克宇以《螺旋藻重返桐柏山》为题发表了一篇文章。“今天的桐柏山下已见不到昔日的盐湖,但昔日盐湖里的盐类物质碳酸钠、碳酸氢钠、食盐等物质依然保存在当年的盐湖湖底。2004年春天,桐柏人利用天然碱溶液模拟了一个距今5000万年前适合螺旋藻生长的盐湖,人工养殖螺旋藻获得成功。螺旋藻担当起了传统农业为人类提供蛋白质的重任。”

该县计划到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7500万元,养殖螺旋藻面积达3000亩,年产螺旋藻达到3000吨,年可实现产值1.5亿元,利税1500万元,届时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的螺旋藻人工养殖基地。

天然碱都的未来视野。桐柏县着力做大做强碱硝化工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碱硝化工基地。多年来,该县围绕天然碱、硭硝两大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研究下游产品和平面产品开发,拉长产业链条,着力培育以碱硝化工为主的板块经济。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桐柏的天然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从培育企业竞争实力的战略高度出发,通过职能结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的改造,努力推进企业经营机制的优化与创新,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该县计划到2007年,在扩大原有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桐柏再完成引资兴建2×50兆瓦秸杆发电厂、5万吨/年亚硝酸钠厂、3万吨/年五钠厂、4万吨/年小苏打厂、3万吨/年硝酸钠厂及玻璃厂、硅胶厂各1个,届时,全县可年产纯碱150万吨、元明粉70万吨、玻璃50万吨、硝钠亚钠15万吨、硅酸钠等其它化工产品20万吨以上,养殖螺旋藻3000亩,来自碱硝化工产业的产值达到53亿,利税6亿元,进而拉动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安排就业2-3万人,成为全国最大的碱硝化工基地。

为进一步加快天然碱产业开发步伐,使之尽快成为一个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有较强影响力、拉动力的大产业,2004年,桐柏县成立了碱化工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化工城管理委员会,依托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和中国天辰化学工程公司,编制了天然碱开发规划方案。

根据省、市批准规划建立的“中原化工城”,3-5年内的天然碱产量将达到150万吨。以碱、硝为原料,生产高盐碱、硝钠、亚钠、五钠、高档玻璃、无磷洗涤剂等50个下游化工产品,建成一批碱、硝精细化工项目,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使化工城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

桐柏天然碱产业这样勾勒自己的未来形象;把桐柏天然碱打造成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民族工业特色品牌,为加快河南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中原崛起做出重要贡献。

地处淮河源头的桐柏县是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主要有矿产、旅游、林果等六大资源优势,尤以矿产资源优势最为突出,初步探明有天然碱、石油、金、银、铜等矿产56种。其中天然碱储量达1.5亿吨,远景储量3亿~5亿吨,占全国天然碱储量的80%,原矿价值超过2000亿元。桐柏天然碱的形成距今5000万年左右,共有三个大型矿区,分别被命名为安棚碱矿、吴城碱矿和月河碱矿。

根据地矿部、化工部1990年编制的“我国天然碱矿产资源对建设保证程度的研究报告”分析,安棚碱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而且品位高,产品质量优,是我国目前储量最大、品位较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固、液体并存的天然碱矿。好风凭借力,风劲正扬帆。2006年7月4日,投资6亿元、年产40万吨纯碱的安棚碱矿扩建项目生产线一次性试车投料成功,生产出了产品。目前,桐柏天然碱在全国占有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产品具有纯度高、白度好、盐分低、杂质少、粒度大等特点,质量居全国首位、世界前列,成为我国进口纯碱的替代产品。桐柏天然碱已成为左右国内纯碱市场价格的主导力量。桐柏已成为我国天然碱产业的航空母舰,成为可与美国绿河碱矿争夺东亚市场的天然碱生产基地。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叶象花    下一篇 速度滑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